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院感管理重點部門。手術室感染控制與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和落實情況如何直接關系到手術能否取得成功[1],必須高度重視。衛生部從2009年起針對手術室連續出臺了新的手術室建筑布局及管理規范和標準,并以此作為上等達標的考核指標,為此我院手術室也加快改進工作,建立健全了感染管理規章制度、規范及工作流程,不斷完善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員感染控制意識,使手術室全體醫護人員均把感染控制工作和查對制度作為手術頭等大事。
關鍵詞:手術室 醫院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23-01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地迅猛發展,醫療技術水平地不斷提高,以及國家醫改政策的深入,使更多的病人能夠看得起病,并能得到有效治療。近年來我院手術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時,手術的難度、精度也在提高。而手術是一種侵入性的有創操作,會破壞病人皮膚或粘膜的完整性,更易發生感染,所以只有在患者的整個圍手術期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感染預防措施,才能防止手術感染的發生。根據2007年以來的統計:我院的一類手術切口感染率均控制在0.5%以下,有效保證了醫療安全。先將我們的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院感意識
1.1 建立完善的手術室感染控制制度。完善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種操作流程,使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護士長不定期抽查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根據存在的問題不斷采取改進措施,使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逐步過渡到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率。
1.2 定期組織人員培訓。意識決定行動,所以培訓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需的。
1.3 對手術室全體人員的培訓。除了院感科組織的相關培訓外,手術室還要定期組織全科人員學習有關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布局流程;三區劃分及各區域的要求,特別是人流和物流的線路及潔污流程,全面普及醫院感染知識,同時使大家了解疾病傳播途徑、危害及預防措施,提高手術人員對醫院感染的嚴重性與危害性的認識,降低手術室感染率。
2 手術室環境的管理
2.1 環境、物品的清潔與消毒。手術室的保潔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礎,必須得到高度重視,清潔要用專用的清潔車,拖把、抹布固定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手術室除每日晨對所有區域做常規清潔消毒外,還有連臺手術間的清潔、消毒,每日術后的清潔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對手術室進行衛生大掃除,并清潔空氣過濾器,最后再做空氣消毒。
2.2 垃圾分類收集與運送。生活垃圾放于黑色垃圾袋里,醫療垃圾放于黃色垃圾袋里,特殊感染手術的醫療垃圾袋外必須貼明標識,垃圾袋口要扎緊。刀片、針頭、安瓶等銳器放于專門的銳器盒里。所有的垃圾每日由專人用密閉容器收集后經指定路線送至暫存處。
3 手術物品的管理
3.1 手術物品的消毒與滅菌。可復用手術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所以徹底的清潔、消毒、滅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對策之一。所有手術用品必須一用一洗一滅菌,凡耐高溫者均應采用壓力蒸汽滅菌,對于不耐高溫的物品可采用低溫等離子、環氧乙烷、匯日滅菌器滅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時等低溫滅菌方式,目前因戊二醛對器械、環境、人員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已被逐步淘汰。所有無菌物品保證在有效期限內使用,每月采樣做細菌培養。
3.2 麻醉用品的管理。呼吸機螺紋管、面罩、喉鏡、牙墊等,必須做到一用一換一消毒。
4 嚴格的入室管理規定
凡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按規定更換手術室所備衣、褲、口罩、帽、鞋。帽子遮住頭發,口罩遮住口鼻,頭發、鼻孔、衣服不外漏,不準留長指甲、染指甲、佩戴金銀飾品。外出更換外出鞋。手術完畢,衣褲、口罩、帽、鞋放到指定地點。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頸、手部感染者不可進入手術室。
5 體會
5.1 各種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實與人員的院感意識密切相關。有了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措施還遠遠不夠,如何得到真正落實更為重要。所以只有通過嚴格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意識到了位,加上嚴格的監督檢查,各人才能自覺地執行各種感染控制措施,遵守各種操作流程,達到有效控制手術感染率的目的,各類手術人員中手術室護士肩負有言傳身教和指導的雙重職責。
5.2 加強人員管理,杜絕發生醫源性的手術感染至關重要。手術室是外科治療的重要場所,不是自由市場,人員行動都應受到嚴格約束,各項操作必須規范,不得心存僥幸,實踐證明,很多醫院感染事件都是由人的惰性和僥幸心理操作造成的,給醫患雙方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手術室應對所有人員保持最嚴格的管理措施,任何人發現有違規操作時,立即糾正不講情面,同時上級主管部門要堅強巡查,嚴格考核。
5.3 手衛生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須做到規范洗手。正確的外科洗手可以完全清除手部皮膚的暫住菌和常住菌,是無菌操作的基礎,是阻隔醫務人員傳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外科洗手不徹底,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可通過破損的手套進入手術部位,引起手術感染。
5.4 只有對來自各個手術環節的感染因素做全面監控,才能最終保證手術病人的安全。要每月對手術間和無菌物品儲存間的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無菌物品及消毒液進行一次細菌培養,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確保醫療護理安全。普通手術間菌落數控制在≤200cfu/m3以內,潔凈手術室菌落數控制在≤10cfu/m3以內,物表、手術人員的手≤5cfu/cm2,使用中消毒液<10cfu/ml,無菌物品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4]。
總之,引起手術感染的環節很多,整個圍手術期的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均可能導致患者發生院內感染,即過程決定結果,輕則給患者帶來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增加其經濟負擔,重則導致殘廢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手術室內的所有醫護人員都應嚴格、認真、自覺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各項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保持嚴謹、慎獨的工作作風,盡忠職守,為手術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手術環境。
參考文獻
[1] 耿麗.手術室的感染控制管理.中國民康醫學,2008年第20卷第8期
[2] 鄭金蓮.潔凈手術室的感染控制.吉林醫藥,2009年11月30卷22期
[3] 王芝芳,俞月琴.手術室取消持物鉗效果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年第12卷第12期
[4] 秦惠琴,劉麗華.探討手術室感染管理與安全管理.創新醫學網,2010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