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由于《消失的子彈》《聽風者》等幾部國產影片的“驚喜”表現和“七夕”節當天的觀影小高潮,加上《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俠》兩部進口大片月底的激烈角逐,整個影市再度升溫。半月內國內影院的累計觀影人次和票房均有超過20%以上的增幅,其中票房達近8億元,上揚近25%。
影市升溫很好地彌補了學生開學給市場帶來的損失,加之9月初還有《普羅米修斯》和《敢死隊2》相繼開畫,今年暑期檔迎來龍擺尾。但展望下半月的市場,由于大部分國產強片移師國慶檔或賀歲檔,9月中旬只有一部《白鹿原》撐場,市場回落很難避免。
強片入市引發觀影高峰
半月勁收近8億元票房
8月14日,由樂視影業出品發行的《消失的子彈》入市,該片與之前上映的《聽風者》在類型風格等方面均有相似之處“子彈”除了演員陣容稍遜色外,影片成色明顯好過《聽風者》。“子彈”上映首日票房一般,但后續口碑效應可觀,至截稿時累計票房過1.5億元。
8月17日,先后有《河東獅吼2》《邊境風云》《恐怖旅館》等六七部新片入市,但其中只有《河東獅吼2》迫近7000萬元,《邊境風云》則憑較好的口碑收近3000萬元,其他影片表現平平。
亮點出現在中國的“情人節”——8月23日“七夕”當天,雖然這一天并非周末,但電影院顯然成為年輕人選擇過節的好去處:國內影院當天收8500萬元,觀影人次達250萬左右,達到近期市場的峰值。其中“七夕”當天上映的應景之作《hold住愛》票房高達2500萬元,幾占比該片全部票房的60%。可惜由于“雙俠”壓境,瞄準這一節日檔期的影片過于弱,節后影市很快回落。
8月27日,《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俠》登陸大銀幕。兩部影片類型相近,實力相當,但選擇周一起片明顯不是很好的選擇——首映日當天,“雙俠”累計票房僅6000萬元左右,大大出乎業界預期,直到首周7天結束,“雙俠”才合力過4億元,其中《超凡蜘蛛俠》約2.1億元,《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約2億元。但兩部影片還是帶來了超過1000萬人次的龐大觀影人群,成就了今年暑期檔的整體市場規模。其他之前上映的影片中,已經長線放映一個多月的《冰川時代4》最終收4.5億元左右;《聽風者》則以2.3億元左右收官;《我愛灰太狼》進賬近7000萬元,《神秘世界歷險記》以2200萬元左右結束“黑馬”之旅。驚悚片《恐怖旅館》也收1300多萬元。
統計數據顯示,8月下半月,國內影院共排映98萬多場,環比上半月基本持平;共有2200多萬人次的觀眾走進影院,產出票房近8億元,兩項數據環比增幅分別達23%和25%。但由于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的影市低迷,8月全月國內影院的累計票房仍徘徊在14億元左右,與7月份相比沒有明顯提高;同比去年同期,盡管放映場次大幅放量62%,但票房卻縮水近5000萬元。今年暑期檔的整體情況并不樂觀。
院線票房大幅上揚
半月新增影院49座
8月下,各大院線的多項數據均成大幅上揚趨勢。其中萬達電影院線半月票房達1.1億元之多,環比增幅超過28;觀眾人次高達274萬,環比增20%。中影星美和上海聯和院線的半月票房均達7300多萬元,觀影人次均破200萬,增量可觀。
其他院線中,中影南方和大地院線表現突出,其中大地院線的本月票房達5500多萬元,環比增幅近30%;觀影人次近200萬,與中影星美和上海聯和相差無幾。大院線實力的迅猛增長為院線的資源整合儲備了足夠空間。近日,萬達院線就與影片《二次曝光》的片方聯手推出首映日9月29日“百場百城13:14分專場搶票”活動,并把票價定為29元。此事引發影迷和業界的強烈關注,院線方在當前多元化電影營銷中的重要作用開始突顯。當國內的幾大院線銀幕數紛紛逼近1000塊時,院線自身的資源積累已經達到一定規模。除了萬達院線,金逸珠江院線、大地院線、橫店電影院線、時代今典院線、奧斯卡院線等直營影院居多的院線公司均具備自主營銷能力。此外,這也為國內分院線發行模式奠定基礎,國內同質化發行放映的模式有望被打破。
在國內影院票房榜單上,位于京廣滬的大影院紛紛上位,半月票房達300萬元以上的影院達5座之多,其中北京耀萊國際影城(五棵松店)和首都華融電影院分別以350萬元和340萬元的票房列榜單冠亞軍。上海萬達國際影城、深圳市橙天嘉禾影城、北京UME國際影城(華星)店和廣州飛揚電影城緊隨其后,而且相互之間的票房差距并不明顯。從市場反饋情況看,影院終端對影片的渴求程度高過以往,上游制片環節仍是當前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為迎接幾部進口大片和隨之而來的國慶檔期,眾多新影院搶在這半月開業——新增影院多達49座,8月全月的新影院達80座,數量遠高出最近幾個月的平均水平。
9月市場將現空檔
《白鹿原》獨撐大局
下一階段的市場,迫于“雙俠”以及9月初入市的《普羅米修斯》和《敢死隊2》的壓力,之后很長一段時期新入市的影片乏善可陳。不僅開畫新片數量銳減——半月內只有10部左右,而且成色也較弱——除了《白鹿原》和9月14日上映的《秘魯大冒險》,其他影片均難對市場有大貢獻。
9月13日,歷經多年拍攝的《白鹿原》開畫,從當前業內的看片反響分析,該片盡管水準上乘,但題材、類型和原著小說讀者群年齡偏長等均不利于影片的市場表現。好在其時之前上映的幾部進口大片鋒芒已過,與《白鹿原》同期上映的《傷心童話》和《石器時代之百萬大偵探》幾乎沒有市場競爭力,這給《白鹿原》留下了“爆冷”的空間。
9月14日,進口片《秘魯大冒險》的上映值得期待。從該片的中文片名到影片所呈現的南美風光,都很容易讓人想起去年在國內市場創下連續4周票房不減,憑好口碑勁收近1.4億元票房的《里約大冒險》。不同之處在于,《里約大冒險》是地道的“好萊塢貨”,《秘魯大冒險》則為“西班牙制造”,其能否征服國內的觀眾仍是未知數。
雖然多部進口大片依然會占據9月份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市場將在9月20日之后出現空擋。此一時期入市的影片中,無論國產片《雨中的數》《畢業那年》《非常營救》,還是進口片《名偵探柯南:第十一名前鋒》,均難以在市場上有大作為。市場的再次沖高,有待9月份最后一周多部瞄準國慶檔期的強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