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化學是高職院校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性課程,依據高職高專“強基礎、重實踐”的實用型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從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改進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緊密結合臨床、建設實驗教學體系四個方面進行對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生物化學 精品課程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15-01
生物化學是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性課程,高職院校應當綜合考慮本校辦學特色、教育定位、學科內容、師資水平、學生素質等因素,著力打造生物化學精品課程,以提高該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精品課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改進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緊密結合臨床、建設實驗教學體系四個方面著手,對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進行淺談。
1 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精品課程建設特色
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是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由于在高職教育中,生物化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先進性、基礎性的特點,對于豐富學生醫學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素質能力具有重要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以培養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為目標,以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特色。
首先,強化教材建設,選擇精品教材,保持精品教材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共享性。在先進性方面,使教材能夠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反映國內外生物化學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先進水平;在適用性方面,教材必須符合就業崗位、高職教育、課程教學的需求;在共享性方面,教材不僅包括紙質教材、參考書、指導書等,還要包括網絡課件、授課音像資料等,并且在網上對學生進行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
其次,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將其細分為三大模塊:其一,基礎教學模塊。重點教學生物化學基礎知識,以生物化學基本內容為核心,使學生掌握蛋白質、酶、維生素、核酸等生命體的組成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機體功能相互關系;強化三大營養代謝的生理意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適當介紹分子水平疾病的發病機制、檢測方法及治療趨向,刪除或弱化課程中對醫療衛生工作無太大實際意義的內容。其二,專業教學模塊。高職院校應根據藥學、護理、醫學檢驗技術等不同專業的教學要求,科學設置專業化知識模塊;其三,選修教學模塊。如細胞信息傳遞、生物化學研究的新進展、新成果、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學。通過構建基礎、專業、選修三層次教學內容體系,可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充分發揮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作用。
2 改進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提高精品課程教學水平
改進教學方法是建設生物化學精品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創建高職院校教學品牌的必然選擇。首先,推廣運用框架式教學法。教師應當認真鉆研生物化學教材,在新課教學前先給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就本次課程的內容給予一個框架式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要,逐步將教學內容分解,引導學生認知基礎知識與疾病、臨床、治療之間的關聯;其次,運用案例分析教學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觸類旁通,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具體的臨床實例,將枯燥的生物化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利用糖代謝知識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產生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利用脂代謝的知識解釋高脂血癥、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的原因;利用氧化磷酸化解偶聯的知識解釋感冒的一些癥狀等等。第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需求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大量引入三維動畫,動畫游戲等將學生引入一個虛擬的三維空間,直觀地學習,創造一個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教學環境,將枯燥的生物化學知識轉為受學生歡迎的電影模式,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擴充課堂知識容量,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 緊密結合臨床,促進精品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諸多內容均與生活及臨床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臨床中的一些疾病發病機理和治病機制均在該學科中有所體現。所以,建設生物化學精品課程,高職院校應當將教學緊密結合于臨床,在講透生化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與臨床醫學的聯系和銜接。運用病例式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知識的興趣,通過對生活中典型病例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4 改革實驗教學體系,突出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性
實驗教學是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科研方法,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結合培養技能型、實用性醫學人才的需求,在加強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的同時,改革生物化學實驗課,將素質培養和能力訓練貫穿生化實驗教學始終。
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模式”,我們采用先做后講的“歸納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實驗結束,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規律,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給予歸納性、提高式講解,由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并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對實驗報告形式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變傳統的實驗報告模式,要求學生按照科研小論文的形式完成實驗報告,而且實驗報告的評價,應從格式、內容、實驗結果和實驗分析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論文書寫格式,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客觀的科研態度。
教學質量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而課程的質量是這條生命線的核心環節。高職院校生物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將成為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示范性課程。
參考文獻
[1] 盧森林,吳麗華,盧世韻.基于高職院校運動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商情,2011(39)
[2] 馬元春.醫學高職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11(4)
[3] 劉媛,劉芳.高職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方法初探[J].理論導報,2011(7)
[4] 陳司漢.高職院校生物化學教學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