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至4月15日)
■ 3月16日,摩爾多瓦舉行總統選舉,執政聯盟三黨聯合推舉無黨派人士尼古拉耶·蒂莫夫蒂為總統候選人,在反對黨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抵制缺席的情況下,獲得議會101票中的62票,當選第四屆總統,結束了摩持續900多天、在世界選舉史上罕見的“總統之爭”。摩共認為此次總統選舉違憲,拒絕承認新任總統的合法性。
■ 3月17日,亞美尼亞繁榮亞美尼亞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通過2012年議會競選綱領。亞美尼亞共和黨主席、總統薩爾基相出席會議。
■ 3月18日,幾內亞比紹因總統薩尼病逝,舉行總統選舉,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主席、前總理戈梅斯,社會革新黨候選人、前總統雅拉分別獲得48.97%和23.26%的選票,進入4月22日舉行的第二輪選舉。
■ 3月18日,東帝汶舉行總統選舉,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主席弗朗西斯科·古特雷斯·盧奧洛和前國防軍司令魯阿克進入第二輪選舉。4月17日東帝汶公布4月16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統計結果,前國防軍司令魯阿克的得票率為61.23%,以較大優勢獲勝。
■ 3月18日,德國執政黨聯盟和主要反對黨共同推舉的總統候選人約阿希姆·高克在聯邦大會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多數順利當選第11任總統。
■ 3月19日,韋尼澤洛斯當選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主席。韋當選后宣布,將集中精力率領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備戰4月底5月初舉行的議會選舉。
■ 3月23—26日,巴西共產黨舉行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
■ 3月24日,加拿大反對黨、議會第二大黨新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穆凱爾任黨的領袖。
■ 3月24日,波蘭法律與公正黨的部分議員及其支持者舉行團結的波蘭黨成立大會,選舉茲比格涅夫·約布洛為黨主席,標志著波蘭最大的反對黨分裂。法律與公正黨在眾議院中的席位數由158席降低到136席,仍保持議會第二大黨地位。
■ 3月24日,尼日利亞執政黨人民民主黨舉行全國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全國工作委員會,選舉工業部前部長圖庫為黨主席。
■ 3月25日,塞內加爾舉行第二輪總統選舉。反對派“變革力量聯盟”候選人薩勒獲得65.8%的選票,戰勝現任總統瓦德,當選總統。
■ 3月25日,埃及議會公布制憲委員會選舉結果。在100名成員中,50名系議員,包括25名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與正義黨議員、11名薩拉菲派的光明黨議員、其他政黨或獨立議員14名,另外50人來自工會、司法、宗教和藝術等領域。制憲委員會將起草新憲法,取代前總統穆巴拉克時代的憲法。
■ 3月31日,布隆迪執政黨保衛民主全國委員會—保衛民主力量舉行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通過了過去五年開展活動的工作報告,審議修改了內部章程部分條款,選舉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成員,由布班扎省前省長、國民議會執政黨黨團主席帕斯卡爾·尼亞邦達任黨主席。
■ 4月1日,緬甸舉行議會補選,共有157名候選人競爭45個議會席位,包括緬甸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全國民主聯盟在內的17個政黨參與選舉。4月3日補選最終結果揭曉,全國民主聯盟共贏得43個各級議會議席,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僅獲得1個議席,撣族民主黨獲得1個議席。
■ 4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民主黨主席塔迪奇宣布總統選舉提前到5月6日舉行,他本人將參選。為此他提前結束總統任期,宣布辭職。塞爾維亞將于5月6日同時舉行議會、地方和總統選舉。
■ 4月4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的《政黨法》修正案生效,大幅降低組建政黨的人數下限,即注冊人數由4萬人降至500人。法案還簡化政黨義務、取消地區黨支部黨員最低人數限制、提高當局解散政黨門檻等多項規定。同時,俄政府為確保政局穩定,仍嚴格限制新黨的活動空間,如司法部有權拒絕注冊“有害”政黨,拒絕恢復政黨組建聯盟參選條款,堅持政黨必須獲全國5%以上選票才有權進入國家杜馬。
■ 4月11日,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在平壤舉行,會議決定擁戴金正日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并修改朝鮮勞動黨章程,新設第一書記,規定第一書記為黨的元首,代表黨并領導全黨,會議推舉金正恩為勞動黨第一書記。
■ 4月11日,韓國舉行國會選舉。韓國中央選舉委員會4月12日公布選舉結果,執政的新國家黨獲得300個議席中的152席,超過半數而獲勝,韓國最大在野黨民主統合黨獲得127席。4月13日,民主統合黨黨代表韓明淑宣布對該黨在國會議員選舉中的失利承擔全部責任,并辭去黨代表職務。
■ 4月13日,蒙古人民革命黨主席、蒙古國前總統恩赫巴亞爾被國家反腐敗局逮捕。
■ 4月14日,多哥人民聯盟主席、現任總統福雷·納辛貝宣布解散該黨,同時創建名為“為共和國聯盟”的新政黨。新政黨以福雷為主席,來自反對派的喬治·艾達姆任第一副主席。
(供稿:賈旭陽)
(責任編輯: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