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家境,李文田高中畢業后就與村里的年輕人一起,離開家鄉貴州省威寧縣小海鎮響水村,匯入了南下打工的潮流。他先后到廣東、云南等地采過礦,幫人種過核桃、花椒,也養過豬……12年的打工生涯,使他飽嘗了人世辛酸,同時也磨煉了他百折不撓的意志。
2000年,李文田帶著60萬元打工積蓄和一腔創業熱情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12年過去了,而村里幾乎還是一成不變,經濟落后,生活貧困,村民們一年到頭起早貪黑,奔波忙碌,卻依然吃不好,穿不暖。村里的貧窮狀況刺痛了李文田的心,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創業的決心。他深切地意識到,村民們不缺勞力,也不缺土地,他們缺少的是發展意識。于是,李文田決定利用在外打工學到的種植林木果樹和養豬技術,發展種養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這一年,他將多年艱辛勞動所得60余萬元資金全部用于修建圈舍、購買仔豬。同時依托資源優勢,利用自家的300畝山地,又向村民租了100畝土地,發展核桃和花椒種植。在縣林業局和鎮林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他種植的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周邊村民看到種植林木果樹前景可觀,不但能帶來經濟效益,還能綠化家園,紛紛找他取經,在他的帶動下,村民連片種植了核桃、花椒800多畝。
為了帶動更多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歷經幾番周折后,“文田堅果林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09年正式掛牌成立。此后不久,李文田又帶頭成立一個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增強自己和村民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李文田創業帶富的舉措得到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同時也受到了小海鎮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10年,他被村民選舉為響水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李文田說:“加入村領導班子后,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引領村民創業的動力,依靠組織,我可以施展身手,帶領更多的群眾致富了。2011年,我先后養豬300余頭,出欄肥豬80余頭,出售仔豬200余頭,目前存欄100余頭。我還承包一些土地種烤煙,僅養豬和烤煙兩項,一年下來就收入30多萬塊錢?!?/p>
目前,李文田和村民合資18萬元建設的養羊基地正在施工中,基地占地1000余畝,建設圈舍16間,種草200余畝,一個新的致富項目正在李文田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成型。
由于林木果樹日常耕地、除草、施肥、修剪,再加上養殖等,各項工作繁重,憑自家的勞力無法完成,李文田在農忙季節聘用村里閑散勞動力幫助勞動,每年就地轉移400多個富余勞動力,幫助村民年增收達幾十萬元。
響水村多年來各項生產指標一直處于全鎮的末端,自從李文田當選為村主任以來,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他的帶動下,村里各項工作都在不斷靠前升位,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李文田個人也被評為小海鎮“雙百模范人物”。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威寧縣小海鎮黨政辦公室 郵編:5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