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天峨縣根據(jù)當(dāng)?shù)氐臍夂蛱攸c和資源條件,積極引導(dǎo)農(nóng)民推廣春烤煙—水稻水旱輪作新模式,大大提高了經(jīng)濟效益。烤煙每畝投資700~800元,產(chǎn)值2500元左右;水稻每畝投資300元左右,產(chǎn)量550千克,產(chǎn)值1100元左右;兩項合計每畝總產(chǎn)值3600元左右。該模式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和肥效,防治和減輕病蟲害(尤其是土傳病害)有很好的效果,是解決煙糧爭地矛盾、實現(xiàn)煙葉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保證煙糧雙豐收的好途徑。現(xiàn)僅將春烤煙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根據(jù)當(dāng)?shù)貙嶋H情況,以保持同一品種為原則,選擇最適合當(dāng)?shù)赝寥琅c氣候條件的烤煙品種進行種植,目前廣西主栽品種有K326、云煙85和云煙202。
二、育苗技術(shù)
1. 苗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避風(fēng)向陽,東西走向,小氣候有利于氣溫、地溫回升,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禁止選擇當(dāng)年種植過茄科作物或蔬菜的地塊,或者煙草病蟲害發(fā)生較嚴(yán)重的地塊做苗床地。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全屯集中育苗。
2. 育苗池和育苗棚的建造。①苗池長寬依據(jù)需要自行確定,但最長不超過11米,最短不少于6米,每個苗池容納30盤左右。苗池深度12~15厘米。苗池底用黑膜鋪底,在播種前一天加清潔水,水深8~10厘米,次日要檢查苗池是否漏水,若漏水要更換黑膜或用透明膠補漏。②拱架用竹條制成,拱形為三角形,拱高60~70厘米,拱架間距70厘米左右。拱間頂部用竹條沿苗池方向拿繩子綁好固定,以確保拱架牢固。
3. 裝盤和播種。裝盤時每25千克培養(yǎng)基質(zhì)加3~4升清水使之濕潤(以達到握之成團,觸之即散為宜)。裝盤后輕拍,使材料裝得緊實適中。在預(yù)計移栽期前六十天播種(本縣于3月底至4月初移栽,在1月下旬播種),每穴播2粒包衣種子,播后用基質(zhì)蓋種,厚度以不顯露種子為宜,播種完應(yīng)及時將浮盤放入池內(nèi),防止基質(zhì)干燥。
4. 施肥管理。根據(jù)苗床中的容積量決定施肥量。苗盤入水池前進行第一次施肥,氮濃度為150毫克/千克;播種后三十天(間苗后)進行第二次施肥,氮濃度為100毫克/千克;非小苗膜下移栽,移栽前二周進行第三次施肥,氮濃度為50毫克/千克。氮、磷、鉀比例為20∶10∶20,肥料用量計算如下(以需要的濃度是150毫克/千克為例):肥料量(克)=需要的濃度(150毫克/千克)÷20%×0.1×池水升數(shù)(正常情況下,按基質(zhì)廠家提供的肥料說明操作即可)。
5. 預(yù)防綠藻。在浮盤入水之前,先用溫水將硫酸銅溶解,然后施入苗池中攪拌均勻,硫酸銅的施用量為1克/盤。
6. 溫濕度管理。育苗前期(小十字期前),以保溫為主,保持盤面溫度在20~25℃之間,同時也要經(jīng)常揭膜通風(fēng),防止?jié)穸冗^大。白天最高氣溫控制在30℃以下。
7. 間苗定苗和剪葉。煙苗長至小十字期時開始間苗、定苗,選留整齊一致的煙苗,同時在空穴上補栽煙苗,保證每穴留1棵苗。當(dāng)煙苗長出5片真葉時開始剪葉,剪葉時煙苗要干燥,修剪高度為距離煙苗生長點3~4厘米,剪葉面積不超過葉片的50%。以后間隔5~7天修剪1次,共修剪3~4次。用于小苗膜下移栽的煙苗,剪葉1次即可。間苗、定苗和剪葉要注意工具消毒和苗盤衛(wèi)生。
8. 煉苗。煙苗移栽前5~7天,陸續(xù)將苗拿出苗池進行斷水、斷肥處理,采取“晚上拿出、白天放入——白天拿出、晚上放入——晝夜拿出不放入”的控水煉苗方法。煉苗程度以煙苗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復(fù)為宜,煉苗時間一般為3天左右。在移栽前二天停止煉苗,把苗盤放入營養(yǎng)池中,讓煙苗充分吸足水肥,再移栽到大田。
三、大田整地
冬耕以25厘米左右深為好,春耕不宜過深,20~23厘米即可。在精細平整、起壟前要細耙兩次,使上下土塊細碎,同時拉高填低,在煙田四周還要挖排水溝。
四、施足基肥、起壟
起壟在移栽前五天操作完畢。起壟前先開雙溝條施足基肥。本縣在中等肥力條件下,一般畝施基肥的配方為牛欄糞100千克,油菜麩15千克,15%磷肥40千克,(8—12—26)復(fù)合肥50千克。起壟要拉線定位,達到壟直一條線,行距1.1米,壟頂寬40厘米,壟高15~20厘米的要求。
五、大田移栽
以煙苗生長到4~5片真葉時移栽為好。根據(jù)當(dāng)?shù)貧夂驐l件,本縣于3月下旬至4月初移栽,行距1.1米,株距50厘米,移栽時澆0.3%硝酸鉀水溶液做定根水(1.0~1.5千克/株)。要邊栽煙、邊鋪膜,地膜兩邊用土壓實,并在苗上方打透氣口。
