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名單公布
近期,農業部組織專家組對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申報企業進行了形式審查和現場評審。根據評審結果,農業部公布了今年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名單:江蘇省永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天兆實業有限公司、安徽大自然種豬育種有限公司、福建光華百斯特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福清市豐澤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濰坊江海原種豬場、菏澤宏興原種豬繁育有限公司、威海賽博迪種豬有限公司、湖北三湖畜牧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夏區金龍畜禽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畜牧獸醫局桑梓湖種豬場、湖南天心種業有限公司、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虹原種豬場、廣東王將種豬有限公司、桂林美冠原種豬育種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南方金山谷農牧有限公司、重慶市六九原種豬場有限公司、陜西省原種豬場、陜西省安康市秦陽晨原種豬有限公司。
農業部要求相關省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對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的監管、指導與服務。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要切實履行義務,認真開展種豬登記、性能測定、數據上報和遺傳交流等育種工作,主動配合農業部做好種豬生產性能抽測和種豬場疫病凈化等相關工作。
(摘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明年生豬出欄量可能增加
國家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量環比增加1.3%,同比增加1.5%;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加2.1%,同比增加4.7%。
今年1~9月生豬和母豬存欄量都小幅增加,且增幅不斷擴大,9月份增幅是最高的。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量與2009年的9、10月份的生豬存欄量相當;母豬存欄達到近4年的最高存欄量。預計2013年全國生豬出欄量仍將增加,生豬市場仍將處于低迷狀態。
(摘自農博網)
國內首臺乘坐自走式全自動采茶機研發成功
今后,茶農們采茶將更加省時省力,國內首臺乘坐自走式全自動采茶機的問世,成功解決了單人和雙人抬式采茶機勞動強度大、工耗多等難題。
據介紹,由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茶園機械崗位專家、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特色經濟作物生產裝備研究中心主任肖宏儒研究員及其團隊研究開發的乘坐自走式全自動采茶機日前已成功完成了樣機試驗。此次研發的4CJ-20型乘坐自走式全自動采茶機采用往復切割式弧面采摘器,與茶樹蓬面相適應,采摘高度可調。
該團隊還針對試驗中出現的采摘高度不一致、鮮葉完整率低等問題,對樣機進行了多次試驗改進。該機作業性能穩定,單臺作業效率為3~8畝/小時,具有結構合理、油耗少、對茶樹污染小、機動性好、操作省力、工效較高和采摘鮮葉質量較好等特點,適合在20度以下緩坡、條播、地面比較平整、地頭留有一定回轉地帶的茶園中使用。
(摘自《農民日報》)
我國專家創新棉稈收獲切碎壓捆聯合作業技術
日前,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等單位完成了“棉稈收獲切碎壓捆聯合作業技術及裝備的研究與開發”項目。據南京農機化所農業資源開發與設施農業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陳永生介紹,自2009年以來,項目組創新研發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稈拔稈切碎聯合收獲機,改進優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稈液壓打包機。
據了解,創新后的棉稈聯合收獲機突破了棉稈高效整株拔取、強制平順輸送、低耗切碎集箱等關鍵技術,可一次性完成拔稈、輸送、切碎、集料,大大提高了棉稈收獲效率,降低了收獲成本;同時,棉稈液壓打包機可以將切碎后的棉稈壓縮打包,在方便儲藏和運輸的同時,顯著降低了棉稈的運輸成本,有利于提高棉稈資源化利用程度。
(摘自《農民日報》)
我國專家填補生鮮乳中“莠去津”檢測方法空白
莠去津(ATZ)是一種常見的除草劑,在我國東北及華北地區的玉米種植中被廣泛使用。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飼料安全加工與檢測技術創新團隊,在國內外首次系統研究了莠去津經過植物代謝、環境降解及動物代謝后,在以玉米飼料為基礎的生鮮乳實際生產體系中的污染現狀及遷移規律。
據了解,研究人員建立的飲水、青貯玉米、精飼料及生鮮乳等4種樣品中莠去津及其6種主要代謝物的殘留檢測方法,實現了這7種物質的同時檢測,方法靈敏度高、準確性和重復性好,填補了國內外對生鮮乳中莠去津及其代謝物同時檢測方法的空白。
另外,此項研究還明確了青貯及青貯方式對青貯飼料質量安全性和奶牛生產的安全性影響,為制定飼料及生鮮乳標準中莠去津及其代謝物的殘留限量提供了可靠依據。
