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資本成本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僅是確定投資項目取舍的重要標準,也是選擇籌資方式和資金來源渠道的主要依據。資本成本的計算準確與否,將對財務決策的成敗產生直接影響。文章就目前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方法進行研究,針對該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優化方案。
【關鍵詞】 銀行借款; 資本成本; 優化方案
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是公司在進行投資和籌資決策時的基本依據,正確的估算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一項重要工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但不同的融資渠道資金成本有較大的差別。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計算出資本成本,通過對企業各種資本成本的比較,從而找到的籌資或追加籌資的最佳方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籌資方式有投入資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租賃籌資等,而在眾多的企業籌資方式中,銀行借款一直是企業籌資的主要來源之一。準確地計算長期借款的資本成本在企業籌資的決策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
債務資本成本是企業為取得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包括兩部分的費用:一是為了籌集資本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如銀行借款手續費、中介費,股票和債券的評估費、發行費、公正費等;二是為使用資本而付出的占用費用,如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費、向股東支付的股息、紅利等。
銀行借款按其借款的期限長短可分為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長期借款(Long-Term Loans)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各項借款。短期借款(Short Term Loan 或Short Term Loans)是指企業為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或為抵償某項債務而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等外單位借入的、還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種借款。
目前大多數教材采用:
K=D(1-T)/p(1-f)或K=D(1-T)/(p-F)
其中:K為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D為資金占用費如借款年利息;P為籌資總額;f為資金籌集費率;F為資金籌集費;T為所得稅稅率。
該公式以銀行借款的資金占用費作分子,用資金籌資費用作分母的減項來計算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該公式在計算銀行借款資本成本時是否合理、準確,是否適用于所有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計算,筆者試舉例分析。
例1:A企業擬通過銀行借款的方式籌集流動資金人民幣10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25%,借款期限為一年,年借款利息為8萬元,借款擔保費用為3萬元,按銀行借款年利率計算企業資本成本:KA=8(1-25%)/(100-3) =6.19%;但是為了獲得這筆短期借款的使用權,A公司在一年內總支付的成本達到了11萬元,與資本成本計算結果有較大的出入。
例2:B企業擬通過銀行借款方式籌集資金人民幣100萬元,企業所得稅率為25%,有以下兩種方案可供選擇,見表1:
甲方案資本成本K甲=8(1-25%)/(100-1)=6.06%
乙方案資本成本K乙=7(1-25%)/(100-6)=5.59%
經以上計算可以得出結論:乙方案的資本成本低于甲方案,應通過乙方案。那這一結論是否是正確呢。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了獲取100萬元的兩年使用權,甲方案和乙方案付出的成本分別如圖1所示。
甲方案成本=2×8+1=17(萬元)
乙方案成本=2×7+6=20(萬元)
由此可見,乙方案所支付的成本更高,而其支付的時間比甲方案還提前,因此,應該是甲方案資本成本更低。而這一結論與基本公式的結論卻相背離。
由例1和例2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基本公式雖然操作簡便,但計算結果并不一定準確,可能導致計算結果比實際成本偏低,甚至還可能得出與實際結果相反的結論,這說明我們銀行借款資本成本計算的基本公式存在一些問題。
二、現有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方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該公式以銀行借款的資金占費作分子,把資金籌資費用作分母的減項來計算銀行借款的資本成本,考慮了利息費用對所得稅的抵稅作用,同時由于籌資費用在籌資之時已作為一次性費用發生耗費,不屬于資金使用期內的持續付現項目,分母扣減籌資費用后的籌資凈額才能被企業利用,將資金的籌資費用作為籌集資金總額的減項,但是它太過于簡單,在一些情況下,使用該公式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其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籌資費用處理錯誤
