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建母羊舍和羔羊舍,控制好羔羊舍的溫度
在貴州山區,冬春季天氣陰冷、潮濕,多凝凍天氣,外界氣溫特別低。為了防寒保暖,母羊舍和羔羊舍頂部最好先蓋1層40厘米厚的草簾,再用石棉瓦進行覆蓋;羔羊舍最好采用地圈,并墊上柔軟的干稻草、鍘碎的其他秸稈等,或在舍內設置草樓,以達到隔熱、攻防凝凍的目的。
新生羔羊體質很弱,對外界環境溫度要求較高,1日齡舍內溫度應不低于32℃,2~5日齡為30℃,6~10日齡為28℃,11~15日齡為25~27℃,并逐漸過渡至常溫,但冬季舍內溫度應不低于8℃。新生羔羊身上的黏液讓母羊為其舔凈,這樣便于母子親和,更利于羔羊胎糞的排出。冬季產羔時,母羊舔舐后還應迅速用干毛巾(干棉布)擦干羔羊的被毛,并保證舍內溫度穩定,必要時進行人工增溫,以防羔羊感冒。
2. 搞好消毒工作,預防山羊傳染性膿皰瘡
山羊傳染性膿皰瘡是一種危害新生羔羊的傳染性疾病,一旦在羊群中發生,治療起來很困難,應引起高度重視,最好做好預防。具體做法是:①做好產房的清潔、消毒工作,可用20%新鮮石灰乳刷拭墻壁、料槽、地面等;②母羊臨產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乳房與外陰,并擦干羔羊毛后用棉簽蘸0.1%高錳酸鉀溶液擦拭其口腔內外;③盡早讓羔羊吃上初乳,因為母羊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很好地提高羔羊的免疫力。
3. 做好母羊、羔羊的護理,并適時對羔羊進行斷奶
母羊產羔后,休息5個小時左右后供給溫麩皮水(0.5千克麩皮加溫水2.5千克),不能喂料過多。產羔5天以后,再增加母羊精料飼喂量,精料可用肉牛(羊)全價顆粒料,以提高母羊乳汁的質量。
羔羊1周齡時,即訓練其采食顆粒料,方法是將顆粒料撒在干凈的石板、水泥地面上或特制的羔羊食槽內,任其自由采食,但應少量添加,以免浪費。羔羊40日齡時可進行斷奶,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讓母羊盡早恢復體質,并提早配種,以充分發揮高產母羊的作用;二是提前對羔羊進行補料,可有效地促進羔羊發育,增加瘤胃容積,改善胃腸道功能,這對后期生長極為有利。
4. 改變傳統的放牧方式
新產母羊體質較虛弱,應減少運動量,每天的放牧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羊群應以圈養或半圈養為主,每天下午4時以后出牧,放牧時間控制在2小時以內,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5. 搞好圈舍消毒和疫病預防工作
①定期對羊舍(母羊舍、羔羊舍)進行清掃、沖洗和消毒。在羊群出牧后,對羊舍內外、地面、墻壁、飼槽、糞污處理池等進行清掃、沖洗,定期用3%氫氧化鈉液消毒,或用20%新鮮石灰乳刷拭地面、墻壁、飼槽等。每周或每半個月消毒1次,消毒藥物應交替使用。②在母羊懷孕4個月左右時,用羊三聯四防疫苗對母羊進行預防注射,可有效地預防羔羊痢疾,并可預防羊快疫、猝擊、腸毒血癥。羔羊5月齡時,采用牛(羊)O型或亞洲I型口蹄疫苗肌內注射;7月齡時接種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隔7天再接種山羊痘疫苗。③寄生蟲病防治。經實踐得知,羔羊在7~10日齡應進行體內絳蟲、線蟲的驅殺,方法是用鹽酸左旋咪唑片50毫克喂服,隔7天再喂服1次;對羔羊的體外寄生蟲,可采用伊維菌素針防治,1月齡左右皮下注射,0.5毫升/只。
(作者聯系地址:貴州省遵義縣平正仡佬族鄉農業服務中心 郵編:56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