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2011年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工作質量。 方法 對AFP病例監測資料進行描述分析。 結果 2011年共報告AFP病例41例,15歲以下人群年均報告發病率為3.18/10萬,報告后48 h調查率97.56%,合格大便采集率87.80%。41例AFP病例中, 5歲以下兒童組所占比例較高,為78.05%;男、女性別比為1.73∶1;大便標本分離到脊髓灰質炎病毒3株,其中I型1株,II型2株,脊髓灰質炎病毒I型經鑒定為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VDPV)株。 結論 AFP病例監測系統各指標均達到要求,監測系統運轉正常。未發現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關鍵詞] 免疫規劃;脊髓灰質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監測;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
[中圖分類號] R18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0-0030-02
Analysis on working status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surveillance system in Heze city in 2011
TANG Hongyan1 LIU Yanqin2 MA Jingcang3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Products, Dongmi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Dongming 274500, China; 2.Yuecheng Agency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 Heze Developing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274000, China; 3.Heze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27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quality of AFP Surveillance Systems in 2011. Methods The AFP monitoring data was analyzed descrip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41 AFP cases occurring were reported in Heze city in 2011,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eported incidence of children less than 15 years old was 3.18/105. The rate of timely investigation within 48 h was 97.56% and the collection rate of adequate stool specimen was 87.80%. The AFP cases under 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78.05%.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was 1.73:1. 3 strains of polio viruses were isolated, including 1 strain of type I and 2 strains of type Ⅱ polio virus. The strain of type I was confirmed to be 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 strain (VDPV). Conclusion All the surveillance indicators met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urveillance system ran well in 2011, with no cases of polio caused by wild virus found.
[Key words] EPI; Poliomyelitis; AFP; Monitoring;VDPV
脊髓灰質炎(AFP)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腸道傳染病,曾在世界各地發生流行,1956年研制成功的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OPV)對控制、消滅脊髓灰質炎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在2000年通過無脊髓灰質炎證實后,繼續貫徹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相關措施,對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的目標出發,WHO要求建立AFP病例監測系統,對常見14類AFP病例進行報告和監測[1,2]。2011年菏澤市繼續按照國家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在提高兒童免疫接種率的基礎上,加強了主動監測,現將現場流行病學監測和實驗室監測資料作一匯總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AFP病例資料來自全市監測系統個案調查表,實驗室數據來自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國家脊髓灰質炎實驗室;人口資料來自2011年菏澤市統計局。
1.2 標本
對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健康兒童采集大便標本,進行病毒分離、鑒定,陽性標本由國家脊髓灰質炎實驗室鑒定。
1.3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監測指標概況
2011年全市共報告AFP病例41例,報告發病率為3.18/10萬,報告后48 h調查率為97.56%,合格大便采集率為87.80%,大便標本7 d送達率為92.68%,分離結果28 d反饋率為97.56%,75 d隨訪表及時送達率95.12%,陽性標本病例數為3例,陽性標本送國家CDC實驗室及時率100%。
2.2 全市AFP病例描述性分析
2.2.1 全市AFP病例年齡和性別分布 各年齡組病例數分別為:0~歲組4例,1~歲組11例,2~歲組9例,3~歲組5例,4~歲組3例,5~15歲組9例,5歲以下兒童組所占比例較高,為78.05%,詳見圖1。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為1.73∶1(26/15)。
