阮慧寧
(中國紡織出版社,北京 100027)
關于輕化工程類書稿中幾個詞的淺析
阮慧寧
(中國紡織出版社,北京 100027)
輕化工類書稿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名詞混用的情況,給編輯工作造成了困擾,文章對幾組常見的易混淆名詞的含義做了分析,并討論了它們的正確用法。
輕化工程,名詞
什么時候用溶解,什么時候用熔解?是滾筒印花還是輥筒印花?日曬牢度、皂洗牢度前面要加“耐”嗎?這些問題在化工類書稿中經常出現,文章從專業用語的角度分析和討論了以上幾個詞的正確或合理用法,便于編輯以及讀者理解和掌握。
在化工類書稿中經常會遇到“溶”與“熔”這兩個字,常見的與這兩個字相對應的詞有溶解與熔解、溶解熱與熔解熱、溶化與熔化、溶劑與熔劑,稍不留神就會弄混。其實這幾組詞的區分都可以歸結為溶化與熔化的區分,只要把這一組詞的含義弄清楚,那么其他幾組也就能很容易地區分開。
溶化是固體溶于液體中,得到的是混合物,如鹽放在水中就會溶化。而熔化通常是指單一固體變為液體,得到的還是單一物質(當然也有可能多個固體一起熔化),如鐵加熱至1530℃以上就會熔化為鐵水,大多數物質熔化后體積膨脹。
如此一來,就可以準確理解并使用相關的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溶解相當于溶化,是一種物質均勻分布在另一種物質中成為溶液。如把一勺兒糖放進一杯水中,就成為糖水。而熔解相當于熔化。
同理,溶解熱是固體物質溶解于液體過程中的熱效應;而熔解熱是固體物質變為液態所吸收的熱量。溶劑是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通常指液體,如能溶解糖、食鹽等而形成溶液的水;熔劑指的是能促進熔化的物質,通常指固體,如熔煉、焊接或鍛接時,為促進原料、礦石或金屬的熔化而加進的物質,如石灰石、二氧化硅等。
輥筒印花為一種印花方法,一般是指使用凹紋滾筒的印花。印花時花紋凹陷處可儲存色漿,與織物接觸時,將色漿印到織物上。
紡織染整類書稿中經常出現兩種寫法,即滾筒印花與輥筒印花,甚至在國家標準中也存在此情況,如FZ/T 92068—1998《印花滾筒》中有“本標準規定了印花滾筒的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適用于棉、化纖、絲綢、針織坯布等滾筒印花機滾筒”的簡介。而GB/T 6002.12—2005《紡織機械術語第12部分:染整機械及相關機械分類和名稱》中為輥筒印花機,英文為roller printing。
《新英漢詞典》中roller的譯文為“滾柱、滾輪、滾筒、輥、輾子、滾軸”。《現代漢語詞典》中輥的解釋為“機器上能滾動的圓柱形機件的統稱”。而滾筒的解釋為“機器上能轉動的圓筒形機件的統稱”。可見輥和滾筒的主要區別在于圓柱形和圓筒形,也就是說,輥是實心的,而滾筒是空心的。
輥筒印花機的印花花筒主要以銅合金澆鑄而成。花筒中間是空的,制作印花花筒時是將圖案刻在其表面,形成凹陷的花紋。按此說法,再結合《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輥和滾筒的定義,好像應為滾筒印花。但實際上,花筒在裝到印花機上時是套在印花軸上的,兩者緊密結合,即形成了一個整體,在機器上的運行模式類似于實心的輥,因此才有了輥筒印花。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制品在使用或在染后的加工過程中,染料或顏料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能保持原有色澤的能力,也是對染色、印花織物的質量要求。因為染過色的織物在穿著和保管中會因光、汗、摩擦、洗滌、熨燙等原因發生褪色或變色現象,從而影響織物或服裝的外觀美感。染色狀態變異的性質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來表示。它可分為耐日曬牢度、耐水洗或皂洗牢度、耐摩擦牢度、耐汗漬牢度、耐熨燙牢度和耐升華牢度等。
在紡織染整類書稿中,在評價布料、服裝質量時經常會提到染色牢度。在作者交來的書稿中關于牢度的表示通常存在一個有“耐”與無“耐”的問題,而且前后經常不統一,日曬牢度、水洗牢度、摩擦牢度與耐日曬牢度、耐水洗牢度、耐摩擦牢度并用,給稿件的編輯加工造成困擾。是否應該統一,如何統一?
《辭海》上關于染色牢度的解釋為“亦稱色牢度,印染產品上的染料或顏料,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保持其原來色澤的能力”。常見的有日曬、汗漬、皂洗、摩擦、熨燙、升華等牢度,分別指印染產品能耐日光、汗、皂洗、摩擦、熨燙、高溫等影響的能力。另《辭海》上分別有日曬牢度、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汗漬牢度等詞條。
《化工詞典》中色牢度是這樣定義的:又稱染色牢度、染色堅牢度。指被染后的紡織品的顏色對于它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遭受到各種作用的抵抗能力。一般包括耐光(色)牢度、耐氣候(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等。另《化工詞典》中還分別有耐光(色)牢度(耐曬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色)牢度等詞條。
《化學化工詞匯》關于染色牢度的詞條有耐光(色)牢度、耐曬(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等。
《新英漢紡織詞匯》關于染色牢度的詞條有耐光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水浸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等。
國家標準關于染色牢度有如下一些標準:GB/ T 3921—2008《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皂洗色牢度》、GB/T 12490—200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家庭和商業洗滌色牢度》、GB/T 16991—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高溫耐光色牢度:氙弧》、GB/T 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1997《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洗色牢度》、GB/T 5711—1997《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3—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水色牢度》等。
由此可見,在化工、印染等專業領域對于各染色牢度的稱謂都是帶“耐”的,而在非專業領域不帶“耐”的更普遍。因此,在加工紡織印染類專業書稿時,應尊重行業習慣,統一為耐日曬牢度、耐水洗牢度等。而在加工大眾類書稿時則可以較靈活地掌握,加與不加“耐”均可,只要讀者能看懂,不產生歧義即可。
Discussion on Some Terms in Light Industry
RUAN Huin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frequently occured mistakes in light industry manuscipt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meanings of some terms,and suggests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s.
light industry,terms
N04;TS
A
1673-8578(2012)01-0041-02
2011-09-27
阮慧寧(1972—),女,北京人,中國紡織出版社編輯,研究方向為染整工程。通訊方式:rr913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