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蓋栽培農作物是一項增產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栽培技術,特別是在高緯度、高海拔、無霜期短積溫不足的地區,增產幅度更大。但是,它在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即破損的地膜散落在土壤里,一百年都不能完全降解,影響土壤水分和肥料的運轉,降低土壤質量,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發育。因此,防止地膜污染是農業生產中迫切要求解決的實際問題。
河北省平泉縣的廣大農技人員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適當早揭膜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傳統的地膜栽培技術是:播種前覆蓋地膜,播種后除了進行田間管理外,一般對地膜不再進行處理,直到秋天收獲后耕翻土地時,經過120~130天的風吹日曬,致使地膜老化,極易破碎,想收回也很困難,只好順其自然了。這樣一來,這些地膜不是落入土內,就是被風刮得遍地都是,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地膜覆蓋增溫、保濕、促進作物提早出苗和加快生長的功能與作用,主要在播種至苗期,一旦莊稼長高并封壟后,地膜增溫和保濕的作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起作用。如果在這個階段揭走地膜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地膜已完成使命,不會影響莊稼的生長發育,甚至還有利于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二是有利于生產者在田間進行農活操作;三是地膜因作物生長前期風吹日曬時間短,尚未老化,比較結實,便于揭膜,此時揭下的地膜較為完整,可以二次利用。
提前揭膜技術的關鍵是掌握好揭膜時間,總的原則是,當莊稼長高封壟,地膜已完成增溫保濕的使命時,就可以揭摸了。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區、種植的不同作物及其生長發育程度來決定揭膜時間,不能一刀切。早期揭下的地膜,一般可二次利用。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承德市中興路小區4-2樓6-513室 郵編: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