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喆翔
競立中國總裁
于2006年1月出任競立中國總裁,負責競立在中國的戰略發展、運營及持續增長。自其任職以來,競立中國媒介業務承攬額增長高達三倍,年增長率超過30%。張翔先生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學系,擁有超過16年媒體行業從業經驗。
媒介人員面臨的壓力已經遠遠超越了過去僅僅“計算、優化組合、節省費用”的要求,而是要與廣告主一起創造內容。
數字媒體的大局已經形成,過去一年我們并未看到革命性的變化,但各個點的深化帶來了令人驚喜的機會。
媒體花費了很多心思和努力完成自身機制的轉變,以配合全新的商業模式的拓展。以微博為例,如果說2010年他們的工作集中在用戶端——包括用戶擴展、維護、回應、優化,2011年則更多地放在開拓微博商用價值上,從與品牌和代理機構合作過程便可看出他們的努力——提供更多有經驗、能夠掌控資源調度的團隊配合工作。以新浪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看準了戰略轉型的方向,但以微博為點讓整個“大船”改變方向、落到運營的每一個點是需要時間的。2011年,我們從營銷合作項目中感覺到他們應對得更加從容、更加順暢。
另一個點則在視頻媒體。從前兩年的個別優秀營銷案例,到過去一年視頻營銷已成為廣告主一個明顯的需求趨向,手機的移動性、電腦的互動性、電視的娛樂性,視頻的百花齊放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更多創造的可能。
傳播行業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媒介和信息之間已經很難區分。十幾年前,創意公司負責內容,媒介公司負責媒體;前者是質化,后者是量化。而現在,當媒體端發生變化時,創意公司與媒介公司一樣,同時糾結于量化的媒體與質化的內容之間。這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在這個裂變進程中每家代理機構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生存的位置。
從代理公司的角度來看,不論是競立與中糧合作的“美好生活”項目,還是中美史克保麗凈“愛系千里親情無間”活動,媒介人員面臨的壓力已經遠遠超越了過去僅僅“計算、優化組合、節省費用”的要求,而是要與廣告主一起創造內容。
當媒介內容為王,當新興的媒體越來越多的承載了內容層面的功能,相應的衡量標準也會隨之變化。針對媒體的考量將越來越從單純量化的標準向質化的角度平衡,例如什么是對的內容,為品牌定位創造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對品牌和企業的影響等。
在量化衡量轉向“量化+質化”評估過程中,當還未形成一定的數據規模時,換言之,當還沒有足夠多的營銷項目可以積累數據時,就需要資深人員進行判斷。而這個判斷是大量不同意見沖撞出來的結果。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2011年我們做的創新案例還不夠,2012年我們對創新案例的要求還在增大,把創新的點連成面,變成全體人員一種規律性的作業方式。這里的創新,并不單指顛覆性、革命性的創新,包括一切根據客戶需求、具體情況在不同層面獲得的突破。
Q:2012年關注哪些營銷話題?
A:互聯網大的革新已經完成,從用戶端來看,微博和視頻已經完成了“選秀”,在大局面下的百花齊放將會帶來更多令人激動的關鍵點,挑戰就是如何面對并抓住這些關鍵點帶來的機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大家更多的是利用其事件層面的商機。2012年,在新興的數字媒體時代,面對遠在倫敦的奧運會,廣告主和代理機構如何利用這個事件,在方式方法上會有新的突破。2012年,關于媒體評估量化和質化的平衡將進一步發展,評估手段將升級,變得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