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阮籍是魏晉易代之際的名士,《詠懷詩》是其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形象化體現,是在政治高壓下的苦悶和呻吟,劉勰《文心雕龍》所說“阮旨遙深”是對其詩的客觀評價。北島是經歷了十年“文革”動亂的時代青年,其詩歌充滿了懷疑與否定的理性力量,是“朦朧詩”的代表。阮籍和北島雖處在不同時代的兩條線上,卻在詩歌創作方面,尤其從時代背景、抒情方式、內心感受、思維方式、意象運用等諸多方面顯現出內在的相似性。
[關鍵詞]阮籍; 詠懷詩; 北島; 朦朧詩; 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0-0056-03
一、時代背景和抒情方式的相似
阮籍是“魏晉風流”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以《詠懷詩》享譽后世。魏晉易代之際,政局混亂,社會黑暗。“正始時期的詩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現了危機感和幻滅感” ,①阮籍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詠懷詩》是其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形象化體現,是在政治高壓下的苦悶的呻吟。黑暗的社會使阮籍的理想和人生抱負成為泡影,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愁悶?!段倪x》李善注說:
顏延年曰:嗣宗(阮籍)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阮籍能清醒地面對現世,他痛心于名教的墮落和禮法的虛偽,但迫于政治壓力,從不直接評論時人時事,但在他的某些著作如《大人先生傳》,既闡發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旨趣,也表達了對“禮法君子”的憎惡,阮籍的作品表現出對虛偽的名教的否定與批判以及對趨炎附勢的小人的憎惡和蔑視,帶有深沉的憂患意識。
北島是朦朧詩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刺穿了烏托邦的虛偽,呈現出了世界的本來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吶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們。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于文革后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文革浩劫給人們的心靈烙上了抹不去的陰影,人與社會都被扭曲、變形,當時的情形可以借用阮籍的話來說是:“親昵懷反側,骨肉還相仇?!保ā对亼言姟菲呤拔母锏摹被恼Q現實,造就了北島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他的創作很冷靜并且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北島的詩歌最突出的特點在于具有鮮明的懷疑與否定的精神,他的詩歌隱含著對過去那些神化真理的大膽質疑與否定。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阮籍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晉易代之際,北島經歷了“文革”動亂。社會的混亂,高壓政治的恐怖使得二者選擇隱言為抒發內心情感的方式,他們都以冷峻的筆調來抒寫內心世界。阮籍《詠懷詩》隱約曲折,北島詩歌朦朧含蓄,相似的時代背景造就了兩位詩人相似的抒情方式。
二、內心感受的契合
“詩言志”是歷來文人創作的傳統,從詩作中我們可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阮籍和北島同樣也用詩歌來表現他們的內心感受,誠如繆塞所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比罴对亼言姟纺Y著他的心血,如第33首,從中可以看出,詩人是極不自由的,感嘆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是阮籍詩歌的一個基本主題,“憂生之嗟”伴隨他終生?!敖K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既是阮籍對官場及生活的體會,也是當時文人志士的普遍感受。阮籍生活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虛偽、怨毒、猜疑、背棄,表現在詩中如:
人知結交易,交友誠獨難。險路多疑惑,明珠未可干。(其六十九)
親昵懷反側,骨肉還相仇。(其七十二)
天網彌四野,六翮掩不舒……生命無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
在阮籍看來,現實猶如一張大網,使人無處可逃。阮籍的這種感受在北島的詩作中也有體現,北島也在他的組詩《太陽城札記》中寫下了家喻戶曉的《生活》一詩,全詩只有一個精煉的字:“網”。這也確是當時人們的感受,被生命的枷鎖捆住,茫然不知去向。直到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對生活仍有這種感受。
兩個不同時代的詩人,對現實生活卻有著相同的感受,這正是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面對生存的困惑,阮籍和北島并沒有消沉,而是在亂世中尋找著一份精神寄托,《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保嚯y的現實使他的內心非常痛苦,“酣飲”只是他用以逃避現實的手段。
北島曾在《今天》創刊號中說:“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五彩繽紛的花朵,需要的是屬于大自然的花朵,需要的是開放在人們內心的花朵。”因此,北島也在詩中極力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例如《走吧》一詩,詩人一直在追尋理想的路途,火紅的罌粟花所要映襯的正是理想的光芒,它指引著抗爭者不斷前行。
三、思維方式與表現手法的類似
阮籍和北島的詩歌創作都運用了一種抽象的思維方式,詩歌表現手法也都大量運用了象征、隱喻、比喻等手法。
阮籍生活的時代,正是玄學盛行的魏晉之際?!靶W是道家思想的一種衍變,它的特征是崇尚虛無?!雹谝淮枷氡厝挥绊懙揭淮奈膶W,阮籍是魏晉時期一個重要的玄學思想家,因此,他的詩歌必然滲透進了不少玄學因素?!坝捎谡夹L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③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與哲學思潮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他在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得意忘言”文學觀的體現。《詠懷詩》是體現這一思想的杰作,有很多詩篇滲透了玄學思想,這使得詩歌呈現出一種澹泊幽怨的面貌,營造出一種隱約深奧的境界。《詠懷詩》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態度,尤其是對于人生問題的反復思考。只是,由于處境的危險,他只能用隱諱的象征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筆曲折,含蓄隱約。所以鐘嶸《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如《詠懷詩》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以北島為代表的朦朧詩人們受到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詩歌創作多用象征手法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抽象難懂的哲學思想的運用,使得詩歌的內容和主題具有了隱約性和多義性,因此鑄就了“朦朧詩”的美稱?!