六、大田管理
1. 查苗補蔸。移栽后5~7天進行查苗補蔸,因病、蟲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死苗、缺苗的,要及時用同品種煙苗補蔸。補苗要補稍大的,多淋定根水。對補蔸和長勢差的苗,要施偏心肥、澆偏心水,促其早生快發(fā)。
2. 破膜掏苗。采用小苗膜下移栽方式的,在煙苗移栽后十五天左右(以煙苗頂膜為準(zhǔn))進行破膜掏苗。掏苗時膜口不宜過大,其周圍用碎土密封并適當(dāng)加壓,使煙苗處呈窩塘狀。掏苗后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用5千克硝酸鉀對水追施,然后封膜口。
3. 適時揭膜、追肥、大培土。移栽后三十天左右(煙株進入團棵期)進行揭膜,揭膜后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追施硫酸鉀5千克,然后進行大培土上高廂。廂高必須達到30厘米以上,耕作層的土壤全部上廂,同時清除田間雜草。地膜要清理出煙田集中銷毀。
4. 水分管理。移栽后注意澆水保苗,做到:煙田雨天不積水,干旱壟體不發(fā)白;上午11時以前,煙葉不表現(xiàn)出萎蔫征兆;團棵期,若雨水少要結(jié)合追肥及時補充煙株水分;團棵期至旺長期需水量大,要保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yīng),田間土壤最大持水量應(yīng)保持在70%~80%,若壟體土壤發(fā)白,要及時進行灌溉。部分移栽較晚的地區(qū),旺長期雨季已經(jīng)來臨,應(yīng)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田間積水而造成肥料流水和壟體板結(jié)。
5. 適期打頂抹杈。一般以見花打頂較為適宜,即50%的煙株第一朵花將開放時進行一次性打頂,一般留葉18~22片。打頂后,腋芽迅速生長,大量消耗養(yǎng)分,也影響煙田通風(fēng)透光,必須及時抹杈。
七、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烤煙生產(chǎn)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黑莖病、立枯病、白粉病和地老虎、煙蚜、煙青蟲、潛葉蠅等。用25%甲霜靈800~1000倍液防治猝倒病和黑莖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和白粉病;對于地老虎、煙蚜、煙青蟲、潛葉蠅,可用50%抗蚜威2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八、科學(xué)采收與烘烤
1. 采收原則。移栽后60~65天,煙葉自下而上逐漸成熟,根據(jù)煙葉成熟標(biāo)準(zhǔn),堅持“下部葉適時早收,中部成熟穩(wěn)收,上部葉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則。
2. 正常煙葉三段式烘烤技術(shù)。
①變黃階段。a.煙葉變化要求:下部煙葉變黃程度達到八成黃;中、上部煙葉變黃程度九至十成黃,且葉片凋萎塌架,主脈變軟,勾尖卷邊。b.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控制:裝煙后關(guān)天窗、地洞和門窗,燒小火將烤房溫度提高到35℃,保持濕球溫度33~34℃,經(jīng)若干小時使葉尖變黃后,將干球溫度以每2小時升1℃的速度升至38℃,延長穩(wěn)溫時間,并控制濕球溫度在34~36℃之間,使煙葉大量發(fā)生變黃,達到底層煙葉80%左右黃片且青筋少量含青。此時,葉片應(yīng)發(fā)軟(失水量20%左右),之后再升溫到40~42℃,保持濕球溫度36~37℃,使底層全部煙葉和二層部分煙葉達到既變黃又變軟塌架(失水量35%左右)的要求。
②定色階段。a.煙葉變化控制:50℃以前使中、上層煙葉充分變黃發(fā)軟,達到黃片黃筋,54℃穩(wěn)溫到煙葉大卷筒。b.干球溫度控制:干球溫度以2~3小時升1℃的速度升至54℃。若煙葉失水慢或煙筋變黃慢,必須在45~48℃穩(wěn)溫延長時間,使煙筋實現(xiàn)變黃,部分煙葉達到小卷筒;然后再以1~2小時升1℃的速度升溫到54~55℃,穩(wěn)溫至葉片完成干燥。C.濕球溫度控制:隨干球溫度上升,要求濕球溫度逐步上升且穩(wěn)定在37~40℃之間。
③干筋階段。a.煙葉變化要求:全部煙葉主脈充分干燥。b.干球溫度控制:以每小時升1℃的速度由55℃升溫到68℃,穩(wěn)溫最高不超過70℃,直到煙葉完全干燥。C.濕球溫度控制:濕球溫度穩(wěn)定在40~43℃至烘烤結(jié)束。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天峨縣農(nóng)業(yè)局 郵編:54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