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比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的30個電影院線公司主動向片方發出“溝通協商”邀請,共有17部影片的片方和發行方響應,邁出改變市場無序競爭的第一步
近幾年的國內電影市場上,國產影片數量激增,進口大片來勢洶涌。為躲“強片”,影片之間玩起“躲貓貓”、同一天“摸黑”上映七八部影片從而招致彼此“血流成河”的現象屢屢發生。市場亂象致使制片方、發行方和院線方互相指責,隔墻對話。業內關于盡快建立溝通協商機制的呼聲此起彼伏。
國內電影院線方率先站了出來。7月29日至31日,上海聯和、中影南方、北京新影聯、金逸珠江、萬達院線、大地院線等占比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的30個電影院線公司近40位代表集聚廣州,與包括《聽風者》《一代宗師》在內的17部影片的制片、發行方代表進行協商溝通,最終有2部影片的上映檔期進行了調整。
這只是本次“2012·夏季電影院線市場研討會”達成的成果之一。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總結說,本次眾多院線自主發起的市場活動有四大收獲:制片、發行和院線代表平等地坐在一起,認真以市場為中心建立起交流互動協商機制;肩負國內萬張銀幕、數百億資產的電影院線公司,主動為片方分憂,為挖掘國產影片的市場潛力集體行動;電影業各環節的職業化水平得到提升;作出幾項業務決策,兩部重要影片的上映檔期做出調整。
《綜藝報》作為本次活動的共同發起方和主辦方之一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
從市場自發到市場自覺
“進口影片配額增加短期內對國產影片形成很大沖擊,使得競爭力有待加強的國產片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困境。片方與院線方互指對方‘不給力’的情況頻頻出現。對此,我們不能回避、排斥、對抗,而應直面問題、尋求出路,盡快建立起溝通協商機制。”上海聯和電影院線總經理徐小平道出眾院線發起此次活動的初衷。
發起此次活動的30個院線公司,均為國內的“實力派”院線,旗下影院累計達2200多座,銀幕總數超過1萬塊,占比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此次活動表明了院線方的積極姿態——我們更希望國內電影市場有序健康發展。”趙軍說。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電影公司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承辦。整個活動由集中看片與業務交流兩部分構成。作為活動的重場戲,17部影片的片方和發行方通過影片放映、PPT演示、代表介紹等形式現場推介各自的新片。
院線方代表在觀看影片和了解影片的制作水準以及營銷推廣進展情況后,就影片市場定位、陣地推廣、檔期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意見。雙方代表均提出,希望在電影項目啟動之初就建立制作、發行、放映等三方協商機制,并就影片上映檔期協調、最低票價制定、如何提高影片上座率等具體問題展開討論。
最近幾年,隨著膠片放映過渡到數字放映,很多影片的片方采取數字單發,不再推出膠片拷貝。而數字盤囿于密鑰授權以及放映期等因素,院線和影院方很難像以前那樣可以提前看到影片。“現在院線和影院在制定排片計劃前很少能看到成片,而以前膠片時代的影片交易會也多年不見了”,院線代表們指出,多種因素形成了電影上中下游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造成各環節之間的錯位與誤會。
這次處于放映終端的電影院線方主動邀請制片方,共同洽談國產片市場合作與開發,體現了市場的自覺。趙軍指出,電影“制發放”三方的“無縫”合作,應成為國內電影產業實現整體升級的路徑之一。“經過10年市場洗禮,院線方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具備幫助影片進入市場的能力。這種主動介入有助于更早了解影片以及制片方的訴求,共同制定發行方略,這種介入將成為院線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業務拓展方向。”
17部影片集中“路演”
2部重要影片做出檔期調整
此次活動的目的就是建立制片、發行、放映的“命運共同體”。上海聯和電影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建議各方一定要加強聯系,隨時溝通:“片方要主動了解市場,在影片確定檔期時要做到知己知彼,‘左顧右盼前后看’,多了解同期上映影片的情況,科學合理安排上映檔期。”這一建議得到國內眾多制片方和發行方的積極響應。
《聽風者》發行方美亞華天下在研討會正式舉辦之前把所有代表請到珠海觀看成片,并聽取院線代表的建議,把檔期從原定的8月10日提前至8月7日;《搞定岳父大人》導演李海蜀攜該片的發行團隊向與會代表放映了全片,并向代表們介紹了該片的發行、營銷工作進展。該片發行團隊了解到同期其他影片情況后,決定把影片上映檔期從原定的8月10日提前至8月3日,以避開強勁對手。
樂視影業總經理張昭攜新片《消失的子彈》赴會,向與會代表演示了該片的預告片、海報、劇照,以及整個宣發方案和進展情況,該片定于8月14日上映。萬達影視出品的《hold住愛》、星際影業出品的《幸福迷途》、卡通先生影業出品的《我愛灰太郎》、陜西文投影業出品的《天生愛情狂》等愛情、喜劇片均向與會代表做了演示。由主辦方代為演示的《華麗之后》《月光戀》《孝女彩金》和《致命替身》《三個未婚媽媽》等也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將于10月份上映的《寒戰》和賀歲檔上映的《魁拔之大戰元泱界》《一代宗師》均早早與院線方進行溝通交流。甚至將于明年“情人節”檔期上映的《101次求婚》片方代表也到現場向與會代表們分享了該片的最新進展和營銷推廣策略,并希望可以在現場找到發行合作伙伴。
