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潰瘍病是柑橘的危險性病害之一,是一種影響全球柑橘產業發展的重大頑固病害。柑橘感染潰瘍病后,在葉、枝、果上形成火山口狀的病斑,后期落葉、落果,嚴重影響著柑橘產量和果實品質的提高。由于該病傳染性很強,一旦暴發,將會給發病區帶來極大的損失。為了尋求防治柑橘潰瘍病的最佳藥劑,搞清30%氫氧化銅懸浮劑的最佳使用濃度,特設置本試驗示范。
1. 材料和方法
①試驗示范藥劑。藥劑有30%氫氧化銅懸浮劑(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生產),46.1%氫氧化銅(美國杜邦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以及20%噻菌銅懸浮劑(浙江龍灣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供試果樹為紐荷爾臍橙成年(6年生)樹,施藥器械使用北京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東方紅”背負式機動噴霧器。
②試驗示范場地。試驗示范選擇在道縣下汶臍橙基地某承包戶6年生紐荷爾臍橙果園(每畝45株),園地為低山丘陵,地勢較為開闊,坡度較緩。土質為紅壤,pH值6.1,有機質含量為2.4%,肥力中等,試驗面積1公頃,示范面積5公頃。藥前潰瘍病發病株率9%,發病葉率1.3%,病情指數0.13%。試驗示范期間5月20日至6月30日一直陰雨綿綿,42天中雨日數占26天;7月1~18日均為晴好天氣,雨日數為0。
③試驗示范設計。試驗共設6個處理,各處理不設重復。處理1使用30%氫氧化銅懸浮劑600倍液,面積0.2公頃;處理2使用30%氫氧化銅懸浮劑700倍液,面積0.2公頃;處理3使用30%氫氧化銅懸浮劑800倍液,面積0.2公頃;處理4使用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面積0.2公頃;處理5使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面積0.1公頃;處理6為空白對照(不施藥),面積0.1公頃。示范面積5公頃,使用藥劑為30%氫氧化銅懸浮劑600倍液。
④施藥時期與方法。5月中下旬開始第一次施藥,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施4次。具體施藥日期為5月20日(多云)、5月30日(多云)、6月21日(晴)、7月1日(晴)。每次施藥均當天完成。
⑤藥效調查與試驗統計。藥前調查:對整片試驗示范區潰瘍病的發生情況進行調查,按棋盤式10點取樣,每點順序抽查10株,每株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每個方位抽查2個梢,調查病株率、病葉數,計算病株率、病葉率和病情指數。
藥后調查:第四次施藥后20天,即7月20~21日調查各處理病情,每個處理按棋盤式10點取樣,每點調查2株,每株調查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每個方位調查10個嫩梢或10個果實,根據分級標準記錄病級,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0、1、3、5、7、9級分別指每葉(果)有病斑0個、1~5個、6~10個、11~15個、16~20個、21個以上。
注:CKi為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PTi為藥劑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
安全性觀察:每次施藥后1~7天,觀察藥劑的安全性,如有藥害發生,詳細描述藥害癥狀,并確定藥害程度。
2. 結果與分析(見表1、表2)
從表1可以看出,對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遲春梢(或早夏梢)潰瘍病的防治,通過連續4次用藥后,保葉效果以處理4為最好,為94.01%,其次依次是處理1、處理5、處理2、處理3,隨著氫氧化銅懸浮劑用量的減少,其保葉效果隨之變差。從表2可以看出,參試藥劑的保果效果與保葉效果次序一致,以處理4為最好,保果效果為88.81%,其次依次是處理1、處理5、處理2、處理3,即隨著氫氧化銅懸浮劑用量的減少,其保果效果也隨之變差。
從參試藥劑的保葉效果和保果效果來看,30%氫氧化銅懸浮劑以600倍液防治效果最理想,保果效果和保葉效果均在80%以上,在整個試驗示范過程中均沒有發現藥害現象。同時,調查使用30%氫氧化銅懸浮劑600倍液的5公頃示范區,其結果與試驗區完全一致。由此可見,30%氫氧化銅懸浮劑能有效防治柑橘潰瘍病,而且不會對柑橘產生不良影響,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稀釋濃度以600倍為宜。2011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一直陰雨連綿,對藥效影響很大,而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表現優異,初步分析應當與其良好的耐雨水沖刷性能有關。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道縣植保植檢站 郵編:4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