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美、英、法、德、俄、中六國與伊朗圍繞伊朗核問題的新一輪談判在伊斯坦布爾舉行。與會各方對此次對話給予積極評價,并同意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繼續會談。在美西方與伊朗軟硬對抗輪番升級、動武傳聞甚囂塵上之際,新一輪談判在“十年來罕見的積極氛圍”中開局,給人帶來緊張形勢有所轉圜的感覺,伊核問題似乎向著緩和方向發展。然而,美西方與伊朗在暫停鈾濃縮活動、解除制裁等核心問題上分歧巨大,雙方互信嚴重缺失,巴格達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前景不容樂觀。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點來理解當前伊核形勢。
看點:前奏周折,開局順利
早在2011年10月,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阿什頓就致信伊朗,提議六國與伊朗重啟核談。伊方一直未予答復,并加緊推進核活動。2012年2月,在伊宣布自主生產出首枚核燃料棒并啟用福爾多地下鈾濃縮工廠引發美西方高度憂慮之際,伊首席核談代表賈利利突然復函阿什頓,表示伊愿與六國就伊核問題展開對話。此后,受伊與國際原子能機構談判失敗以及伊國內議會選舉和政治斗爭等復雜因素影響,伊與美歐立場有所反復,會談時間也一再變卦。4月以來,雙方又在會談地點問題上爭執不下。伊堅持在敘利亞、黎巴嫩或伊拉克等盟友國家舉行,美歐則要求在北歐中立國家,土耳其和哈薩克斯坦又主動表示有意承辦談判。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商定首輪會談在土耳其舉行,第二輪移至伊拉克,才算平息了紛爭。
4月14日,經過近半年時間醞釀的新一輪會談在伊斯坦布爾如期舉行。各方在友好氣氛中進行了10個小時的深入磋商,會后均對此輪會談做出了積極評價。伊朗首席核談代表賈利利說:“伊斯坦布爾會談是成功的,各方關注了共同點,并取得了一定共識。伊朗可以在核不擴散以及核裁軍領域與西方合作。如果各方保持目前的合作態度,在巴格達會談時可以草簽合作協議。”歐盟談判代表阿什頓表示,“會談具有建設性,而且令人滿意,是展開嚴肅對話持續進程的良好開端,雙方將采取循序漸進的態度繼續展開談判”。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等指出,伊核談判邁出了積極的第一步,強調伊朗需要采取行動顯示其“嚴肅性”。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高度評價此輪會談,稱會談在互相尊重和建設性的氣氛中進行,展現了各方尋求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的誠意,各方已同意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內容和對等、分步原則為基礎,推動會談朝著平穩、良好的方向發展下去。西方媒體分析,盡管尚未進入實質性討論階段,但美伊雙方在此輪會談中釋放出了“不同尋常的善意”。一方面,會談前伊朗外長薩利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題為《重建互信的機會》的文章,提出伊美兩國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重建互信,伊朗國內素以強硬著稱的《東方報》也撰文評價美方核談代表、副國務卿舍曼是外交界知名的“開門人”。另一方面,美國也在會談之前和期間,表達了愿與伊朗開展雙邊接觸的積極信號。此輪會談堪稱伊核談判近十年來開局最為樂觀的一次會談。
焦點:阻擁核、
解制裁,各懷關切
盡管各方均未透露談判具體內容,但外界普遍分析美西方與伊朗各懷關切,焦點集中在阻止擁核和解除制裁兩大領域。
美西方對于阻止伊朗擁核主要有四個要求:一是要求伊運出已經生產的豐度為3.5%和20%的濃縮鈾,減少伊提煉出90%豐度武器級濃縮鈾的可能性。二是要求伊暫停濃縮鈾活動,至少是暫停生產豐度20%濃縮鈾的活動。三是要求伊關閉福爾多地下核設施,或至少同意這一核設施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注:該設施位于深山之下的掩體內,能夠抵擋空襲,以色列聲稱伊已將核武研制活動轉移至此,伊核武研制進程已進入軍事打擊無法摧毀的 “免疫區”。)四是要求伊澄清伊核計劃軍事層面的遺留問題,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與核計劃有關的帕爾欽軍事基地。
