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諜戰片”還不為國人熟知的時候,《聽風者》通常會被叫做“反特片”,顧名思義就是“抓特務”,揪出深藏不露的特務是最大的玄機。如是觀之,《聽風者》算是一部非典型“反特片”,情感的獨特性勝過情節的機巧。
故事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抓特務”最為鼎盛的年代,但影片似乎并不在意于正反陣營的較量,英雄和壞蛋都敞亮亮地不用去猜;也沒有想編織出一個個柳暗花明的智力迷局,幫觀眾營造那種恍然大悟的敘事快感,而是如同一貫的麥莊作品,在人物關系的設定上十分特別。梁朝偉飾演的瞎子阿兵是所有人物的中心。因為天賦異稟,阿兵被意外帶入這個看不見的戰場,但卻因此使他黑暗的世界里迎來了光明。這光明,一來自愛情,二源于信仰。
影片中的愛情來得是如此難以察覺,卻又那么順理成章。從一個混混變成特勤工作者,阿兵本屬迫不得已,但幾番推脫之下卻嗅到一種莫名的味道吸引他繼續前行。梁朝偉為這一形象成功地賦予一種“雅痞”氣質,令人分外著迷。周迅飾演的張學寧原本扮演的是一個人生導師的角色,是她將阿兵帶入701,也是她發現并激活了阿兵混不吝外表之下的純真氣質。因為職業的緣故,她早已習慣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感情,甚至熟稔地利用異性對己的一絲好感獲得工作上的便利,但是她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愛上阿兵!沈靜同樣是一個接近完美的女性,有正室之名卻又頂負后來者之實,她掩藏著自己的敏感,玻璃般的外表之下有著難得的孤傲和堅持。這實在是一段美得讓人傷心的三角戀!
張學寧之死是阿兵成長的催化事件。在此之前,阿兵的天賦是他贏得青睞、獲得尊重、實現自我滿足的利器,直到這一刻,目睹有人在信仰的照耀之下犧牲生命,終于讓他懂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道理。許是一種巧合,今年暑期最大的兩部國產片都有男主角自毀雙目的情節,在《聽風者》里,阿兵復明之后再次自毀雙目,是整部影片中最為震撼的筆觸!
因為是一部和“聽”有關的電影,《聽風者》在聽覺上格外精細。借助阿兵天才的耳朵,一幕幕精彩絕倫的聽覺奇觀便找到了得以存在的理由。當阿兵從旅館逃脫進入清晨熙攘的街市,自行車鈴鐺、釘鞋的敲打、拉面與案板的撞擊以及爆米花爆響的瞬間??這些日常性的響動都被放大成足以使人驚異的“奇觀”;當異常電波信號從空中飄忽而過,阿兵更能夠從信號的強弱、節奏和手法分析出發報人的身份、性格乃至周遭環境,有了這些奇觀化場景的支撐,阿兵的天才才足以令人信服。
內地的故事和場景,內地的原著編劇,《聽風者》較之大多數兩地合拍片,有著更為內地化的文化旨趣。但因為出自香港導演之手,仍然流露出不少香港電影的痕跡,比如影片高潮段落張學寧葬禮上那些抬棺和默哀的場景,活脫脫從港式黑幫片中移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