尤其是今年賀歲檔上映的《一代宗師》,該片因為導演是王家衛而備受期待。出品方銀都機構董事長宋岱親赴現場,向與會代表發出“英雄帖”,定檔12月18日開畫。
勇于展示“短板”
一部影片即便已完成拍攝、拿到公映許可證,依然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產品”,因為它還沒有進入流通環節——本次活動的重要性就在于此——院線搭臺,讓片方唱戲。但片方在推介各自影片時,大都集中在影片的“亮點和賣點”,很少有人談及影片的短處與不足。“其實片方和院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影片市場價值最大化。我希望今后片方在與院線溝通的時候能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取長補短,獲知影片的短板對處于市場一線的院線來說非常重要——在影片宣發過程中可以發揚長處、規避短處。每部影片都要有自知之明,至少在面向院線時,要把自身長處和短處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吳鶴滬向片方建議。
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文伯對此回應說:“目前國產影片最大短板是自身質量”。事實上,國內市場上每年真正能夠讓觀眾形成像好萊塢大片那樣高的期待度、并趨之若鶩的國產大片少之又少。而且,以國內市場的特點,這樣的國產大片即便有,也往往集中在年底上映,比如今年的《一代宗師》《十二生肖》等,其他中小成本影片往往會避讓該檔期。除了少數幾部大片,可能沒有其他國產影片能單靠影片質量本身就令觀眾產生強烈期待。在此現狀下,制片方更應該正視影片質量短板,積極做好營銷策劃,尋求最合適的市場定位。
此外,關于項目運作經驗,目前業內“制發放”三方都存在經驗不足或者操作不規范的問題。“所以片方對這樣的溝通平臺更期待,來自市場一線的建議可以幫助制片方把電影做得更好,讓電影能夠在市場上獲得認可,實現收益,減少損失。”宋岱指出。
“定產”時代 溝通“前置”
毋庸置疑,片方、發行方和院線方的有效溝通,是一部影片獲得市場成功的重要一環。三方互動對彼此的吸引力更是不言而喻,“這樣的溝通活動將成為中小投資影片,甚至大片的集中推廣‘園地’”。但也有院線代表指出,盡管此次參會影片類型豐富,比較遺憾的是只看到了三部成片,希望今后片方都帶成片參加,至少讓大家看到影片的全貌。
“片方與院線的溝通最好要前置”。北京新影聯院線總經理黃群飛表示,如果一部影片快要上映了才開始與院線溝通,為時已晚。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下,很多影片都難以再像以往那樣通過“全媒體覆蓋”短時間內找到目標觀眾,特別是對大部分中小投資規模的影片。其次在檔期方面,大投資影片的檔期遲遲不定,或者朝令夕改,對影片的票房傷害非常大。“好萊塢的強檔影片均會早早在開拍之日就定下檔期,并據此倒計時來做宣傳營銷,讓觀眾形成持續期待,直至最后上映。這方面,我們需要學習借鑒。”
溝通“前置”的建議贏得眾多與會代表響應。“制發放三方的溝通應該前置到電影項目的啟動階段,才能真正對電影項目的進程產生積極作用。” 張昭回應道。他介紹說,樂視影業已在嘗試“先擬好項目市場運作書、再簽訂項目投資合同”的運作模式,即先形成一個市場方案,然后才啟動投資。這一機制的真正目的,就是從銷售端往上游制作端進行“定產”,而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更多終端意見的介入。“我建議今后在很多項目定案之前就召開這類研討,制片方多聽聽發行、放映環節的建議。以前那種制片方埋頭拍片,拍完了再去找發行,再去適應市場的做法已行不通。”
至于發行前置,萬達電影院線銷售中心發行部總經理商丹提出“訂單式發行”的辦法。即影片在未投入市場運營之前就選擇有合作意向的院線公司進行商務洽談,將影片資源、影城陣地資源、放映檔期、院線排映空間等以商務條款的方式有效捆綁和結合起來,并簽署合作協議(即“下訂單”),實現各種資源前置。由于院線提前參與,影片制作過程中被忽略掉和浪費掉的電影素材等資源均可以被院線提前發掘和運用,影片上映時的院線排映空間及場次也可以提前預訂,從而使前期投入資源與后期排映空間相匹配。同時在影片未投放市場之前即可達到上下游之間的信息共享,以確保影片之后的市場表現。此建議受到到眾多發行方、片方和院線方的歡迎。
建立日常溝通機制
逐步實現常態化
“我們組織這次制發放三方的溝通交流活動,不僅讓每一家參會的片方有所收獲,更在于激發每一位從業者從自身做起,增強職業化意識,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趙軍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國內電影業各環節的標準化和職業化程度均不夠。多年來,國內電影業各環節存在隨意性操作,離職業化水準很遠,缺乏職業化意識。這需要大家從熟悉市場、判斷市場、掌握市場、經營市場等環節逐步做起。“院線與片方互通信息,取長補短,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職業化水準。大家不存在甲方、乙方之分,彼此是平等關系。”
最后,院線代表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由于籌備時間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完善。比如未能看到更多成片,有些片方甚至連 PPT展示也不夠充分。院線方也因為沒有提前看到影片的相關資料,對影片缺乏前期了解。與會者呼吁建立日常溝通機制,逐步讓“制發放”的三方溝通常態化。“業界需要一個信息互通平臺,把三方資源整合起來,實現溝通前置。改變國內電影市場‘兩張皮”(制片與發行放映)的現狀。《綜藝報》作為合作媒體具有多方資源優勢,應該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黃群飛、趙軍和中影星美院線副總經理燕羽不約而同地提議道。
其次,大家建議今后增加影片評議環節,在片方不在場的情況下為每部影片提出真實客觀的建議,供片方參考。這些均將留待下一屆活動繼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