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交叉配血不合理的原因,以便找出解決措施。方法:分析2008年到2011年我院70例出現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學檢查記錄資料,統計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類型,然后作相關討論。結果:70例交叉配血不合現象由四大類原因引起:自身抗體原因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大部分患者是身身免疫性疾病,配血表現為主、次側均有凝集;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亂造成的假凝集14例;因為藥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主要表現為配血次側凝集;另外有32例是由紅細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統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這部分患者均有妊娠史或輸血史,配血多表現為主側凝集,次側無凝集。結論:倡導成分輸血和自身輸血,盡量減少或避免異體輸血,即可減少輸血反應和配血不合的現象。
關鍵詞: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分析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43-01
在進行輸血治療前,交叉配血試驗是一項必須做好的工作,嚴格準確的交叉配血試驗是進行安全的臨床輸血的有效保障,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的重要舉措。深入研究和探討交叉配血中出現的交叉配血不合現象,并找出原因,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法,可使交叉配血更安全可靠,更具有科學性。因此說,交叉配血試驗對解決臨床輸血問題和預防患者發生輸血反應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對2008年至2011年我院發現的70例交叉配血不合現象進行研究討論,分析其原因。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2008年至2011年70例我院出現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學檢查記錄資料。
1.2 方法。總結分析我院7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人的免疫血液學檢查記錄資料,分類整理出其的原因,以便今后作為臨床參考。
2 結果
經過總結分析及歸類整理發現交叉配血不合的的原因主要有四大類:
2.1 自身抗體原因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其中6例屬溫型自身抗體,12例是冷凝集所致的非特異性凝集。多數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肝硬化的患者,這種類型所致的交叉配血不合主、次側均可凝集。冷凝集所致的非特異性凝集多在春、冬季節發生,正常人血清中的冷凝集素效價會保持在1∶16以內,很少有凝集現象發生,但在某些情況下,當效價大于1∶64時,交叉配血試驗和血型的鑒定就會受到干擾。[1]肝硬化、肺炎支原體、重度貧血和某些腫瘤患者等都是冷凝集素增高的相關疾病。
2.2 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亂造成的假凝集14例。其中肺癌4例、多發性骨髓瘤4例、肝癌6例。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亂造成的假凝集多發生在癌癥的患者身上,交叉配血不合主要以主側凝集為主。要消除交叉配血過程中的假凝集,可對這類交叉配血不合患者的紅細胞進行洗滌。
2.3 因服用藥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其中由氯化鉀和維生素C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4例,右旋糖苷和甘露醇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2例。因為服用藥物原因,發生非特異凝集現象,致使交叉配血不合,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主側凝集。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們提倡采取洗滌患者紅細胞的方法來消除凝聚。
2.4 紅細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統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32例。其中4例抗-C、4例抗-I、3例抗-c、2例抗-Fyb、9例抗-E、2例抗-Mur、3例抗-e、1例抗-D、1例抗-Leb、1例抗-JKb、抗-P1和IgM型抗-M各1例。[2]據研究,此類患者均有輸血史或妊娠史,由于反復輸血或妊娠,與供者血細胞相結合的IgG抗體在患者體內產生,從而使遲發性免疫反應發生,當在體外用微柱凝膠方法配血時,主側凝集現象發生。經過仔細篩選,運用不含相應抗原的血液來交叉配血,這種病例的凝集現象會消失。[3]
3 討論
3.1 通過對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進行分類研究,發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在大的方面還可分為非免疫性和免疫性兩大類。主側凝集是非免疫性原因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現象。而非免疫性原因主要是因為血清蛋白紊亂、清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或是某些藥品對紅細胞表面的zeta電位產生了破壞,造成在交叉配血時紅細胞出現串狀凝集。[4]主側凝集和主、次側凝集免疫性是免疫性原因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現象,原因是患者自身機體或患者自身抗體因為某種原因產生了不規則抗體,而發生交叉配血不合。
3.2 紅細胞除ABO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統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32例,占了45.71%,是交叉配血不合原因中幾率最高的原因。紅細胞除常用的ABO血型系統外,還有MN、Rh、Lewis、P等25個系統四百多種抗原。[5]ABO血型可引起急性溶血反應,后果嚴重,但ABO血型不合所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比如工作責任心不強、不按操作規程操作、不堅持查對制度、粗心大意等。由自身抗體造成的交叉配血不合18例,占25.71%,出現這樣的情況要用37℃鹽水清洗紅細胞,經放散、吸收試驗后,用吸收后的血清和放散掉自身抗體的自身紅細胞做交叉配血試驗。因清球蛋白比例倒置和血清蛋白紊亂造成的假凝集14例,占20%。服用藥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6例,占8.57%,將受檢者紅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數次是避免這些非特異性凝集反應的最佳方法。
總而言之,為保障輸血的及時、有效、安全,醫護人員在進行輸血之前務必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進行交叉配血試驗,了解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排除可能導致交叉配血試驗不精確的因素,保證交叉配血試驗的準確性,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輸血治療。積極提倡成分輸血和自身輸血,盡量減少和避免異體輸血,是減少輸血反應和配血不合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鄭志民.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09):1087-1088
[2] 周炳能.21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19):2120-2121
[3] 劉亞萍,陸平芳,申衛東,張莉.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處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07(15):725-726
[4] 吳為強.交叉配血不合常見原因循證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13):1372-1373
[5] 孔慶芳.病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統計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