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疾病,簡稱“HDB”,是女性群體中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本病的命名學亂,又名小葉增生、乳腺結構不良癥、纖維囊性病等,它的特點是乳腺組成成分的增生,在結構、數量及組織形態上表現出異常,實際是小葉與乳腺導管在結構上的變化,國際衛生組織將這一癥狀稱為“良性乳腺的不良結構”,其病因主要是內分泌系統的嚴重失調造成。目前治療這一疾病的方法較多,本人收集民間驗方,從2007年12月至2011年6月用民間驗方——以聞吸中藥氣味配合中藥內服治療120例乳腺增生疾病,受到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病例來源。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經市二院、三院、腫瘤醫院等醫療單位明確診斷的病例。
1.2 年齡。最小年齡的22歲,最大年齡的58歲,平均年齡39.7歲。
1.3 病程。最少的2個月,最大的7年,平均3.1年。
1.4 治療方法。
1.4.1 外用。以藥丸塞鼻聞吸藥物氣味:方組:桂枝15g、麝香0.1g、青皮3g、白芷6g、荔枝核6g、杏仁2g、香附3g等中藥提取有效成分,以致密蠶絲綢包制成球狀藥丸15—16顆,每次一顆塞乳疾對側鼻孔(雙側乳房同時患病則先治療較重的一側),每顆用2天,2周為一療程,連續2—3個療程,經期不必停藥。
1.4.2 內服。對乳腺增生腫塊較大或雙側同時患病者可增加內服中藥:方組:蒲公英15g、瓜蔞10g、馬鞭草12g、絲瓜絡12g、全蝎5g,每日一劑,常規一劑、二次煎服,連服一個月。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①臨床治愈:腫塊乳痛消失,停藥3個月不復發。②顯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二分之一以上,乳痛消失。③有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不足二分之一,疼痛減輕或腫塊縮小二分之一,但疼痛不減輕。④無效:腫塊不縮小或反而增大,疼痛不減輕。
2.2 治療結果。本組120例患者,最少用藥兩個療程,最多的三個療程,平均2、3個療程,其治療結果:臨床治愈77例,占64.2%,顯效24例,占20%,有效15例,占12.5%,無效4例,占3.3%,總有效率為96.7%。
3 討論
3.1 乳腺增生的另一原因是胸罩過緊,乳房長期血液循環不良、精神過度緊張,平時護理不佳、人工流產、避孕藥激素成分引起乳腺增生,主要表現在每次月經中期開始感到乳房發脹、疼痛、并逐漸加重,到月經前最明顯,等到月經來潮脹痛則減輕,因為疼痛隨著情緒與月經周期發生變化而波動,常見于乳房腫塊在月經前增大,月經來潮后就縮小變軟,有些女性月經過后還是邊界不清的腫塊需要及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3.2 乳腺增生的病理機制認為。機體內的孕激素與黃體酮分泌過少,雌激素不斷增多,是由于雌激素不斷刺激乳腺組織而引發的增生性疾病。目前臨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并且這一疾病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易于復發。
3.3 乳腺增生,中醫稱為“乳癖”,其發病機理是憂郁發怒而傷及肝臟,思念憂慮,而傷及脾胃,氣機滯留以及血液淤積,痰液凝固引發痰核。當婦女患者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情緒煩躁,無法發泄,怨氣久積易生火,抑郁過久則引起郁氣傷及肝臟,經過乳房,循環于肋側,導致氣機滯留凝結于乳房,尤其是月經到來前,氣郁或者疲勞的狀態下,氣機滯留下血液淤積更為嚴重,進而使乳腺腫塊逐漸變大,疼痛更為嚴重。
在飲食方面,女性喜歡食用肥甘、生冷的食物,這將對脾胃造成損傷,脾胃運動不暢而形成痰,痰液淤積易阻礙氣機,痰氣互結,經過脈絡后受阻形成乳癖。肝氣橫向逆行,易于傷及胃脾,胃脾運動失調易于產生痰濁,氣機滯留與血液淤積易成核。囚此,乳癖的治療方法,應是疏通并理清肝氣,調理中藥服用后,以溫腎平肝,刺激血液暢通,清熱解毒,將痰瘀化解。
3.4 本文外用塞鼻聞吸中藥氣味的成分中:桂枝、麝香、青皮、白芷、荔枝核、杏仁、香附等均有芳香開竅之味,而且也同時具有祛痰核,疏通肝氣,溫腎,祛淤之功,更兼麝香有走竄十二經絡之效,而人身十二經絡通過的循行路線就有十一經絡從乳房及周圍經過,通過鼻腔聞吸麝香,可以將其他藥性氣味帶入乳房腫塊以破堅消積,達消積、祛痰、祛瘀之功。內服中藥中,蒲公英、馬鞭草、瓜蔞、絲瓜絡有消炎、解郁、疏肝理氣之效,全蝎除有上述之功外,還有軟堅破積去瘕之效,可使乳腺腫塊逐漸消散。
綜上所述,中藥內服外用治療乳腺增生有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