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5日結束的薩爾州選舉中,德國海盜黨一舉獲得7.4%的支持率,成功進入州議會。這是該黨繼2011年9月在柏林市議會選舉取得突破后再次獲得的重大進展,猶如一枚避開雷達潛水而行的重磅魚雷,在表面寂靜的德國政壇炸出一片漣漪。這個名不見經傳、標榜“網絡自由”和“公民參與”的小黨力量迅速上升,在德國掀起一場頗具意味的“橙色風暴”。
羽毛未豐,聲名鵲起
德國海盜黨成立于2006年9月10日,以橙色為自己的標志性顏色。成立初期曾因“無組織、無地盤”經常遭到其他政黨的嘲笑。但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海盜黨已在全國16個聯邦州設立了州級黨組織,在部分聯邦州還建立了區縣級基層組織,并成立了黨的青年組織“海盜黨青年團”,在全國約30所高校設立了海盜黨高校小組。目前,該黨人數已逾2萬,并仍在以較快的速度持續上升。黨員主要構成是受過良好教育并對網絡感興趣、熱衷網絡下載的年輕人。
海盜黨自稱是“公民權利的政黨”,不代表特定的社會群體利益,致力于解決當前和未來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和挑戰。該黨基本政治主張包括:要求加強基層民主和政治透明,提高公民權利,保障公民參與;倡導信息化社會下的網絡自由和盜版自由,反對政府干涉和限制互聯網;要求改革現行專利制度,放寬知識產權保護程度;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個人隱私和數據保護;反對征收大學學費、要求無條件保障公民的最低收入;呼吁可持續發展,保護氣候和環境,合理開發和使用資源能源;維護社會多樣性,實行積極的移民和難民政策,反對種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停止歧視毒品消費,允許輕度毒品交易。
在發展初期,海盜黨曾嘗試參加過德國一些州及市鎮的地方選舉,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2009年,德國政府欲推出一項屏蔽兒童色情網站計劃,但在海盜黨竭力抗議下,有關法案最終擱淺,該黨由此聞名全國,并在是年秋季聯邦大選中獲得2%的支持率。為進一步壯大力量,該黨在2010年加入海盜黨國際(PPI)。2011年,該黨參加了全部七次州議會選舉,得票率均在1%以上,并在9月柏林市議會選舉中取得歷史性勝利,獲得8.9%的支持率,斬獲15個議席,首次進入州級議會。如今,該黨又挺進薩爾州議會,其發展勢頭令各界刮目相看。
網絡至上,追求“透明”
海盜黨力量快速上升,折射出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對政治的深遠影響,也暴露出德國政治中日益突出的固有矛盾。
(一)海盜黨是以互聯網快速發展為標志的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據統計,德國現有網民約5100萬人,即接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聯網,其中,30歲以下青年人中95%為網民。網絡已成為德國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互聯網成為德國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他們處理日常事務的便捷手段。因此,自由享受互聯網資源,更快、更好、更多地獲取信息,成為網民日益高漲的訴求。德國政府雖認識到網絡時代對政治和社會帶來的變化和沖擊,但堅持以維護國家安全等名義采取措施限制網絡,并利用防范黑客攻擊等手段對互聯網進行嚴格監控。同時,老齡化嚴重的傳統政黨雖開始運用網絡擴大黨的影響,但方法僵化老套,對青年人缺乏吸引力。2006年,歐盟通過一項旨在要求電信公司保存用戶電話及互聯網數據的指令,引起青年網民的普遍不滿。在此背景下,海盜黨應運而生,其提出的“數字民主”、“網絡自由”、“盜版自由”和“保護個人隱私”等口號,迎合了多數網民的訴求,在政治上吸引一批被現行政策遺忘的“網絡一族”。
(二)海盜黨為選民發泄對德國僵化的政治體制的不滿提供了渠道。近些年來,民眾不斷指責德國政治權力過于集中、等級觀念更加明顯等“民主缺失”的發展趨勢,認為政府和政黨內的重要討論和決定只限于高層小范圍,政治決策過程缺乏民主和透明,這一現象導致民眾對政治越來越失去信任和興趣,德國各級選舉的參選率不斷下降,主要傳統政黨黨員人數嚴重流失。而海盜黨以網絡為平臺,呼吁更多政治民主和決策透明,號召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的程度和拓寬參與領域,契合了民眾對僵化政治體制和現行政策的批評,表達了其對傳統政黨的失望,從而成功動員了一批“抗議選民”,尤其是青年選民通過手中的選票對現行政治發泄不滿。民調顯示,海盜黨目前贏得了約330萬選民的支持,其中,72%的支持者為抗議選民。
