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我科自2002年到2006年間247例腹股溝疝的患者手術治療后,進行了1-4年的隨訪,結果發現有11例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復發,復發率為4.45%。分析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的原因,總結有4個方面的原因:①末能徹底處理術前合并癥;②手術技術上的錯誤;③術前診斷的錯誤;④術后并發癥和術后休息不當等。認識以上原因,有利于降低腹股溝疝的術后復發率。
關鍵詞:腹股溝疝 術后復發 原因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55-01
腹股溝疝是普外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臨床上的治療立法有:疝帶治療和手術治療。疝帶療法適用于1歲以內的嬰兒和年老體弱或患有其他重癥不能施行手術者。而手術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法。目前腹股溝疝復發率在4%左右,但也有高達10%的報道,復發時間多在術后一年左右。直疝復發率比斜疝復發率高5-8倍之多。其原因有多方面的,我總結了我科自2002年到2006年間247例腹股溝疝的患者中11例術后復發的原因,有助于降低腹股溝疝的復發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收集了2002年到2006年間我科手術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247例的術前情況,手術方法,術后并發癥及1-4年內隨訪結果等完整可供分析的病歷和本科的復診記錄和重新手術的記錄。
1.2 5年間我科共手術治療247例腹股溝疝患者,其中腹股溝斜疝的患者239例,平均年齡在14.78歲,男性為222例(單側患者213例,雙側者為9例,單側并嵌頓者20例,術前合并有肺炎者3例,合并有肝硬化腹水者2例,合并有陰囊濕疹者1例,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7例)女性為17例,(其中單側者為15例,單側并嵌頓者1例,雙側者為2例,1例術前合并有肺炎并有嵌頓者外其他無合并癥)。247例患者中腹股溝直疝患者有8例均為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3.12歲,均為單側直疝,術前除有3例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外均無明顯合并癥。
1.3 手術方法。對247例腹股溝疝患者根據個人情況,分別采用單純疝囊切除高位結扎術及疝囊切除高位結扎修補術。(修補的方法有Fergusoni法、Bassini法、Mcvay法及Shouldice法)。一般對嬰幼兒腹股溝斜疝采取單純疝囊切除高位結扎術,對247例患者中有96例,平均年齡在2.45歲的患兒用了此種術式,其中4例為雙側腹股溝斜疝患者,9例為單側嵌頓性斜疝無腸壞死表現。對腹股溝管后壁尚健全的兒童和青少年小型斜疝的71例患者,平均年齡在7.98歲的患者采取了Fergusoni法術式,其中2例為雙側,3例為單側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無腸壞死現象。對腹壁嚴重薄弱的成人,老年人和復發疝患者24例平均年齡為61.33歲的患者采取了Mcvay法術式。其中有2例并有肝硬化腹水,并且1例雙側腹股溝斜疝患者,5例為單側嵌頓性腹股溝斜疝患者無腸壞死現象。對3例平均年齡為62.2歲的老年單側腹股溝直疝患者及21例平均年齡為25.8歲的腹股溝斜疝患者采取了Shouldice法。
1.4 以上247例患者資料都參考患者住院時的病歷記錄,平均年齡記錄按直接計算法和頻數表加權計算法。
2 結果
對以上247例患者術后1-4年進行隨訪,發現有11例術后復發(其中包括1例58歲的右側腹股溝斜疝合并有肝硬化腹水的男性患者為我院護士的家屬在術后第3個月死亡)。根據臨床資料及手術后隨訪對11例術后復發患者的手術方式,手術前后伴隨疾病及復發時間總結如下:
9例腹股溝斜疝術后復發患者中,有4例采用單純疝囊切除高位結扎術,其中1例術前合并有陰囊濕疹末得到治療后進行手術,術后并發切口感染手術后第8天復發,1例術后第10天開始就進行劇烈活動外,其他的2例無明顯復發的原因,4例術后復發的時間在11個月左右。有2例老年男性患者術前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末得到控制后采取了Mcvay法術式,術后由于咳嗽分別在1年4個月與2年1個月復發。2例腹股溝直疝的老年患者均術前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末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采用了Shouldice法修補,術后由于咳嗽分別在1年8個月和1年10個月復發。
247例腹股溝疝患者術后1—4年隨訪和復診有11例患者復發,復發率為4.45%,其中9例為腹股溝斜疝患者,斜疝的復發率為3.72%,2例為腹股溝直疝患者,術后復發率為25%,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復發率比為6∶1,平均術后復發時間為術后1年2個月。
3 討論
造成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的原因很多,作者以對以上11例復發原因進行了人分析結合目前研究總結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3.1 術前末能徹底控制合并癥,術前末能控制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合并癥。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吸煙者咳嗽、前列腺增生、包莖排尿困難的疾病及腹腔內惡性腫瘤等疾病。
3.2 手術技術上的錯誤。如:術者的基本功不扎實,縫合打結時造成滑結,縫合張力過大而術后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滑結脫落修補外裂開,結扎疝囊位置不夠高位,不在疝囊頸部結扎,疝囊頸部荷包縫合松開;用可吸收的線(腸線)作修補腹股溝管的縫合,修補的間隙相隔過寬。選擇的術式不當,如成人斜疝,特別是老年人的直疝時選擇僅加強腹股溝管前壁的Fergusoni法,甚至只作單純的疝囊高位結扎術,沒有采用任何的修補術式,或在采用Mcvay術式時沒有找到恥骨梳韌帶,術中縫合韌帶腱膜時縫針穿越同一纖維間隙,造成術后撕裂,或張力過大術的修補處裂開。術中損傷髂腹下神經或(和)髂腹肌溝神經造成局部肌肉萎縮而加重腹壁的薄弱性。
3.3 術前診斷上的失誤,術前不明確斜疝和直疝并存的診斷,術中單純作了一種疝的修補術,而另一種疝術后繼續存在。
3.4 術后并發感染及手術后休息不當等,術后出現切口血腫、感染和其它包括增加腹壓的上術疾病,術后短時間內休息不當,參加重體力勞動、舉重、嬰兒啼哭、懷孕、嘔吐等。
對腹股溝疝患者為了避免術后復發,要從多方面考慮,并選擇適當的時候和合適的手術方式,積極治療術后并發癥和術后適當的休息,有助于降低腹股溝疝術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裘發祖,主編.黃家駟外科學上冊.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971-977
[2] 黃志強,黎鰲,張肇祥,主編.外科手術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665-667
[3] 沈陽軍區醫學院,主編.外科手術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衛生部,1980,39-48
[4] 徐榮楠,趙維章,譯.外科手術圖譜.第1版,安徽科技技術出版社,1991,426-439
[5] 董方中.腹股溝疝1000例分析報告.中華外科雜志,2006,7(5):495
[6] 沈克非.外科學.第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65,52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