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農5158,原代號煙5158,是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煙航選2號為母本,煙農15號為父本進行雜交,經空間誘變處理,系統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麥新品種,2007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審定編號:2007-042),2008年開始引入我市示范,2010年確定為小麥良種補貼品種。2010~2011年度在我市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種植,其綜合表現和栽培技術如下:
一、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狀。該品種屬半冬性,幼苗匍匐,葉顏色深綠上沖,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每畝穗數一般在45萬穗左右,抗倒春寒,株高75厘米左右,穗層整齊,成株期旗葉寬、短、挺,株形較緊湊,蠟質輕,耐肥,抗倒伏能力較強,子粒長方型、長芒、白殼、白粒、落黃好,活稈成熟。
2. 播期。適宜播期是10月5~10日。
3. 抗逆性。在2009、2010年發生倒春寒的情形下未受到凍害影響,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看出,煙農5158在抗倒伏、抗病能力方面都優于對照。其綜合抗性表現為:抗倒伏,高抗條銹病和葉銹病,中抗白粉、赤霉病,耐土傳花葉病,抗病能力強,越冬抗寒性好。
4. 子粒品質。子粒飽滿呈卵圓形,腹溝淺、冠毛少,角質半角質,穗粒數40粒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容重810克/升。品質指標達優質中強筋小麥標準,適宜制作優質面條、水餃、饅頭等食品,推廣前景廣闊。
二、產量表現
我市2009年引進該品種,設計安排了煙農5158與煙農2415、魯麥21的對比試驗。在每個試驗點,按照有關要求,對其進行了大田測產調查,目的是進一步了解煙農5158在我市中、高產田大田播種條件下的豐產性和穩定性以及高產栽培條件下的增產潛力。項目組每年還安排煙農5158與煙農2415、魯麥21的大田大區對比試驗。在小麥生育期間以及收獲前,對煙農5158的主要特征、特性與產量相關因素的表現情況進行了考察。兩年考察結果表明,煙農5158表現為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產量穩定,在中、高產栽培條件下均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大田測產結果,煙農5158平均畝產532.8千克,魯麥21平均畝產492.9千克,煙農5158畝增產39.9千克,增產8.1%,說明煙農5158不僅抗倒伏,抗寒、抗病能力強,而且高產穩產。
三、高產栽培技術
1. 精細播種。該品種適應性廣,在中、高肥水和節水地塊均可種植。由于該品種成穗率特別高,所以應合理密植,以確保高產穩產。在肥水條件好的地塊,播種量不宜過大,適期播種一般畝基本苗10萬~12萬苗即可,播量5~6千克,超出適期播種范圍應適當增加或減少播量。播量過多,會造成群體過大,田間郁閉,通風透光差,莖稈細軟,易發生倒伏。在節水地塊,密度應適當加大,一般以畝基本苗12萬~15萬苗為宜。在蓬萊市北溝、新港等地的區域試驗證明,煙農5158畝穗數在42萬左右穗時千粒重和穗粒數等產量構成因素表現突出,抗逆性強,產量水平顯著。
2. 科學灌溉。研究表明,灌水次數與蛋白質含量呈負相關,因此合理的灌溉,既可以保證小麥正常生長,又能保證小麥蛋白質含量。要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澆好四水:一是澆好封凍水,保證小麥安全越冬;二是將春季第一水推遲到起身拔節期,結合追肥澆好起身拔節水;三是結合施孕穗肥澆水或單獨進行澆水,孕穗期是小麥需水臨界期,不能缺水,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田間含水量的80%左右;四要澆好灌漿水,加快灌漿速度,提高產量。
3. 平衡施肥。
①平衡施肥不僅能做到投入經濟合理,降低成本,而且還能保證高產優質。在深耕23~25厘米,打破犁底層的基礎上,每畝基施優質有機肥2000千克左右,尿素、磷酸二銨各25千克左右和硫酸鉀15千克。尤其鉀肥一定要施足施好,這是因為目前不少農戶輕視鉀肥,而且鉀肥很重要,能提高小麥抗寒、抗旱、抗倒性,能改善產品品質。該品種成穗率高,抗旱能力強,省水省肥,中后期少施或不施肥,少澆水,可以提高抗倒伏能力,提高子粒的光澤度和角質率,提高蛋白質含量。
②優化投肥結構,實施“氮肥后移”。研究表明,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氮肥用量(不超過總施氮量20%),并調節氮肥基肥與追肥比例至1∶1,追施氮肥時間由返青、起身期推遲至拔節、孕穗期(即“氮肥后移”技術),有利于實現小麥產量、品質的雙重提高。“氮肥后移”技術結合精量勻播,對塑造理想株形、優化群體結構、提高分蘗成穗率和穗層整齊度,以及減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延緩植株衰老、提高后期光合效率、改善品質等都具有顯著效果,是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核心技術。
4. 綜合防治病蟲害。小麥返青拔節期和穗期是多種病蟲混合集中發生的兩個時期,拔節期可用5%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穗期可用50%吡蟲啉防治麥蚜,用20%三唑酮防治白粉病和銹病。4月中下旬和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應注意防治小麥吸漿蟲。此外,要根據“秋防為主,春防為輔”的治草原則,加強草害的防治。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登州路67號種子綜合管理站 郵編:26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