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顯微超聲技術在治療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鈣化根管的特點并與傳統方法臨床療效相比較。方法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口腔內科收治66例患者,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鈣化根管共83個。 隨機數字表分配原則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3例,其中實驗組使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對照組行傳統方法治療。結果 兩組66例83個不完全鈣化根管,具體分布于根管口、根中1/3處以及根尖1/3處,兩組間根管口擴通成功率顯著高于其他位置擴通成功率,實驗組各部位擴通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擴通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鈣化根管應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擴通成功率高,擴通時間短,值得臨床推薦與使用。
[關鍵詞] 顯微超聲技術;磨牙不完全鈣化根管;擴通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 R781.0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0-0143-02
Effect of microscopic ultrasound in treatment of upper middle segment does not completely molar calcified root canal
DONG Mingx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Tai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Taishan 529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es ultrasonic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olar microstructure began segment does not completely calcified root can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effect. Methods Choose March 2010 to December 2011 were oral medicine of the 66 patients, grind one's teeth began to segment does not completely calcified root canal a total of 83. According to table of random number distribution principle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3 cases in each. Results Two groups of 66 cases of 83 incomplete calcified root canal, distributed in root canal orifice, root of 1/3 and root tip a third place, root canal orifice expansion through the success rate to a significantly high, each par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xpansion through the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expanding pass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Upper middle segment does not completely molar calcified root canal application microscopic ultrasound treatment effect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expanding the high success rate, the expansion of short time, it is worth to use.
[Key words] Microscopic ultrasound technology; Molar not completely calcified root canal; Enlarge the success rate
口腔疾病中,根尖周炎以及牙髓炎是最為常見且多發性疾病[1]。根管治療技術是臨床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而在治療過程中,牙髓腔發生鈣化這一問題是整個治療當中的最大阻礙,嚴重阻礙了器械的通道,導致其無法滿足根管工作長度,而進一步造成了根管預備失效,同時無法進行正常的消毒處理,最終造成根管治療失敗的嚴重后果[2]。對于這種情況,臨床上可采用傳統技術治療不完全鈣化根管,但極易造成根管發生偏移、更易導致根管壁與臺階出現側穿以及器械分離等不良后果。本文針對這種問題,采用了顯微超聲技術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口腔內科所收治的66例患者、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鈣化根管共83個。依照配對原則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 33例,不完全鈣化根管42個 ,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齡13~ 74歲,平均年齡(43.6±1.5)歲。具體根管鈣化位置情況:21個根管口不完全鈣化,15個根中1/3不完全鈣化,6個根尖1/3不完全鈣化。對照組 33例,不完全鈣化根管41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齡14~72歲,平均年齡(43.1±1.2)歲。具體根管鈣化情況:19個根管口不完全鈣化,17個根中1/3不完全鈣化,5個根尖1/3不完全鈣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根管不完全鈣化分布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經X線檢查,原髓腔透射區域因髓腔內存在彌漫性阻射了影像而導致消失,根尖出現陰影區域,牙周膜顯現增寬,經開髓后,對根管口無法順利進行探測或者存在根管器械無法到達根管工作長度,更無法觸及根尖狹窄區域。
