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鄭市自2006年實施有機質提升項目以來,在廣大農村大力宣傳推廣秸稈粉碎還田腐熟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麥、玉米秸稈經粉碎還田,并施用秸稈腐熟劑后深翻入土,使秸稈在土壤中較短時間內分解腐熟,這樣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作物產量。在農田基本建設配套齊全,有灌溉條件,以小麥—玉米輪作為主的機械化作業區適宜推廣該項技術。
一、技術要點
1. 收獲和處理。小麥或玉米成熟后,采用聯合收獲機邊收獲邊將秸稈切碎(5~10厘米長);玉米也可人工摘穗、運穗出地后,再用秸稈粉碎機粉碎秸稈1~2遍,粉碎秸稈的長度為5~10厘米,然后將其均勻覆蓋于地表。
2. 施用秸稈腐熟劑。按每畝2千克秸稈腐熟劑的用量,將腐熟劑與適量潮濕的細砂土混勻后均勻地撒在作物秸稈上,再用機械或蓄力將秸稈翻埋入土,并利用雨水或灌溉水使土壤保持較高的濕度,以達到快速腐爛的目的。
3. 深施底肥。秸稈粉碎后,及時將底肥均勻撒到田間。秸稈深翻入土時每畝增施5~8千克尿素調節碳氮比,并及時深翻。
4. 深耕作業。采用深耕深松機或旋耕機進行深耕作業,深度25厘米以上,需將小麥或玉米秸稈全部翻入土層,以加快秸稈腐爛。
5. 田間管理。秸稈翻入土層后,如果墑情不好,還需澆水調節土壤含水量,同時進行人工除草和及時防治病蟲害。
二、注意事項
1. 玉米應在收獲后盡快進行秸稈還田并施用腐熟劑,這樣可利用玉米秸稈本身的水分,為土壤微生物提供較好的生長條件。
2. 可加入適量氮肥,調節碳氮比,以利于微生物活動。
3. 必須深翻壓實,深耕作業中深度必須在25厘米以上。
4. 若秸稈翻壓后近期內沒有降雨,要根據墑情和麥播時間,適時灌水。
三、應用效果
新鄭市自2006年實施有機質提升項目以來,共實施玉米秸稈粉碎腐熟還田面積50多萬畝。該市效果監測表明,玉米秸稈粉碎還田腐熟技術,能提高小麥的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增產效果顯著;另外,秸稈快速腐熟還田不僅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了土壤肥力與作物產量,而且還減少了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并減少了拉運、堆漚等工序,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謂一舉數得。
(作者聯系地址:河南省新鄭市農委 郵編:45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