伊朗的核心關切主要有兩個:一是美西方立即解除對其金融、能源等領域的單邊制裁,并要求將解除制裁的內容明確寫進談判決議中。二是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確保伊發展核計劃的框架,保留伊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伊外長薩利希在日前更加明確地表態,如西方愿意為伊朗提供豐度20%的濃縮鈾,伊可以考慮暫停自行生產20%濃縮鈾,但必須享有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的權利。
目前來看,美伊雙方關切存在利益交換的空間,但要維持對話勢頭并在實質問題上有所突破難度不小。
拐點:務實收斂,各得其所
一段時期以來,美西方與伊朗以硬碰硬,一度劍拔弩張,海灣地區形勢日趨嚴峻。在這樣的背景下,六國與伊朗突然重回談判桌對話并呈現出各方均表示滿意的積極勢頭,根本原因在于六國與伊朗都有避免戰爭的現實需要,美伊主要當事方也有意利用業已積累的談判資本進行利益交換。
從美國方面看,奧巴馬當前的重中之重是贏得大選。奧巴馬既需要在伊核問題上有所斬獲,顯示外交成果,拉抬選情民意,又不希望伊核問題在選前失控,更不希望被以色列拖入戰爭黑洞。前一階段,美聯合歐盟國家對伊實施嚴厲制裁,引發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美歐自身經濟復蘇造成巨大壓力,也遭到新興大國強烈反對。另一方面,以色列“喊打”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不愿對美作出不在美大選之前對伊動手的承諾。美迫切需要尋求伊核問題的“軟著陸”,意圖利用制裁壓力逼迫伊朗重回談判桌并在不謀求核武等問題上作出讓步。
從伊朗方面看,維護政權穩定是當局的最大關切。美西方對伊新一輪制裁直刺金融和能源兩大命脈領域,造成伊進出口貿易受阻、外匯收入下降、貨幣大幅貶值、國內物價飛漲等連鎖效應,對伊經濟發展和民生福利造成較大沖擊。美歐航母、軍艦在波斯灣加強集結,以色列不斷威脅要在今年秋季前對伊動武。伊高層有所觸動,對內外形勢持續惡化威脅社會穩定和政權安危的焦慮感上升。此外,伊認為已在核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積累了與美西方談判的資本,希望通過對話以有限讓步換取美西方解除或減少經濟制裁,降低戰爭風險,維護政權穩定。
從歐盟方面看,伊朗不擁核、美以不動武是當前對伊核政策的出發點。相比美國,歐盟與中東地區在地緣上更近,對波斯灣地區原油依賴度更大,對伊嚴厲制裁對自身利益傷害更直接,希將伊核問題重新拉入政治解決軌道的意愿更為迫切。歐盟談判代表阿什頓坦言,如何利用談判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有關“發展核武器有違伊斯蘭教義”的言論轉化為伊朗不發展核武的可靠承諾,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合作,力避一場災難性的戰爭是歐盟關注的重點。
從俄羅斯方面看,既不能聽任美西方整垮伊朗,又不能允許伊在核活動上一意孤行。俄外長拉夫羅夫在美伊雙方對抗不斷升級、形勢日趨緊張之際,提出了“分階段”解決伊核問題的方案,即伊分階段逐步消除國際社會對伊核問題的關切并回答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問題,而相關各方相應分階段逐步解除對伊實施的經濟制裁。俄羅斯、中國勸和促談對各方重啟核談發揮了重要作用。
難點:維持核談,相互妥協
盡管六國與伊朗都有談判的需求,但各方心態和底牌各異,互信嚴重缺失。六國與伊朗能否如期順利舉行巴格達會談,并在對等、分步原則基礎上,就實質性問題進行磋商并取得積極進展引人關注,最大的難點是美伊能否維持住良好積極的對話氛圍和意愿,并就雙方關切認真嚴肅地“出價”和“還價”。
4月23日,伊斯坦布爾會談結束僅10天,美國宣布因敘利亞問題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制裁涉及伊革命衛隊、情報部、治安部隊以及電信行業。伊方回應稱,下輪會談開始前,西方任何制裁決定都將破壞會談氣氛,并堅定伊加速推進核計劃的決心。分析稱,若美國繼續增加有關制裁、伊朗突然公布新的核成就、以色列采取任何激化局勢的行動,此輪開局良好的談判都有可能高開低走,甚至無果而終。
另外,伊朗能否在運出豐度3.5%和20%濃縮鈾,暫停生產豐度20%濃縮鈾活動,同意福爾多核設施和帕爾欽軍事基地接受核查四個問題上做出切實讓步,美歐能否同意減少或取消對伊單邊制裁并保留伊在境內進行有限鈾濃縮活動的權利仍是巨大問號。各方如何出牌和互動,能否制定并執行有關“路線圖”,將是對六國與伊朗政治誠意和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驗。
總之,當前各方均有意避免戰爭,為和平解決伊核問題創造機會,但伊核問題敏感復雜,各方立場相差甚遠,美西方不會輕易減緩對伊壓力,伊朗也不會在沒有收益的情況下對伊核立場作出重大改變,伊核問題談判仍將是一個長期、艱難、反復的過程。
(責任編輯: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