(三)海盜黨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積極開展黨務和競選活動吸引支持者。海盜黨通過互聯網平臺,如Twitter、Liquid Feedback、Mumble等網站和網絡軟件,招募黨員、舉行會議、展開討論、制定和修改議案并進行相關表決,這一完全透明的“數字民主”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便捷、靈活的黨務工作方式和手段為其創造了一個較為寬松的政治氛圍,黨員和非黨員均可參與制定和修改黨的政策文件和競選綱領,重要會議通過網絡向所有人開放。這種網絡民主尤其為青年人參與討論政治話題提供了平臺,消弭了傳統政治的嚴格等級,使海盜黨明顯區別于傳統政黨。在議題方面,海盜黨在“網絡議政”中吸納了不少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形成的政策主張和競選綱領直擊社會現實問題。在柏林和薩爾州選中,海盜黨除網絡政策外,還提出了提高政治透明度和民主程度、保障公民權利、廢除大學學費、推動教育民主化改革、改善公共交通等呼應民眾關切的政策主張,受到選民歡迎。
政治新秀,前途未卜
在短時間內,德國海盜黨從一個“網絡集團”發展成為全國性政黨,并成功進入兩個州議會,實實在在成為一顆政治新星,也成為當下德國社會熱議的話題。有人將其比作“網絡時代的綠黨”,代表著“獨立的一代”、 “自由的一代”,對其發展前景表示樂觀。但多數德國人則并不看好該黨的長遠發展,認為只是曇花一現的政治現象。但就目前而言,海盜黨對德國傳統政黨格局的沖擊不容小視。
民調表明,在該黨成功進入薩爾州議會后,其全國支持率飆升至10—12%,有望繼續贏得5月舉行的北威州和石荷州選。從薩爾州選結果分析來看,海盜黨不僅成功瓜分了各主要政黨基礎選民的選票,還有效動員了以往不參選的選民為本黨投票,這些都引起了傳統政黨的普遍擔憂。
從政治頻譜來看,海盜黨多數政策主張帶有傳統左翼色彩,屬寬泛左翼陣營的新興政黨。該黨的出現和壯大有可能進一步分裂左翼陣營,削弱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力量,有利于基民盟繼續鞏固第一大黨地位。此外,海盜黨與自民黨在公民權利政策方面形成同業競爭,將進一步動搖后者的選民基礎,對現處瀕危狀態的自民黨造成重大威脅。因此,海盜黨的壯大勢必推動德國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政黨博弈形勢將更加復雜,各級政府組閣變數增多。
當然,必須看到,海盜黨要想從目前松散的社會運動型政黨發展成為成熟的議會政黨還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海盜黨從未涉足政壇,缺乏從政經驗。該黨領導人和代表人物多為政壇新手,尚待加深對德國政治體制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學習如何領導一個政黨。抗議運動出身的海盜黨在進入議會后也勢必遭受“議會文化沖擊”,如何處理繁雜工作,發揮建設性作用是海盜黨面臨的重要考驗。
第二,議題單一,無完整的政策體系。該黨除要求“政治透明”、 “盜版自由”外,在其他領域的政策主張較為膚淺,甚至沒有自己的明確觀點和立場,這對于一個議會內反對黨來講是致命的弱點。如海盜黨對當前熱點“歐債危機”就無自己的政策主張。此外,海盜黨標新立異的“盜版自由”也沖擊了西方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傳統價值觀,難以被社會絕大多數所接受。
第三,黨的組織結構尚未完備,運行方式不穩定。目前該黨僅具備了一個政黨的基本框架,從聯邦到基層的組織結構還處于建設和完善階段。此外,該黨黨內秩序混亂,無序爭吵和攻擊不斷,極大程度上損害了黨的形象。絕對透明和古希臘“廣場式民主”的行事方式影響了黨務和議會工作效率,弊端日益凸顯。
第四,黨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該黨目前雖是德國黨員人數增長最快的政黨,2011年黨員數量增長44%,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免成為各種選民團體的“大雜燴”。日前就已曝出該黨黨員隱瞞曾參加極右政黨“德國國家民主黨”的歷史等丑聞。
海盜黨現象有極其復雜深刻的時代背景,其“走出網絡”進入政治生活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現代信息技術將對各國社會和政治產生何種影響,勢必愈益引人關注。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西歐局)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