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壓是以體循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高血壓可影響心、腦、腎和視網膜等主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本病需要長期而積極的治療。目的是使血壓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老年人),防止和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腎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及致殘率。系統地、有計劃地教育能教會病人有關知識,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預防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目的:探討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結果: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需求強烈,通過對高血壓病人飲食、運動、藥物治療、血壓自我監測等知識的宣教,使患者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預防高血壓急癥的發生,從而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 需求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42-01
高血壓是以體循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高血壓可影響心、腦、腎和視網膜等主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本病需要長期而積極的治療。目的是使血壓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圍(老年人),防止和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腎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及致殘率。系統地、有計劃地教育能教會病人有關知識,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預防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提高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使健康教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本文對我院60例住院病人健康需求作了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2012年元月-4月在我院內科住院治療60例高血壓病人,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30-70歲。學歷:大專以上8例,高中25例,初中級以下27例,職業:干部10例,工人20例,農民25例,自由職業者5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內容。依據整體護理倡導的標準健康教育內容自制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病人對入院時,住院期間,出院后健康教育內容、方式的需求。健康教育內容需求用“非常需要”、“需要”、“無所謂”回答。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用“最愿意”、“愿意”、“無所謂”回答。
1.2.2 調查方式。自行設計問卷,由作者本人發放,說明填寫要求,病人逐一填寫,對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遂條講解,核實病人意見后代為填寫。發放問卷60例,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100%。
2 結果
高血壓病人對健康教育內容需求調查顯示:病人入院時對了解疾病知識、輔助檢查措施及熟悉病區環境、醫院規章制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需求強烈;住院期間對基礎護理、飲食、藥物知識、作息時間、功能鍛煉等方面需求強烈。
高血壓病人對入院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調查顯示:病人愿意接受的方式依次為個別指導,圖文宣傳,視聽材料,健康教育手冊,集體指導。
高血壓病人對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調查顯示:病人對出院后飲食、活動、服藥及監測血壓的方法需求強烈。
高血壓病人對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調查顯示:受病人歡迎的教育方式為專人訪視,圖文宣傳,電話隨訪。
3 討論與分析
3.1 病人對健康教育需求強烈。調查結果顯示:病人迫切需要了解高血壓的病因、治療及預后,特別是對飲食知識、運動量、并發癥的預防、血壓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知識極為關注。因此調動患者和家屬的積極性,控制血壓在理想水平,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對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存質量極為重要。
3.2 分階段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時對了解疾病知識、輔助檢查措施及熟悉環境、醫院規章制度、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方面需求強烈;住院期間對飲食、藥物知識、運動等方面需求強烈。分析原因認為:在患病的初期病人持否認和懷疑態度,急于了解疾病的原因、癥狀及轉歸,反映了病人急于確認和熟悉環境,以滿足安全感的需求。住院2-3天后病人對疾病的知識已有所了解,接受患病的現實后積極與醫護配合以促進疾病的康復;出院后病人對持續服藥、運動、自測血壓的知識需求強烈。
3.3 滿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告知病人: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境噪聲、視覺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壓。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病人,讓患者學會自我心理平衡調整,保持樂觀情緒,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保持血壓在理想水平,預防并發證。
3.4 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根據病人及家屬的文化程度、年齡、職業及知識水平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集體講解、個別指導、圖文宣傳、視聽材料等。
3.5 重視出院教育。病人在住院期間對出院指導方面表現需求強烈。因此,從病人出院前2天開始,就對出院后飲食、運動、服藥、復診方法、并發癥的預防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出院時再次教育評價效果。出院后應有責任護士進行電話回訪,了解病人的康復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謝毅,鐘南山,胡品津,主編、副主編.《內科學》第七版
[2] 蘇玲華,張毅聯,吳微,等.護理人員對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的認知現狀調查與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