(摘自《農民日報》)
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關鍵技術獲重要突破
近年來,針對制約我國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的產業化技術瓶頸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聯合有關單位,共同開展脫殼低溫壓榨、清潔低溫煉制、茶皂素提取、茶籽營養油深加工等技術研究與應用,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技術及關鍵設備,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研究員黃鳳洪主持完成的此項研究成果,獲得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一等獎。
據黃鳳洪介紹,此項研究首次采用擠壓和碾磨以及風篩復合分離原理,研制出了原理新穎、快速高效的油茶籽脫殼分離裝置,油茶籽脫殼率大于98.5%,仁中含殼率小于4%、殼中含仁率小于1%。利用用雙螺旋以及榨螺和榨圈聯合壓榨的原理,獨創性地設置了多段帶刀刃刮刀機構,突破了油茶籽低殘油低溫壓榨技術難題,開發出了低溫榨油機,壓榨餅殘油率小于4%,顯著優于國內外報道指標。
據了解,采用該項目研究建立的油茶籽脫殼低溫壓榨低溫煉制新型工藝技術,開發出的“低溫壓榨油”達到壓榨一級茶籽油標準,而生產成本比現有常規工藝降低30%以上,加工利潤提高50%以上。同時,采用脂質重組和活性追蹤技術,以油茶籽油為主,耦合添加其他功能油脂及天然微量營養成分,定向設計篩選出了具有調節血脂和改善生長發育作用的兩種新型功能油脂。
課題組還首次研究建立了從茶籽餅粕中超聲波輔助提取茶皂素的新型工藝技術,提取的茶皂素純度大于90%,具有工藝簡捷、成本低、產品附加值高等顯著特點。
(摘自《農民日報》)
甘肅省專家育出超強抗寒冬油菜新品種
甘肅農業大學油菜育種專家孫萬倉教授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奔波10多個寒暑后,成功培育了超強抗寒冬油菜新品種“隴油6號”。該品種的育成和應用,將有效地解決我國北方旱寒區冬油菜越冬問題,結束北方旱寒區不能種植冬油菜的歷史,從而使原來不能種植冬油菜的廣大北方地區成為我國新的冬油菜產區。
據了解,在北方旱寒區一般的冬油菜品種是難以越冬的,即使國內專家認為最為抗寒的陜西關中油菜、上黨油菜也難以在蘭州以北和河西走廊等北方寒區的嚴冬存活。為此,孫萬倉教授以自己多年積累的育種知識為基礎,采用“雜交+輪回選擇法”把分散在不同群體中的優良抗寒、抗旱基因,在甘肅省北部冬季寒、旱的自然逆境脅迫環境下,通過自然選擇選擇出來,中選基因型間通過相互傳粉,實現優良基因聚集。一代一代聚集、改進,使適應北方嚴酷寒旱生態環境的優良抗逆基因庫得以豐富和拓展,篩選出了適宜我國北方旱寒區自然生態條件的超強抗寒冬油菜新品種“隴油6號”,并通過了品種管理部門的審定。
(摘自農博網)
廣西培育出馬尾松新品種
近日,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對廣西林科院選育、申報的松屬馬尾松新品種“松韻”進行了現場審定。
廣西林科院、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等單位的松樹專家自2002年起對該品種進行了系統的選育研究。該品種生長旺盛,樹干通直,節間長,樹皮薄,葉色翠綠;經歷了多次大范圍內的松毒蛾和松毛蟲混合蟲害,以及連續嫁接、異地保存種植后,其抗松毒蛾和松毛蟲性能仍能保持。
(摘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江西研發出沼液處理新技術
近日,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科技人員研發出一項沼液處理新技術——高效內循環硝化、反硝化脫氮反應器,可廣泛應用于養殖企業的沼液處理,減輕沼液中高濃度水里氨氮造成的水體污染。
隨著大規模沼氣工程建設的發展,沼氣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谀壳暗难芯克剑覈幠;託馕鬯幚硇Ч形催_到理想的水平,新的工藝組合尚缺少在生產上大規模應用。
高效內循環硝化、反硝化脫氮反應器包括圓形鋼砼結構池、無動力自流式旋轉布水系統、氣提循環系統和固液分離系統,其特征是反應器分為上部好氧硝化區和下部厭氧反硝化區,厭氧區和好氧區之間由氣提系統連接,通過控制氣提流量控制廢水的回流比例,實現廢水的硝化與反硝化反應,從而去除廢水中過多的氨氮。工程實踐表明,該反應器對氨氮的處理效率可達86.5%,對需氧量處理效率可達80%。目前,該項技術已經獲得了國家專利。
(摘自《農民日報》)
廣東農科院開發出空間種植系統
日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成功開發出一套水培花卉室內360空間種植系統,并贏得市場認可。
水培花卉室內360空間種植系統具有外觀新穎、清潔高雅、管理方便、造價低、自動化和大面積整排整列、美化綠化效果好等優點,符合現代社會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的要求。負責該項目研發的園林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代容說:“我們在這套種植系統中運用了智能自動循環系統、水量可控技術、蓄排水過濾系統等人性化設計,水培植物通過吸取花筒內的營養液來滿足生長需求?;ㄍ矁鹊臓I養液可定期自動更換,保持水培植物生長環境的溶氧量和清潔衛生,避免了水環境長期處于厭養狀態而水質變壞滋生蚊蟲。此外,該系統還徹底解決了室內用泥土種植花卉的種種不便和經常澆水等問題。在系統中還可實現花、魚共賞,達到動靜結合的獨特觀賞效果?!爆F在這套系統的技術體系已經成熟,可廣泛應用于家居、辦公室、商場、酒店等的立面綠化、美化裝飾。
(摘自農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