如果是一次性籌資無限期占用并且各年占用費永久恒定,其籌資費用作為減項處理后,誤差可以忽略;但是對于具有占用期限的負債籌資,忽略籌資費用的年平均值有可能由于指標失真導致決策失誤。所以籌資費用不應該作為籌資額的減項看待,應作為占用資本的費用支出處理。因為籌資費用本身就是籌資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列為籌資減項與資本成本涵義相違背,而且現行財務制度規定,為籌集資本而發生的支出列為財務費用,在稅前利潤中開支,與借款、債券等負債資本的用資費用——利息支出處理相同,因而應當列為費用處理。若作為籌資減項處理,則不利于投融資的正確分析決策。
(二)沒有考慮時間價值的影響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的差額,是資金在投資和再投資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增值。也就是說,同一貨幣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計算銀行借款資本成本時,不考慮其支付利息和相關費用的時間點,可能會使計算結果出現偏差,從而導致籌資決策判斷失誤。當籌資期限較長時,因為時間價值帶來的影響越大,從而導致資本成本計算結果的較大偏差,甚至出現錯誤結論。
(三)只考慮了利息費用的抵稅作用,沒有考慮籌資費用也可以抵稅
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凈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如債券印刷費、國外借款擔保費等。籌資費用在財務會計上也一樣作為財務費用處理,可以稅前抵扣,所以在計算銀行借款資本成本時,籌資費用同樣必須考慮抵減所得稅的作用,從而確保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準確性。
三、銀行借款資本成本計算方法的優化方案
基于以上對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的分析,因銀行借款分長期和短期之分,筆者認為應分長短期兩種不同情況來分析其計算方法。
(一)短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優化方案
短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時,因為期限較短,不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在原來公式的基礎上再增加考慮籌資費用的成本即可,因其實際使用的資金為籌資總額減去籌資費用,而其為了使用這些資金的總成本支出為利息加籌資費用,所以筆者將短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公式優化如下:
K=(D+Q·f)(1-T)/[P(1-f(1-T))]或K=(D+F)(1-T)/〔P-F(1-T)〕
其中:K為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D為資金占用費如借款年利息;P為籌資總額,f為資金籌集費率,F為資金籌集費,T為所得稅稅率。
將本文例1代入優化公式,重新計算得:KA=(8+3)(1-25%)/(100-3(1-25%))=8.44%,與基本公式計算結果6.19%比較,原計算結果明顯偏低。
(二)長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優化方案
長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時,期限跨年度,則不僅需要考慮籌資費用的成本,籌資費用的抵稅情況,還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在計算長期借款資本成本時,需要用到資金的時間價值理念,用以后年度的各種支出為未來值,折算為現值剛好等于以長期借款實際獲取的資金(借款減去籌資費用)時算出的折算率即為資本成本率,筆者將長期借款資本成本計算公式優化如下:
Q〔1-f(1-T)〕=D(1-T)(P/A,K,n)+P(P/F,K,n)
其中:K為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D為資金占用費如借款年利息;P為籌資總額,f為資金籌集費率,T為所得稅稅率,n為到期的年數。
將本文例2代入優化公式,重新計算如下:
甲方案:100(1-1%(1-25%))=8(1-25%)(P/A,K,2)+100(P/F,K,2)
當K=7%時,P=98.19;當K=6%時,P=100;用插入法求得K=6.41%
乙方案:100(1-6%(1-25%))=7(1-25%)(P/A,K,2)+100(P/F,K,2)
當K=7%時,P=96.84;當K=8%時,P=95.10;用插入法求得K=7.77%
由此可得結論:甲方案資本成本K甲>乙方案資本成本K乙,應選擇甲方案進行籌資。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銀行借款資本成本計算的基本公式計算結果低于實際的資本成本,有可能導致投資 失誤。
【參考文獻】
[1] (美)哈澤爾·約翰遜.資本成本管理與決策[M].姚廣,閏鴻雁,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 楊禮洪,黃國良.國外資本成本研究述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2).
[3] 張敦力.論資本成本的計量及運用[J].會計研究,2006(6).
[4] 孔令武.關于資本成本決策的探討[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5] 崔海霞.試述資本成本會計[J].現代經濟,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