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題材的影視作品屢見不鮮,無論是在國內影響不小的《實習醫生格蕾》(美劇)《白色巨塔》(日劇、韓劇),還是國內自制的《柳葉刀》《醫者仁心》,但由于本次是話題女編劇六六所著,觀眾對《心術》便格外多了份期待。這期待,不僅僅是等看一部上乘的職業劇,更是希冀犀利敢言的六六能將眾所周知的醫療業黑幕揭開,對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有一次把脈。
事實是,六六寫婆媳關系時很注重公平,婆婆媳婦各打五十大板,本次卻明顯對醫生較為偏袒,百分之七十的立場都是站在醫生的角度。所呈現出的醫患關系和醫護人員的狀態與大眾所知甚至期待幾乎背道而馳,劇中醫生形象太完美,而患者則太無理。
《心術》打破了醫生故事的沉重與緊張,給整個故事增加了不少包袱和笑料,這是這部劇的看點所在,但醫生和護士那點事兒,加點醫生和護士調情的小貧嘴,以及幾個醫患案例,并不構成典型的醫療類型劇。六六的犀利似乎盡數用在了由一泡狗屎引發的GDP名詞解釋之類段子中。整部劇中放松的時刻太多,緊張的時刻太少,很多情節散得近乎跑題,沒有聚焦在醫患領域。
因此,觀眾再偏愛六六,仍然少不了質疑“鋼絲男”太夸張,挑剔醫生做手術還開玩笑聊天,或者醫院還能免費給乞丐治病?還住高級病房?而仁醫模范劉晨曦拒絕利用職務之便為女兒偷腎源,最終痛失愛女??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會存在?
而六六的解釋是:沒有純粹天使的醫生,也沒有純粹無助的病患。事實上,病人的不信任、“醫鬧”的胡攪蠻纏、醫療糾紛的敗訴——現實也一次次地打擊著醫生。
但是歸根到底,患者還是弱勢的:醫院對患者有極大的信息不對稱,更不用說保障體系的極度不匹配。你見過哪個患者可以跟醫院侃價?淘寶都可以7天退貨,但是患者到了醫生面前,生命與財富都只能聽天由命。六六把更多的板子打到患者身上,自然有失偏頗。
有人比喻醫患關系和婆媳關系一致,而婆媳關系的本質是母子關系,照此邏輯,醫患關系歸結為醫生與體制的關系,與患者無關。
醫患題材正是因為關乎命,關命錢,所以才格外敏感。但它更特殊的地方在于醫學里有著倫理道德的成分,就不僅僅是純“技術”問題。
《心術》沒有回避收紅包、醫療事故、挑揀患者、醫生成被告等“敏感”話題,也沒有忽略患者對醫生的理解、信任和感激等積極的一面,更涉及醫療資源的匱乏、醫療改革的迫切。只是在呈現這種刀刀見血的關系時,加入了更多柔情和溫暖的內容。
溫暖沒有關系,但定位卻有點游移跑偏,現實得還不夠徹底,節奏也有點拖沓,幾乎要靠海清和吳秀波互相耍賤的生猛對話來調劑氣氛。這種撓不到癢處的感覺正如《心術》里醫院太過“干凈”一般。再加上霍思邈對于紅包態度的轉變,從小說中的選擇到劇集中的拒絕,讓所有曾為“醫患”的觀眾覺得失真,倒有些為醫生歌功頌德的味道。
一則創作者與審查部門之間安全生產的博弈直接影響了劇本創作;二則,六六忠實于自己身為名人特權級的觀察,也是導致與觀眾體驗不同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