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好萊塢大片,華納兄弟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引發了預料之外的轟動。美國時間7月20日晚,發生在科羅拉多州奧羅拉的首映槍擊案震驚世界,同時也為走黑色路線的《蝙蝠俠》系列染上了一層似乎過于沉重的黑色。
《蝙蝠俠》槍擊案對美國社會影響甚大,尤其是關于槍支管控的爭議風聲再起。而在電影業內,目前已有多位好萊塢知名人士站出來呼吁行業集體自省。影片出品方華納的行動更是異常迅速——槍擊案發生后,立刻取消了“黑暗騎士崛起”后續幾乎所有的首映活動,近來在各大電視網滾動播出的電視預告片也被果斷撤下。
此外,一些尚未上映的新片也受到波及,比如華納今年另一部較大成本的商業制作 《匪幫傳奇》(Gangster Squad)。這部以1940年代為背景的警匪片已被公司暫時凍結,其即將舉辦的媒體試映會也被取消。巧合的是,該片中有一段情節正好是黑幫匪徒持槍在影院行兇,這一段在槍擊案之前已在預告片中曝光。現在看來,這樣的編排已太過敏感。華納方面已宣布將剪掉此段并重寫、重拍部分場景,同時影片檔期也從今年9月推遲到了明年1月。
這不是好萊塢電影第一次引發“模仿犯罪”,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被模仿的是一部面向大多數觀眾的主流商業大片。可以想見,電影中的暴力問題近期會得到很多關注和討論。不過我想應該沒有人會責怪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和他的蝙蝠俠,畢竟4年前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是一部重新界定了超級英雄大片的優秀作品,影片的主題正是關于濫用暴力的代價,然而恰恰是這樣一部反暴力的影片卻引發另一些人的“靈感”,實在令人無語。
在我看來,《黑暗騎士》這次有點冤枉。不要說是這部反暴力的商業大片,即便是以前《老男孩》這樣以暴力為主題的藝術電影,其實都不算是最危險的——因為這些電影中暴力成分的危險感往往一目了然。相比之下,倒是那些隱性的,尤其是卡通化、游戲化了的暴力元素恐怕更應對此負責。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也同樣難免。固然,我們的電影管理體制對一些顯性的暴力元素一直保持管控,但一些相對隱性的因子其實同樣存在,即便是在時下的一些主流大片里。影片越是成功,潛在的負面影響恐怕也越大。
突然想起了件陳年舊事:1994年,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的《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引發了一系列模仿犯罪,美國著名作家格里索姆(John Grisham)的一位親密友人就在該片上映后的一樁青少年暴力事件中身亡。這位以寫作法律小說而聞名的暢銷作家一氣之下把導演告上法庭,控訴其電影道德敗壞且教唆犯罪。然而事情還真不能想當然,當時即有少年犯表示自己并不熟悉斯通的電影,其靈感來源是《星球大戰:杰迪歸來》(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只能說,這個問題比想象中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