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驗證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對花椰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特設置本試驗。以下是試驗的具體情況:
一、試驗材料
1. 試驗藥劑 藥劑分別為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河南欣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0%氟鈴脲乳油(山東威海韓孚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和40%毒死蜱乳油[美國陶氏化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
2.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在楚雄富民鎮范家村蔬菜地內進行。試驗地海拔1774米,前茬作物為花椰菜(白花),土壤pH值6.7,為砂質壤土,肥力中等,畝用農家肥1500千克、三元復合肥40千克、尿素15千克。深犁細耙,保證水肥供應,種植作物為十字花科花椰菜(青花)。試驗時間在花椰菜結球期,小菜蛾幼蟲、蛹和成蟲混合發生,以幼蟲為主。
3. 試驗設計
①試驗處理。處理A為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100克/畝;處理B為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130克/畝;處理C為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150克/畝;處理D為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處理E為10%氟鈴脲乳油60毫升/畝;處理F為空白對照。
②試驗操作。選擇花椰菜長勢均勻,小菜蛾發生為害一致的田塊進行試驗。試驗設6個處理,重復4次,共24個小區,小區面積6.6米2(4米×1.65米),有花椰菜40株,小區隨機區組排列。于田間小菜蛾幼蟲期(少部分為蛹、成蟲)施藥1次。采用市下牌手動噴霧器按每畝50升的藥液量進行莖葉噴霧。試驗前30天內未用過殺蟲劑,田間蟲害較重。
③調查方法。施藥前每個小區用竹簽固定5株蟲數較多的植株做定點調查株,隨即調查每株上的活蟲數(包括幼蟲和蛹),藥后1天、3天、7天、10天各調查1次定點株活蟲數,最后依據施藥前后對照區和處理區活蟲數計算防治效果。藥效計算公式為:
其中CK0、CK1為空白對照區施藥前、后活蟲數,PT0、PT1為處理區施藥前、后活蟲數。
二、試驗結果分析(見附表)
由上表可知,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對花椰菜小菜蛾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中、高劑量藥后7天防效可達70.0%~80.0%,藥后10天可達80.0%~82.0%。較單劑40%毒死蜱乳油(20.0%~30.0%)防效提高50%以上,較單劑10%氟鈴脲乳油(77.0%~78.0%)也提高了5%左右。同時可知,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藥效較慢,施藥后3天藥效僅在50%以下,施藥7天后才能達到應有藥效。本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藥害現象,各個藥劑處理均表現出對作物安全。
三、小結
根據本試驗,10%毒死蜱·氟鈴脲微乳劑(130克/畝)對花椰菜小菜蛾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較常規藥劑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畝)防效明顯。其田間試驗適宜用藥量為每畝(商品量)130~150毫升。
(作者聯系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植保植檢站 郵編: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