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高職教育近年得到了大力發展,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布滿了華夏大地。很多辦教育的人只把目光緊盯在了創收上面,但對如何辦好教育,如何讓學生學有所成卻不是很受重視。高職教育作為一類極具自身特色的高等教育類型,要求管理者和教育者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管理方法,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管理效率,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方法談幾點看法,以期對高職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科學化;人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0-0118-02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既要遵從一般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也要獨辟蹊徑發展自身教育教學特色。要運用各種教育教學管理手段,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調控和指導,完成“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學管理是各級各類院校教學工作的核心,高職院校也不例外。教學管理是否科學,是否反映教育規律,不僅影響到一個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而且影響到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單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高職教育大力發展的今天,探析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的方法尤為重要。
所謂教學管理科學化,就是為適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教學管理觀念、意識的轉變,增強管理行為、創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體制的現代化,形成一種以人為本、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新局面。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觀念是引導人類一切活動的先導,在教育教學中也不能忽略觀念的引導作用,作為教育教學管理者只有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去開展工作,才能漸漸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這種好的風氣也會不斷影響教師和學生觀念的轉變,逐漸形成一個好的循環系統。在今天,我們提觀念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以人為本”作為新時期的一種管理理念,是從管理科學和行為科學等現代管理學科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漸形成的。運用這種管理理念來指導高等職業教育,還需逐步的提高和完善,這種提高和完善對提高高等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潛能。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學校,就必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其自身規劃的發展目標,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選擇、興趣和創造,要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專業學科學生的發展需求,突出關愛,爭取做到全方位育人,把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總目標和生命線,為學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順人情和人意,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自由發展。
其二,學校一切教育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必須做到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想辦法,建立健全科學管理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使方法成為激勵學生向前的動力,而不是成為約束力,達到以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把管理方案的制定、教學課程的設置、學籍管理、考試等都看作為學生服務的平臺,在做到讓學生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同時要專業技能突出。
其三,在學校的管理中,教師不是惟一的教學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參與到教學管理中,這樣既能建立師生之間互動的渠道,也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有很多幫助。學生通過參與教學管理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管理反饋系統,使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更切合學生實際。
其四,實現教師與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互動。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創意者,同時還要擔負教學管理的相應工作,確切地說教師應該是管理者與教育者的二合一,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育教學活動朝著更加有序合理的方向發展。
其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通過教學實踐來參與教學管理活動的。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新時期的教師更應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教學管理當中,這不等同于讓每個教師都把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當作核心工作來抓,而是讓教師通過參與教學管理來不斷地完善學校管理細則和方法,幫助學校管理者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改革和創新,使教學管理工作不斷完善。
其七,建設良好的教育教學大環境,用美的環境塑造人。這種環境應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活工作環境,一種是學習環境。首先,要為管理者和學習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校園環境和校園周邊環境,好的環境可以催人振奮,使人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價值觀。其次,要為教育管理者和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在人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學校的管理者應把環境建設作為一項常規管理工作來抓,定期協調相關部門排除周邊不和諧因素,為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二、強化教育教學管理隊伍,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教學質量能否快速提高,關鍵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與教學質量的首要任務。自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以來,職業院校蓬勃發展,大批不同專業類型的教師步入了職業教育的大門,這些教師可以說只具有理論知識,沒有實際操作技能,教學方法單一,以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高職學生,顯然這不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作為一類特殊的教育類型,就必須在教育過程中突出不同“職業”的特性,強化教育教學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以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為主,讓學生一畢業就成為一個真正的技能型人才,這樣既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也為畢業生的自身發展帶來很大的空間。
作為教育教學管理者就必須為這種有利教學環境的形成提供全方位的行政支持,不斷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做到“教到學”、“學到用”的自然銜接。教育工作者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渠道解決:一是建立全新的人才聘用模式,摒棄傳統的人才引進方法。教育管理者可以通過引薦、推薦、考察發掘和求職者自薦等方法渠道不斷儲備各行業的高技能型人才作為學校教育的師資隊伍,為學生的實訓實踐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二是通過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理論基礎,與此同時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理論水平,充分發掘教師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效轉化和結合的優勢,積極促成教育教學成果的轉換。三是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不斷吸引人才和激發教師的潛能,努力改善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工作、生活及福利待遇,讓管理者和教學者沒有任何方面的顧慮,做到“安居樂業”。四是強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內部和諧、外部協調、結構嚴密、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高效管理團隊。五是建立明確的獎罰制度,使多勞者和善于勞動的人有制度的保障,同時也給那些懶散、沒有組織觀念的人以嚴厲的懲罰,始終維護學院的整體利益不受損害。
三、實現教學管理運行的規范化、科學化、有效化
實現教育教學管理運行的規范化、有效化、科學化和信息化是一項系統、細致的工作,要建立高效、規范、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就必須明確系統內各自的職責,協調工作程序,做好組織機構的銜接,把各項工作細化、量化,具體到部門,再到責任人,要合理分工,各負其責,實施問責制,有力保障各項工作的開展、落實順暢、有序、有效。
(一)科學管理教學計劃
首先,確定各專業教育教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培養目標的制訂是教學計劃的前提條件,目標的制定必須依照國情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方向,體現出對學生的特長。其次,充分把握教育教學計劃的個性,不斷提升專業的競爭力。各教學單位可依據市場信息,不斷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這樣既能體現本校的教學特色,又能突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格局,在增學院競爭力的同時,使學生對市場的適應性不斷加強。第三,加強管理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工作。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將教育教學目標具體化的過程,不僅要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也又要遵從學生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充分考慮課程結構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技能培養與理論知識教學的關系。
(二)強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監督與管理
各專業主管教學的負責人、教研主任和主管領導要不定期地對照課表抽查各科教師對教學計劃活動的執行情況,這其中不僅要抽查教師的教案和授課情況,還要檢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和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以及教師是否有無辜曠課、調課和早退等違反教育教學紀律的行為,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做出解決。各班的直接管理者首先是班主任,同時班主任也是各科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的直接監督者,班主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方式方法對班風和學風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不斷研究教育教學方法,不斷積累經驗,切實把班級管理工作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常規工作來抓,掌握好學生遲到、早退等情況,并采取果斷措施加以制止。要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能貶低學生,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要經常與學生交談、與代課教師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系統。
[參考文獻]
[1]李文詮.大學生成人成才成功之路[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2]龍雙喜等.論網絡時代與治理理論的價值整合[J].出國與就業,2012,(1).
[3]賈勇.高校管理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朱其訓.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論[M].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