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歲的丁萬明,幾年前從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來到金壇市指前鎮后讀村養螃蟹,由于他養蟹有技術,賣蟹懂行情,被人們戲稱為“蟹精”。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丁萬明在種田之余,也搞些摸魚捉蝦賺小錢的營生,還做過水產生意,后來他轉行開了一家鞋廠,一干就是5年。
長期的田間勞作和在市場上的摸爬滾打,使丁萬明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練就了比較準確把握市場脈搏的本領。前幾年,他看到養螃蟹能賺更多的錢,就毅然停辦鞋廠,花40萬元租下300多畝水面養殖螃蟹。自那時開始,不管市場如何變化,丁萬明養蟹始終穩賺不賠,平均年收益超過30萬元。
經營螃蟹,不但要會養,更要會賣,認真研究市場,密切關注螃蟹價格走向,以市場走向決定養殖行為,是丁萬明獲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賣螃蟹就像炒股票。”這是丁萬明的體會。螃蟹大量上市季節,貨涌價跌,他按兵不動,將螃蟹大量暫養,通過電話、互聯網密切跟蹤市場行情,待到螃蟹上市高潮過去,奇貨可居再出手,賣出高價,實現收益最大化。
2009年春節期間,丁萬明看到市場上蟹少價高,將大量暫養的螃蟹賣出,狠賺了一筆。丁萬明知道人們有“跟風”心理,在這一年下半年螃蟹上市季節,很多養殖戶手中有蟹不銷,都準備春節時也大賺一把。丁萬明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大量出手,結果不出所料,很多指望春節期間能賣個好價錢的養殖戶,因螃蟹都擠在一起出售,上市量大,如意算盤落了空。
2010年,螃蟹大豐收,形成市場上大規格的螃蟹和小規格螃蟹的價格相差無幾的現象。許多嘗到苦頭的養殖戶吸取教訓,2011年轉而追求產量,而丁萬明卻“反彈琵琶”,這一年大面積養殖大規格蟹。結果當年大蟹的價格比上一年同規格蟹成倍提高,價格優勢使他已經擴大養殖面積達500畝的水面凈賺了100多萬元,單產效益大大高于只追求數量的養殖戶。
在多年的養蟹實踐中,丁萬明摸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養蟹高招。
環境污染是螃蟹養殖面臨的最大問題,優化養殖環境是搞好螃蟹養殖的關鍵。在這方面,丁萬明像說“繞口令”一樣道出了自己的獨到經驗:“要想養好蟹,先要養好草;草好水就好,水好草就好。”他種植的水草一定要挑選優質水草,以金魚藻為主。丁萬明介紹說,這一品種水草如同松柏樹四季常綠不死,不畏寒暑不腐爛,不污染水質,既起到為水體增氧、凈化水質的作用,也是螃蟹的適口餌料和良好的休息載體,為螃蟹的健康生長提供了條件。丁萬明告訴筆者,種草也有講究,不可過密,過密則根系不發達,成活率低,造成水體缺氧,不利于水質凈化。
在蟹苗投放上,丁萬明強調大面積養蟹以生態養殖為要旨,放苗宜稀不宜密,不可過于追求產量,而要以大個體、小群體為養殖原則。不少養殖戶追求高密度和高產量,結果導致螃蟹個體小,易生病,效益上不去,這方面的教訓很多。
在餌料選擇上,丁萬明不主張選用全價飼料,而堅持以投喂玉米、小麥、螺獅等未經加工的“原飼料”為主。他說,這樣養出的螃蟹品質好,無公害。他還說,如果水草好甚至可以不喂食,“看草喂餌料”是他在養蟹實踐中堅持的一條原則。
在投喂方式上,他講究均勻投放,越均勻越好,“因為螃蟹不像魚類那樣游得快,餌科投放均勻不但有利于螃蟹采食,而且能節省成本。”
“至于養殖管理,水質好了,加上控制了蟹苗密度,螃蟹一般就不會發生病害,管理也就不難了。”丁萬明最后說。
(作者聯系地址:江蘇省濱海縣玉龍路272號濱海宣傳中心 郵編:22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