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6月,宇舶表現任董事總經理Jean-Claude Biver主導成立了Hublot TV,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制作有關品牌的各類新聞向世界傳播——這是有史以來奢侈品品牌建立的第一個網上電視頻道。
這個憑借大膽采用“橡膠+金屬”配搭而崛起的奢侈表界的品牌,在新媒體上沿承了其一貫敢于突破常規的品牌基因——迄今,宇舶表Facebook上的粉絲數已達到28萬,而且在瑞士專門設立了主管社交媒體的營銷職位。
Jean-Claude Biver在2010年底接受《成功營銷》記者采訪時說道,“我們50%的市場營銷預算都用于全球的新媒體上。”
這種大手筆的投入,一方面與宇舶表的目標群體定位有關,作為奢侈表界的“小輩”,宇舶表以鮮明而不守常規的風格,吸引了25~45歲的年青企業家為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他們也是數字媒體的主力消費者;另一方面,數字媒體平臺建構了未來一代的信息環境,宇舶表需要通過這一渠道來和未來的消費人群保持溝通和聯系,“新媒體是我們未來市場營銷的一個首要策略,很是重要。”Jean-Claude Biver強調。
近兩年來,宇舶表在數字媒體上的投入逐漸加大:除了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品牌賬號的維護外,宇舶另外搭建了私人俱樂部Hublotista社交平臺;2010年10月,宇舶表開始在移動平臺發力,推出了iPhone和iPod Touch的應用程序,提供宇舶表的最新信息,并具有圖片瀏覽等功能,2011年,應用程序的iPad版也開始上線;2012年3月,宇舶表又開通了官方博客“宇舶國度”,和Facebook、Twitter等形成合力,與核心消費者進行不同層次與深度的信息溝通。
在中國市場,數字媒體已經躋身于宇舶表品牌溝通計劃的重點,除了品牌上的意義外,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也是重要原因。
“尤其在中國,有這么多的省、市,溝通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網絡是我們能迅速覆蓋眾多消費者的主要方式……我們會在5年內,(在數字媒體上)投入相當于現在20倍的資金。”宇舶表中國區品牌總監Loic Biver告訴記者。
宇舶表第一步棋是簽約韓寒為品牌大使,看重的就是韓寒在數字網絡世界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且宇舶表的策略非常明確,關于韓寒的所有品牌活動都“只在線上進行”。
“韓寒有100萬粉絲,今天他們之中也許只有2%的人能買宇舶表,但是幾年過后,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10%。”
2011年,宇舶表推出了官方微博,“韓寒+微博”遂成為宇舶表現階段數字營銷策略的主要關鍵詞,它曾在官方微博之外,推出了“宇舶表—韓寒圓夢公益”賬號。
在Loic Biver看來,相比官網,微博的便捷性非常吸引人,但作為對品牌信息傳遞要求非常嚴苛的奢侈品來說,最終決定推出官方微博是“非常大的動作”,“建一個賬號非常簡單,發幾條微博非常簡單,但是如果以深度的溝通和互動為目標,微博運營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為此我們做了整體的溝通規劃,保證賬號的管理和監控。”
張繼紅 群邑智庫市場前瞻總監
去年群邑智庫聯合CIC做的一項關于中國社會化媒體奢侈品風潮的調研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10月,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就開通了新浪微博官方賬號,成為首個在中國開通微博的國際奢侈品品牌。隨后,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又有很多奢侈品開通了官方微博,例如Burberry、古馳(Gucci)。在微博討論量排名前20的奢侈品品牌中,已有8個品牌開通了官方賬號,其中Burberry的賬號獲得了網民最多的轉發數和評論數,而這與Burberry活躍的微博活動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