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作為周年供應的大宗果品,隨著產量的迅速提高,其質量的競爭逐年激烈。如何全面提高果品質量,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筆者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在深入分析當前蘋果質量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 主栽品種低、劣、雜 有些果園亂引濫栽,品種無主次;有的老果園品種低、劣、雜,不注重及時更新,造成果品質量低下,經濟效益很差。
2. 果實外觀品質差 有些果園負載量過大,疏花疏果不力,甚至根本不疏,存在花開花落任其自然的現象;加上綜合管理技術較差,造成果個偏小、果形偏扁、果形指數偏低。還有些果園采果太早,質量問題更加嚴重,常導致紅色品種著色不良、級果率下降,一級果率更低。
3. 果實內在品質差 有些果園樹勢不穩,偏弱或偏旺,群體郁閉度或株體太大,園內通風透光不良。還有的施肥不足,灌水不合理,或偏施氮肥,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嚴重缺磷、鉀或某些微量元素,加之留果較多,花果管理不當,致使果品含糖量低、肉質松綿、風味澀淡、香氣不足等,嚴重影響了果實的內在品質。
4. 病蟲害防治不力 有些果園病蟲為害嚴重,尤其是炭疽病、霉心病和輪紋病大量感染,桃小食心蟲為害率高,導致許多果實不堪食用,爛果率比較高。
5. 果實儲藏品質差 果實外在品質、內在品質以及病蟲為害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儲藏品質的優劣。若果品儲藏前基礎較差,入庫選擇不嚴,加之儲運環節上的失調和管理不善,就會導致儲藏后果品質量更差,商品率下降。
二、對策
提升蘋果質量,必須在合理負載的前提下,從認識、觀念、發展、技術措施以及流通等方面入手,全面、綜合、系統地強化質量管理。
1. 選用良種,更新劣雜品種 要提高果實品質,良種是內因,是基礎,是前提,因此必須把好良種關。主栽品種(含授粉品種)良種率應在90%以上。當前,在生產上證明比較好的蘋果品種主要有紅富士、短枝紅富士、齊早紅、早捷等。這些品種的選用要考慮人們的消費習慣和銷路問題等,注意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當集中、突出效益、抓住重點、選好配伍。對原有的低、劣、雜品種,應及時采用高接換頭等方式,堅決予以改換,以實現劣種更新、品種良種化。
2. 養根壯樹,增加樹體營養 樹體營養是增加果實重量、提高含糖量、促進上色的物質基礎,營養物質的多寡又和果樹器官的質量及功能有關。養根壯樹,就是改善根系生長的土壤環境,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關系;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協調氮、磷、鉀大量元素與鈣、硫等中量元素的施肥比例,補充缺少的硼等微量元素,使樹體儲藏充足營養,樹勢中庸健壯,生長節奏明顯,個體、群體結構協調,達到根多、枝粗、葉厚、芽胖、花鮮、果大的目標。管理上要改變過去深耕、春季施基肥、偏重施氮肥為控氮增鉀、淺施肥、配方施肥、秋施基肥,多施有機肥,增加葉面噴肥,有條件的果園可通過行間生草或覆草來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大水漫灌為滴灌、噴灌或滲灌,增強土壤團粒結構,促進根系發育,全面促進樹體營養儲藏。
3. 疏花疏果,調整負載 疏花疏果是在果品產量和質量這對矛盾中找到“平衡點”,即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調整其最佳產量和效益的科學措施。疏花始于花序露出時,按15~20厘米長選留1健壯花序,每個花序留先開放的2朵花,其余疏除。疏果于謝花后進行,盛果期按合理負載2500~3000千克/畝留果,一般留果量為1.1萬~1.4萬個/畝,疏果定果時要把握強枝多留、弱枝少留,密枝多疏、稀枝少疏,冠內多留、外圍少留的原則;留果的多少按葉果比確定,大型果為40~50∶1,中型果為30~40∶1。合理負載使單果重保持在200~300克的同時,將色、香、味、汁、質、糖、酸等其他質量指標更好地體現出來。實踐證明,在無特殊自然災害和保證授粉充足的條件下,于花序分離期按距離疏除花序,留下的花序疏除邊花的“以花定果”方法,可使特級果率、一級果率大幅提高。若花期遇自然災害,可分期分批進行疏花疏果。另外,調整負載技術,對克服大小年、保證壯樹長壽也極為重要。
4. 多法并用,促進果實著色 一是調整樹體營養狀況。果實發育后期,控氮肥增施鉀肥,補充鐵、鎂肥,使氮鉀肥比例保持在0.4~0.6∶1,以增糖促色。二是改善果實光照條件。果實著色與光照呈正相關。著色期及時摘除果實及套袋周圍5厘米內的葉片,5天后再摘去其他遮光葉(保留葉柄);同時進行第一次轉果,將未著色的部位轉到陽面,10天后進行第二次轉果;在行間鋪銀色反光膜,使內膛果實充分著色。三是利用晝夜溫差促色。果實著色還與溫差呈正相關。果實在晝夜溫差10℃以上時,著色好、糖分含量高,如富士系等晚熟品種推遲到立冬前后采收,可提高果實含糖量,增加著色面,使口味變濃。四是給果實套袋增色。生理落果后的5月中下旬套袋,采收前20天除袋,套袋果比不套袋果著色率提高40%左右,果色艷麗美觀,且有兼防輪紋病的作用。五是利用激素與藥劑增色。落花期、花后20天、花后40天各噴1次0.4%普洛馬林(當地俗稱蘋果激素)500~1000倍液,或盛花期、果實膨大期各噴1次稀土800~1000毫克/千克,可促色提質。六是采后人工增色。選通風良好的平坦處,鋪3厘米厚細沙,將蘋果果柄向下、果頂向上平鋪于沙面上,晚上著露水(天旱露水少時,傍晚用噴霧器噴水,噴水量以果面布滿水珠為宜),白天見中強日光(9~14時遮蓋草席防止日灼),經4~5日即有良好著色。
5. 防病治蟲,確保果實美觀 保護果實不受病害侵染和減少藥殘量是提高采后果實質量的主要內容。優先選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采前噴藥要考慮果實藥殘安全期。進行全年綜合防治,休眠期清理果園后噴灑5波美度石硫合劑等鏟除劑,消滅越冬病毒、蟲(蛹)。生長期重點防治炭疽病、輪紋病和霉心病三大果實病害。對輪紋病、炭疽病等病害,在謝花后10天就要開始防治,可噴65%多抗·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80%多菌靈800~1000倍液,也可噴8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15天噴1次,連噴4~5次。對霉心病,可在蕾期、初花期、謝花初期及謝花后10天,各噴1次0.2%硼砂與80%甲基硫菌靈1000倍的混合液防治。桃小食心蟲等一般蟲害可用吡蟲啉防治。
(作者聯系地址:王中林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林業局 郵編:261200;吉恩英 濰坊市坊子區坊城街辦 郵編: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