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對仔豬管理三大難關,把握管理關鍵環節
仔豬飼養管理是生豬生產最基礎、最關鍵一個環節。仔豬出生后,脫離了母體,其生活環境和營養供給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在管理上有疏漏,那么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仔豬生長遲緩、疾病多發。因此,要采取綜合措施,扎實做好仔豬飼養管理。
1. 搞好仔豬哺乳、補飼管理,解決營養供給關
仔豬出生后生長發育快,代謝機能旺盛,利用養分能力強,對蛋白質、鈣、磷的需要比成年豬高,但是仔豬消化器官不發達,機能不完善,因此對飼料的質量、飼養方式與飼喂次數等提出更高要求,要注重母豬乳房護理、仔豬哺乳、補飼等關鍵環節管理。
2. 保證環境溫度適宜,解決環境過渡關
仔豬出生時大腦皮層發育不夠健全,通過神經系統調節體溫的能力差;仔豬體內的能源儲備也較少,遇寒冷時體溫很快降低,如不能及時吃到初乳很難成活,因此,仔豬管理一定要保證環境溫度適宜。
3. 緊抓疾病防治,解決疾病關
仔豬3周齡內胃液中缺乏游離酸,對隨飼料、飲水等進入胃內的病原微生物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造成仔豬易患消化道疾病,由此可見,疾病防對仔豬要加強疾病防治。
二、做好哺乳母豬管理,確保母豬健康、乳汁充足
1. 合理飼喂
母豬產仔當天不喂料,從第二天起漸增喂料量至每天3千克。哺乳期間每帶1頭仔豬每天加料0.3千克,直至斷奶前三天,后逐漸減料,使每天料量為2.5~3千克,分兩次喂給。增減飼料量要根據母豬體質情況調整。
2. 藥物保健
母豬產前、產后一周要在飼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藥物,冬季用強力霉素+支原凈或氟苯尼考,可以預防子宮炎、乳房炎、支原體肺炎、仔豬黃白痢等;夏季用強力霉素+恩諾沙星或阿莫西林,可以預防子宮炎、乳房炎、附紅細胞體病、仔豬黃白痢等。
三、做好接產,確保母子健康
1. 準確把握接產時機
若母豬陰部松弛紅腫,尾根兩側稍凹(骨盆開張),行動不安,這種現象出現后6~12小時即要產仔;若母豬呼吸加快,站臥不安,時起時臥,頻頻排尿,然后臥下,開始陣痛,陰部流出稀薄黏液(破水),這是即將產仔的征兆,此時應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母豬陰部、后軀和乳房,準備接產。母豬分娩時,一般多側臥,經幾次劇烈陣縮與努責后,胎衣破裂,血水、羊水流出,隨后產出仔豬。
2. 接產操作要細心
仔豬產出后,用雙手將其托起,立即清除口中、鼻周圍以及全身的黏液,以免窒息與受凍。發現假死豬要及時施救。仔豬斷臍時,可先將臍帶內血液向腹部方向擠捏幾次,然后在距離仔豬腹部4~5厘米處,用兩手扯斷臍帶(手一定要經過消毒),斷端涂5%碘酊消毒,斷臍后對仔豬實施豬瘟超前免疫。仔豬要放入護仔箱內保溫,在紅外線燈下經過1.5~2小時烤干后取出人工輔助吃足初乳。母豬產下第一頭仔豬后,一般每隔5~25分鐘產1頭仔豬,1~4小時產完,再經0.5小時胎衣排出,也有個別母豬仔豬與胎衣交替產出。
3. 難產的處理
當母豬陣縮3~5次(1小時后)不產仔時,需進行人工助產。助產員要求戴上醫用手套(消過毒的),并涂抹肥皂、石蠟油,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操作。中途難產(0.5小時后不產仔)的處理同以上助產程序一樣。
四、做好哺乳管理
1. 母豬泌乳特點和規律
豬的乳房定時放乳,先是仔豬發出尖叫或母豬主動發出喂奶信號,經仔豬拱揉1~2分鐘才開始放乳。母豬放乳間隔一般為60~90分鐘,每次放乳時間為10~20秒。在一個泌乳期內,前期放乳時間長,間隔時間短,后期則反之。母豬前部的乳房泌乳量高于后部,泌乳量產后呈增長趨勢,至3~4周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初產母豬泌乳量較低。
2. 仔豬的哺乳管理
一是固定乳頭。原則上體質差、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部乳頭,體質好、體重大的放在后部乳頭。二是仔豬寄養。對產仔多而乳頭不夠的,應將其仔豬讓產仔少的母豬哺乳,原則是讓仔豬寄養給后生產的母豬(但相差時間不能超過3天),并將體質好、體重大的仔豬進行寄養。
五、補飼與斷奶
1. 仔豬的補飼
7~21日齡補喂乳豬料,要少喂勤添,及時清理料槽,換上新料,剩余的料可喂母豬。若發現個別料槽內有糞尿應及時清洗,并變更料槽位置。仔豬斷奶前,少喂勤添,及時補料,盡最大可能讓仔豬在哺乳期內多吃乳豬料。
2. 仔豬的斷奶
仔豬28日齡斷奶,飼養員要掌握好飼料過渡。前三天自由采食,隨后四天限量飼喂,五天后逐漸轉為自由采食,對個別采食量小或不吃食的可人工飼喂。
六、防壓與防病
1. 防止壓死
一要合理控制豬舍和護仔箱溫差,使仔豬盡量少在母豬身旁活動,夏季溫差小時應加大監管力度;二是細心觀察母豬起臥姿勢,及時發現后軀下臥快、母性不好、有壓傷仔豬可能的母豬并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加強巡查次數,防止母豬壓傷、壓死仔豬。
2. 防寒保暖
初生仔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環境溫度過低可直接導致凍傷,誘發仔豬黃白痢、感冒等條件性疾病發生,還可間接誘發支原體肺炎等疾病發生。哺乳期舍內溫度應控制在18~20℃,護仔箱內溫度前三天內保持在35℃左右,后四天逐漸降溫到33℃,到斷奶時逐漸降溫到28℃。
3. 疾病防治
一是及時對仔豬進行補鐵。3日齡時肌注牲血素1毫升/頭。二是進行超前免疫。仔豬出生后立即注射豬瘟疫苗,以后再按免疫程序進行疫苗接種。三是注意觀察仔豬病情,及時給母豬添加藥物預防仔豬黃白痢、附紅細胞體病等常發病。
(作者聯系地址:河南省陜縣畜牧局 郵編:4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