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作物收獲后,一些害蟲相繼進入越冬期。處于越冬期的害蟲不食不動,是其生活周期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因此,選擇秋冬季節治蟲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清潔田園 有些害蟲常常潛伏在寄主植物的根茬、殘株、枯枝、落葉、落果等殘余物中越冬,作物收獲后及時收集這些殘余物燒毀、漚肥或深埋,可以消滅大量越冬害蟲。
2. 冬耕冬灌 冬耕冬灌既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也是消滅越冬害蟲的有效方法。冬季通過深耕,可以改變害蟲原來的生活環境,使土壤深層的害蟲被翻至地表而干死、凍死或被天敵啄食,從而減少越冬蟲源;耕后接著進行冬灌,不僅可以沉實、風化土壤,而且還能凍死一部分越冬害蟲。冬耕后蛹被埋入土壤深層,可使成活率降低;冬灌比未冬灌的棉田,棉鈴蟲越冬蛹減少43.5%~72.3%,棉花增產13.2%。
3. 鏟除雜草 有些害蟲在作物收獲后,常常轉移到田間及周圍雜草上越冬,而到早春,這些雜草又往往成為越冬害蟲繁殖為害的“庇護所”和野生寄主。有關專家曾在棉田周圍的雜草上作過調查,每平方米竟有越冬地老虎8~15頭,棉紅蜘蛛在早春雜草寄主上百株蟲(卵)量高達1194頭。因此,冬春結合積肥造肥,鏟除田內外雜草,或者在早春對雜草進行噴藥處理,是防治越冬害蟲的有效措施。
4. 處理寄主 有些害蟲(如玉米螟等)在作物收獲后,常潛藏在寄主作物的莖稈或穗軸中越冬,冬季或早春利用這些寄主作物的莖稈或穗軸做燃料、飼料、肥料時全部予以處理,可以大大減少害蟲的越冬基數。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東平縣龍山大街19號 郵編:2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