霸诠诺浼用窀璧奶咸虾榱髦校睄u堅持了詩的獨立品格,以現代詩學意識改造被腐化的中國詩學,將西方現代藝術的蒙太奇、變形等手法納入詩學范疇,推進了中國現代詩在沉睡30年后的復活與繁榮,豐富了現代詩的表現手法,為中國現代詩重返世界文學格局提供了積極的努力?!雹茈[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歌顯著的藝術特征。他的詩歌往往能給人一種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痘卮稹窐酥局半鼥V詩”的開始,詩中以堅定的口吻表達了對暴力世界的懷疑。詩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滿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象征、隱喻、比喻等,使得詩作既明快曉暢,又含蘊豐富,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阮籍《詠懷詩》多用比興、象征寓意,形成若即若離、隱約曲折的特點,誘導人們去反復思索,也就是《文心雕龍·明詩》所說的“阮旨遙深”,《體性》也稱“嗣宗俶儻,故響逸而調遠”;北島詩歌中的一系列“妙語”所帶來的巨大的思想空間,一直感染著無數讀者,激起思想上的共鳴。
四、賦予情感的意象的運用
詩人的心態往往是復雜的,難以言說的。好的詩歌往往有著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之美,而這種境界往往是通過詩中的意象來表現的,意象融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阮籍創作時,“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常出現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人反復歌詠的對象”。⑤如《詠懷詩》其一中,詩人寫了“明月”“清風”“孤鴻”“翔鳥”,也寫了自己的“徘徊”“憂思”,那悲號長鳴的“孤鴻”“翔鳥”既是詩人眼前的景物,同時也是詩人自我的象征,以這些意象來寄托詩人心中的孤寂與悲痛。又如其三: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這是一首憂憤傷時之作,詩人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以此來暗喻魏晉之際的政治狀況?!凹螛洹薄ⅰ帮w藿”、“凝霜”等大量衰敗、凋零的意象,表現出了正直之士難以自保的憂患,類似的詩還有很多。像“凝霜”“青云”“玄云”等冷色調的意象多次出現在《詠懷詩》中: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其四十七)
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寒風振山岡,玄云起重陰。(其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其四)
這些意象襯托出的是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和緊張險惡的政局,可見詩人的心情是極度壓抑的。另外,有很多詩中提到“相伴鳥”的意象,如: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其八)
愿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其十二)
這些鳥兒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下彼此也不拋棄,相伴相飛,這些意象也正好反襯出了詩人孤獨無依的形象。
北島的詩歌同樣也運用了眾多帶有詩人感情的意象。著名的《回答》一詩中以“鍍金的天空”、“死者彎曲的倒影”等眾多新奇的意象疊加起來,給我們呈現出了社會黑白不分,道德淪喪的現象。如第二段“冰川紀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這首詩寫于1976年,很多人自然的將“冰川紀”想成是“文革”時期,詩人也正是用“冰川紀”代指那個人情極度冰冷的時期。“文革”已經過去,但人與人之間還是不信任,到處還是有互相猜忌、攻擊的“冰棱”;指代希望的“好望角”發現了,但人們還是在毫無生氣的“死?!崩锘ハ喔偁?,做著無用的掙扎。再如最后一首《生活》:“網”一詞更是形象化的意象表現,用一個字精辟的表現出了詩人內心對生活的感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意境時將之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阮籍和北島詩歌中的意象大都帶有詩人自己的感情色彩,是詩人感情的反映物。
五、深遠的影響
阮籍與北島的文學創作尤其是詩歌創作對當時以及后來的文壇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也影響了一代文人。
阮籍《詠懷詩》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抒情組詩的先河,“由八十二首五言詩組成一部龐大的組詩,這本身就是一個有意義的創舉,一個巨大的成就”。⑥《詠懷詩》感情真切,感人肺腑,這一形式也被后人所重視。王夫之《古詩評選》說:
步兵《詠懷》自是曠代絕作,遠紹《國風》,近出入于《十九首》……不但當時雄猜之渠長,無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還了無覓腳根處……
王夫之稱阮籍《詠懷》懷抱高明,氣韻突出。所寫憂生之嗟,或合或離,有取于《莊子》,指出他旨趣深遠,而文多隱避,是曠代絕作。其后如陶淵明的《飲酒》、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等,都是受到阮籍《詠懷詩》的影響。北島也著有《太陽城札記》的組詩,影響很大。魏晉之際,阮籍和嵇康是著名的名士,以他們為中心,還形成了一個團體“竹林七賢”,成員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劉伶、王戎。他們的思想觀點不盡相同,但“他們以曲折、含蓄的手法,在自己的詩、文中對時政發表見解”,⑦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朦朧詩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北島的詩歌在當時的青年中引起強烈的反響,他的創作接續了斷流數十年的中國現代詩歌的傳統,影響了后起的詩人。
阮籍,一代風流名士,政局的動亂促成了他深沉的人生憂患意識,造就了他詩文的深刻的時代思想意義。《詠懷詩》隱晦的寫出了詩人在亂世中的抗爭和悲痛的心聲;北島,作為時代青年,政局的動亂同樣摧殘了他的精神和信仰,亂世造就了詩人懷疑與否定的創作傾向,以朦朧象征的意象群構成的詩歌世界里,表達詩人深沉的歷史批判和精神信仰的追求。阮籍和北島,兩個不同時代的偉大詩人,在各自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從諸多方面表現出了相似的創作風格,創出了劃時代的強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注 釋]
①③⑤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頁。
②⑥⑦徐公持著:《阮籍與嵇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頁、第88頁、第16頁。
④ 張同道等:《肚子航行的島》,《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詩歌卷》,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