圖1 2011年各年齡組AFP病例分布
2.2.2 時間分布 2011年AFP病例各月份分布較為平均,各月份的病例分布數分別為1 例、4例、4例、3例、4例、3例、4例、4例、5例、4例、3 例、3例。
2.2.3 脊髓灰質炎疫苗(OPV)免疫史 全程免疫37例,占90.24%(37/41),服用1劑次2例,服用2劑次2例。
2.3 實驗室監測情況
2.3.1 標本采集 AFP病例合格雙份大便標本36例,合格標本采集率為87.80%,密切接觸者及周圍健康兒童大便標本63份。
2.3.2 AFP病例病毒分離情況 共分離到脊髓灰質炎病毒(PV)3株,其中1株Ⅰ型PV,2株Ⅱ型PV。Ⅰ型PV株經國家脊髓灰質炎實驗室鑒定為VDPV。
2.3.3 密切接觸者及周圍健康兒童病毒分離情況 共分離到2株PV1、2株PV3、1株PV1+3 和10株Npev,均為疫苗相關株,無VDPV株。
2.4 OPV接種率統計
2.4.1 全市2011年常規接種監測信息報告完整性 以縣區為單位,應報告單位次數108次,實報告單位次數108次,報告率為100%;以鄉鎮為單位,應報告單位次數1 944次,實報告單位次數1 921次,報告率為98.82%;以接種門診為單位,應報告單位次數2 484次,實報告單位次數2 426次,報告率為97.67%。
2.4.2 全市OPV強化免疫接種率統計 2011年1月5日和12月5日分別進行了兩輪次的OPV強化免疫活動,接種率分別為97.72%、97.98%,詳見表1。
2.5 VDPV應急處置[3]
在巨野縣1例AFP病例大便標本中檢出1株Ⅰ型VDPV后,省、市、縣成立了調查小組,部署防控工作的任務包括對病例進行調查處理,制定并落實VDPV感染者管理方案;在局部范圍組織開展兒童OPV強化免疫;加強監測和督導工作,做好應急處置調查工作等。
3 討論
3.1 全市2011年AFP病例監測系統評價
2011年全市15歲以下兒童非脊髓灰質炎AFP病例報告發病率為3.18/10萬,超過國家衛生部1/10萬的指標要求。對照國家AFP病例監測系統反映監測及時性的指標,如報告后48 h及時調查率、AFP病例的合格采便率、便標本7 d送達率、麻痹后75d內收到隨訪率、陽性標本及時送達率等,也已達到或者超過相應指標,監測系統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截至2011年12月,菏澤市已連續20余年未發現由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全市AFP監測系統的良好運行對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3.2 菏澤市2011年AFP病例特點
全市AFP病例主要集中于5歲以下兒童組,時間分布沒有時間高峰。從實驗室監測數據分析,AFP病例合格標本采集率為87.80%,此為開展病毒檢索打下了良好基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健康兒童均未分離出PV野毒株,與OPV常規免疫、加強免疫有重要關系。AFP系統實驗室監測表明菏澤市繼續保持著無脊髓灰質炎狀態。
3.3 菏澤市2011年發生的VDPV病例為獨立案例
近年來,在全球中斷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傳播后,部分國家和地區發生的VDPV病例是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中的新問題[4],VDPV可在OPV覆蓋率較低的地區引起脊髓灰質炎的暴發,并能在免疫缺陷患者中持續復制多年。根據菏澤市AFP監測系統數據,2011年報告的這例I型VDPV病例為獨立事件,與當地其他AFP病例無流行病學聯系,監測數據表明未發生VDPV傳播,但借鑒于國內外VDPV事件,當地要防范發生VDPV循環的風險,應引起重視。
3.4 全市OPV接種率達到預期目標
全市承擔預防接種工作任務的接種單位集中在鄉鎮,2011年常規接種監測信息報告完整性數據顯示,以接種門診為單位,報告率為97.67%,說明基層預防接種免疫網絡運行正常,兩輪次的OPV強化免疫活動中,OPV接種率已經分別超過95%,達到了預期工作目標。
3.5 今后工作任務和重點
標準化的AFP監測系統的基本監測指標包括AFP病例監測敏感性,病例調查及時性及合格糞便標本采集,WHO認證的實驗室及時開展病毒分離,型內鑒定及基因測序,確定病毒類別[5]。當前全市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所面臨的困難主要表現為以下若干方面:實現無脊髓灰質炎證實后,部分基層人員麻痹松懈思想有所上升;實施擴大免疫規劃后,部分地區經費落實不到位,基層工作人員工資沒有保障,工作經費不到位;縣級及各鄉鎮疾控機構免疫規劃人員變動較大,人員培訓不到位,造成局部地區AFP監測質量出現下滑;部分針對醫院AFP病例的主動監測流于形式;新的監測管理系統應用培訓不到位,業務不熟練等,均對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造成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內要重點做好針對性的工作:繼續全面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工作,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確保免疫規劃相關經費落實,要特別關注基層接種勞務補助經費等保障條件的真正落實;加強市、縣級免疫規劃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提高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的執行能力;加強培訓和督導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及時識別和發現薄弱地區和環節,提高和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種率,重點地區的適齡兒童OPV強化免疫和或查漏補種接種率要以縣為單位達到90%以上,鞏固免疫規劃針對疾病控制成果;重點防范脊髓灰質炎野毒株的輸入和VDPV的傳播流行,做好VDPV病例和高變異株病例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隆德. 預防接種實踐與管理[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7.
[2] 迮文遠. 計劃免疫學[M]. 第2版. 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321-335.
[3] 馬敬倉,劉景順. 菏澤市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患者的調查及控制對策[J]. 中國醫藥科學,2012,2(8):91-92.
[4] 張勇. 2009年7月~2011年3月全球檢出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J]. 中國計劃免疫,2012,18(3):285-287.
[5] 蔣華芳,嚴冬梅. 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進展:2009~2010年脊髓灰質炎病毒監測報告[J]. 中國疫苗和免疫,2012,18(2):182-183.
(收稿日期: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