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根治術后康復訓練的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1年1月-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在采取根治術進行治療后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觀察患者的恢復效果。結果:通過規范、系統的根治術后康復訓練,本組病例中,患側上肢功能完全恢復40例,生活自理22例,總有效率為95.4%。結論:在乳腺癌根治術后,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積極參加康復訓練,以促進早日恢復健康。
關鍵詞:乳腺癌 根治術 康復訓練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47-01
乳腺癌是婦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影響到女性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據國內醫療衛生部門統計,近年來國內乳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趨向于年輕化,是導致女性死亡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1]。目前,國內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根治術并輔以化療、放療,根治術后患者的肢體功能將受到較大的影響,日常活動不同程度受限,必須引導患者掌握康復訓練的基本知識與技巧,從而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取本院2011年1月-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均為女性,年齡29-74歲,平均(52.1±2.6)歲。本組病例中,左側乳腺癌37例,右側乳腺癌28例。手術方式:乳腺癌根治術24例,改良根治術41例。
1.2 方法。本組病例均于術后第1d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五指同時屈伸、握拳運動。術后2-3d,開始進行腕部、肘部屈伸動作。術后4-5d,患者練習使用患肢洗臉、刷牙,就餐時使用患側手持碗、杯等。術后6-8d,患者練習患側手掌捫對側肩部、同側耳廓等動作。術后9-10d,切口縫線拆除后,患者開始鍛煉患側肘關節的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對側肩部,初次鍛煉可以使用健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緩慢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術后14d,患者開始進行綜合康復訓練,訓練項目主要包括:雙手左右大幅度擺動、擺臂運動、上肢上舉、雙上肢交替上舉、雙手十指在腦后疊加、煽動臂膀運動,以及兩肘在面前開合,并早保持兩肘高度一致,并向后大范圍展開。以上康復訓練項目6-8次/d,3-5min/次,由病房護理人員負責指導,并且監督患者康復訓練的完成情況。對于個別嚴重疼痛或不敢運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加以耐心的解釋與說明,使得患者理解乳腺癌根治術后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相關工作。
2 結果
通過規范、系統的根治術后康復訓練,本組病例中,患側上肢功能完全恢復40例,生活自理22例,總有效率為95.4%。
3 討論
在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取根治術須切除患側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窩淋巴結與結締組織。由于根治術的切除范圍較廣,患者在術后不能及時進行康復鍛煉,將會嚴重影響到患側上肢功能的恢復,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乳腺癌根治術后,由于術中創傷較大,加之患者的胸部包扎時間較長與刀口疼痛,多數患者在術后不愿意自主進行患側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而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后,及早對于患側上肢進行規范、系統的康復鍛煉,不但可以促進患側肢體的血液淋巴回流,而且對于促進患側肢體功能的恢復也具有積極的意義[2]。因此,在乳腺癌根治術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講解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加強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從而使得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自愿進行術后康復訓練,為盡快恢復患側肢體功能贏得時機。
目前,在國外醫學界中普遍認為乳腺癌患者在根治術治療后,應及早進行患側功能的康復訓練,在腋下切口處瘢痕組織尚未形成前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防止腋窩周圍肌肉萎縮、瘢痕攣縮與關節強直,而且避免了攣縮瘢痕組織壓迫患者的腋靜脈,使得腋靜脈的回流受阻明顯減輕,患肢活動也有利于促進了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淋巴回流,減少水腫等癥狀的發生機率,從而有效改善患肢上肢的功能。因此,在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后,必須加強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訓練,選擇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方案,對于保證患側上肢功能的康復具有重要的影響。
在乳腺癌根治術后康復訓練中,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力與切口愈合狀況等,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訓練。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者應注意要防止動作過大、過猛而影響傷口的愈合,又要注意動作不宜過小,以免影響到康復訓練的實際效果。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一份詳細的康復訓練計劃表,每天記錄患者康復訓練的情況,逐步增加患側上肢功能鍛煉的動作與活動量,加量時一般不增加新的動作,爭取患側上肢功能的盡早恢復。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繼續堅持患肢功能康復訓練,可以重復住院期間進行的各項康復訓練動作,特別是扶墻抬高上肢運動必須保證每日堅持,以保證患側上肢與肩關節活動范圍早日恢復正常。為了保證各項康復訓練動作的協調、輕松、自然,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在出院堅持以下幾項康復訓練:①上肢旋轉運動:患肢上肢自然下垂后,五指伸直、并攏。自身體前方緩慢抬高患肢直至最高點,從身體外側恢復原位。注意在患側上肢高舉時,應盡量保持伸直,避免彎曲,保證動作的連貫性;②上肢后伸運動:患者應注意保持抬頭挺胸。同時,患者在出院后,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制定提、拉、抬、舉物體等各種負重鍛煉,以增強患側上肢的力量,促進患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后,由于患者的創傷較大,加之術后疼痛感與胸部包扎時間較長,患者不愿自主進行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應加強對于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在術后循序漸進的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患側上肢的血液與淋巴液回流,松解與軟化瘢痕組織,在有效減少了患側上肢出現水腫與功能障礙的同時,逐步提升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早日恢復生活自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葛永勤,張小建.功能鍛煉操作流程設計和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5,10(6):45-46
[2] 宗智敏,陽世偉,李戎,等.乳腺癌術后康復操的設計及臨床應用[J].現代護理,2006,12(4):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