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肛門瘙癢癥是指肛管、肛門周圍皮膚及會陰部原因不明的,沒有明顯的原發性損害的頑固性瘙癢。在肛腸科常被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來治療。此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多為陣發,一般僅限于肛門周圍,但有時也可蔓延至前陰、后陰及陰囊部,多見于20-40歲青中年[1]。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多由精神因素、過敏因素所致。繼發性多由痔、肛瘺、寄生蟲和直腸炎所致。男性發病多于女性。初時患者多不予重視,病程日久,病情反復發作,患者常因瘙癢劇烈,難以忍受,搔抓滲液,糜爛結痂而來就診。我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56例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56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齡在20-68歲。按中醫辨證風熱郁結型18例,風熱夾熱型25例,血虛生風型11例[1],蟲淫騷擾型2例。病程1個月-10年。經查屬原發性肛門瘙癢,不伴有肛周原發性皮膚損害者40例,占71.4%,繼發于糖尿病、神經衰弱、滴蟲、蟯蟲、肛門濕疹及神經性皮炎、痔瘺等病者16例,占28.6%。所有患者肛門周圍有不同程度的皮膚增厚、角化,肛門皺襞加深,局部有抓痕,甚至滲液、糜爛、結痂,5例伴有肛裂、炎性痔。
1.2 方法。
1.2.1 中藥熏洗法。藥物組成及用法:苦參、蛇床子、地膚子、蒼耳子各30g,黃柏、枯礬各20g,川椒、樸硝、百部各15g,紅花9g[2]。加水1000ml煮沸,所有各型病人排便后,先熏洗后坐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1-2次,2周為一療程。
1.2.2 封閉療法。所有各型病人坐浴2-3天后,尤其是有滲液患者,滲液基本控制后,取1%亞甲2ml,加入2%利多卡因5ml和0.75%布比卡因5ml,配成15ml的混合液[3]。用5號針頭沿肛周點狀皮內注射,各點注射0.1-0.2ml,各點相距0.2cm。術后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隔2日后用中藥熏洗,術后常規口服抗菌素3天。
1.2.3 中醫辨證內服中藥治療。①風熱郁結:肛門瘙癢,灼熱墜脹,如蟲咬火烤,瘙癢難忍,甚至皮膚搔破出血,口苦咽干,大便秘結,小便赤,痛苦難忍,精神欠佳,焦躁易怒,舌紅苔黃或薄黃,脈微數。治法:疏風清熱,通便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桑葉、烏梢蛇、苦參、大黃。②風濕夾熱型:肛門瘙癢潮濕,下墜不適,身倦頭重,腹脹納呆,夜臥不安,舌苔厚膩,脈濡滑。治法:疏風清熱,健脾除濕。方用消風散加土茯苓、白蘚皮、地膚子。③血虛生風型:肛門奇癢,皮膚干燥,失去彈性和光澤,皸裂較重,可累及陰囊、陰唇,并伴有口干舌燥、消瘦,夜不能寐,舌紅,脈細數。治法:養血熄風,滋陰潤燥。方用當歸飲子加白蘚皮、蟬蛻、合歡皮。④蟲淫騷擾型:肛門周圍瘙癢劇烈,夜間瘙癢更甚,有燒灼、蟲爬感,舌淡苔薄,脈細。治法:殺蟲解毒止癢。方用烏梅丸加百部。
1.2.4 全身治療。瘙癢劇烈時,可口服止癢藥,如異丙嗪、開瑞坦、息斯敏。更年期和老年病人還可適當應用性激素,如男性病人可用丙酸睪丸酮25mg,肌內注射,每周2次;或服用甲睪酮5mg,每日2次。女性病人可用己烯雌酚0.5mg,每日2次;或用黃體酮10mg,肌內注射,每日1次。繼發性肛門瘙癢癥除用上述方法治療外,尚須對引起肛門瘙癢癥的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結束2周后復查瘙癢癥狀及皮損恢復程度。①痊愈:肛門瘙癢消失,皮損恢復正常;②顯效:肛門瘙癢明顯減輕,皮損大部恢復正常;③有效:肛門瘙癢減輕,皮損少部分恢復正常;④無效:肛門瘙癢未減,皮損無變化[4]。
2.2 療效觀察。56例患者痊愈32例,顯效14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4%。治愈時間7-30天,隨訪1-3年,未見復發。
3 討論
肛門皮膚比較薄,缺乏強韌的角質層,神經末梢豐富,對刺激有較強敏感性。瘙癢是由皮膚淺層末梢神經受體受到某種刺激,而引起的痛覺神經細胞纖維興奮所致。這種感覺使患者產生難以抑制的搔抓,形成瘙癢與搔抓的惡性循環[5]。肛門瘙癢癥按中醫辨證可分為風熱郁結型,風濕夾熱型,血虛生風型和蟲淫騷擾型。癥狀表現為肛門瘙癢,多為陣發性夜間較重,長期瘙癢可使肛門皺襞肥厚及苔蘚樣變,亦可有皸裂、浸漬或繼發濕疹樣變。
中藥熏洗方中,苦參、地膚子、蛇床子、蒼耳子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黃柏清熱祛邪,枯礬解毒療瘡,殺蟲止癢,樸硝軟堅潤燥,川椒燥濕止癢,百部殺蟲止癢,紅花活血化瘀止痛。其功效為: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癢殺蟲。中藥熏洗可使藥物通過熱刺激滲透入肌膚,達到疏通氣血,改善局部皮膚營養狀態,修復皮損皮膚。
肛門瘙癢癥是一種神經機能障礙性肛周皮膚病,局部用亞甲藍長效止痛劑皮內注射封閉,它具有可逆性神經脫髓鞘作用,可完全解除不良神經末梢刺激,使瘙癢消失,起到治療作用。同時它還有止痛效果,可解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恐懼心理。
中醫認為癢屬風、濕、熱、蟲、虛所致,故有“諸癢屬虛,屬風,熱勝則痛,熱微癢之說。肛門瘙癢癥,從中醫病機上說,乃風熱郁結、風濕夾熱、血虛生風及蟲淫騷擾所致,故治療上,應根據不同的致病機理,祛除外邪,扶助正氣,調理陰陽,以達治病目的。風熱郁結型,為風熱之邪郁結于肝,導致肝氣不疏,故治療以疏肝解郁,清利燥熱為主;風濕夾熱型,為風濕熱三邪內犯脾胃,外侵肌膚,濕邪凝重,去除不易,故以祛風健脾緩緩除之;血虛生風型,血虛肝旺導致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故以養血熄風,滋陰潤燥為主。
此外,治療肛門瘙癢癥還有肛周皮淺神經末梢切斷術,瘙癢皮膚切除縫合術,以及近年來小針刀治療術,但這些未在本組采用之列。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依據中醫辨證論治方法,結合西醫特點,對肛門瘙癢癥進行治療,療程短,患者經濟負擔小,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安阿玥.肛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395
[2] 王寶璽.皮膚科診療常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101
[3] 曾濤,唐春蓉,范軍偉.綜合鎮痛療法在肛腸病圍手術期的應用.中國肛腸病雜志,2009.29(5):47
[4] 張東銘.盆底與肛門病學.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562-566
[5] 張群坡.中藥熏洗治療皮膚病153例.中國肛腸病雜志,1997.1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