排除標準:通過顯微鏡檢查,將其他因素排除。若患者佩戴心臟起搏器應予以排除。
1.2治療方法
1.2.1設備以及器械選擇 所選用口腔顯微鏡來自德國蔡司公司,超聲根管工作尖ET20以及40、超聲根管治療儀均選自法國賽特力公司,根管潤滑即EDTA糊劑選擇瑞士登士柏公司。
1.2.2操作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治療前給予常規性檢查,包括X線平片檢查,要掌握患者的患牙根管方向、彎曲度以及鈣化具體部位,并充分了解壓根數目,對鈣化程度要準確掌握。實驗組采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通過顯微鏡對正常牙與鈣化牙進行顏色區分,隨后應用超聲根管工作尖,對已經出現的鈣化組織運用溝槽法進行清除,同時可將根管口暴露出來,并通過牙髓探針對根管進行探查,隨后選擇C號碼小銼與超聲根管工作尖相結合對根管進行疏通處理,處理過程中可以使用根管潤滑劑(EDTA),最后再對疏通后的根管做消毒處理,處理1周后,患者需要復診,若無感染,處理良好,則對根管做填充處理,在經半年后再行復查。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傳統根管銼治療,同時對擴通根管所需具體時間進行記錄,疏通后,對根管有效消毒,1周后,若根管疏通效果良好,則做填充處理,同樣于半年后做復查,對兩組進行療效評定。
1.3觀察指標
仔細觀察根管填充情況,咬合能力恢復情況以及根尖周透射,硬板是否完整。
1.4療效評定[3]成功認定
臨床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經X線平片檢查,根管填充良好,患者的咬合能力已完全恢復,根尖周無透射或者已明顯縮小,硬板較為完整。失敗認定:臨床癥狀與體征部分消失或者嚴重,咬合能力恢復不良或者無法進行咀嚼,有不適感,經X線平片檢查,根尖透射情況無變化或者增大,半年后復查,同樣依據以上標準進行判定。
1.5統計學處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7.0進行處理,根管口擴通率、根中1/3處擴通率、根尖1/3處擴通率可行卡方χ2檢驗,單根管平均擴通時間則行t檢驗,P <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根管擴通情況具體見表1。兩組間,根管口擴通成功率顯著高于其他位置擴通成功率,實驗組各部位擴通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擴通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 < 0.05)。
3 討論
外傷與齲病等口腔疾病因對牙髓造成刺激而使得根管發生鈣化,此外,隨著年齡增加,牙髓復合體出現增齡性變化,這也是根管鈣化的一個主要原因。臨床具體表現有,根管細小化,因受阻根管口無法被觸及,或者根管會出現閉鎖現象,受阻不通。
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牙本質會隨著年齡增加出現增齡性變化,牙髓室與根管都會變得細小,隨之進一步會出現鈣化現象,現今,根管不完全鈣化的發生率已成逐年遞增趨勢[4-5],而人們對牙齒的保護意識也在提高,因而口腔醫學及其修復技術都隨之發展,并已將根管不完全鈣化作為研究重點[6]。
保牙是根管治療的最終目的,且可防止根尖周被破壞,恢復患者的咬合功能。其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問題在于對根管的清理以及之后的完好填充,以往臨床對根管鈣化的處理是采取傳統的擴孔鉆磨除去鈣化物,但手術操作視野狹窄,意外發生率高,很難達到治療的目的,而隨著顯微超聲技術的應用,通過高頻率運動[7],形成液體波,各種效應隨之被帶入到根管治療中來,如熱效應、空穴效應等。效果非常顯著,因為超聲引導操作下,醫師視野清晰,定位準確,并伴有超聲器械的使用,鈣化物清除徹底,成功率顯著提高。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顯微超聲技術治療的實驗組,其擴通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擴通時間較短,可見超聲技術的臨床優勢。根管中1/3處與根尖1/3處的擴通成功率與根管口相比均較低,兩組患者均出現同一問題,由此可見擴通成功率與改換位置密切關聯,位置越接近根管底端,彎曲度會隨之增加,造成治療困難,療效差。
總之,應用顯微超聲技術治療磨牙根管不完全鈣化,因其視野清晰,操作精準性高,且安全可行,擴通時間短,是治療不完全鈣化根管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 仇麗鴻,都婷婷. 牙髓腔鈣化及治療[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10):591-594.
[2] 張瑩,范春榮,姜勇,等. 顯微鏡下尋找鈣化、細小根管的結果分析[J].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24(1):24-25.
[3] 錢文昊,徐培成. 顯微超聲技術在恒磨牙根管再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醫學,2009,16(3): 465-467.
[4] Plotino G,Pameijer CH,Grande NM,et al. Ultrasonics in endodontic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Endod, 2007,33(2):81-95.
[5] 郭冬梅,張衛平,郭艷莉. 顯微超聲技術治療磨牙中上段不完全鈣化根管的療效分析[J].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2,33(3):214-215.
[6] 張志剛,陸玉,侯本祥,等. 牙髓塑化治療后再治療原因分析[J]. 北京口腔醫學,2008,16(1):32-34.
[7] 李曉紅,張艷明. 超聲根管治療技術預備根管的臨床體會[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149-150.
(收稿日期:20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