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菌群失調癥,如何預防菌群失調癥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關鍵詞:抗生素 菌群失調癥 耐藥菌群 正常菌群 廣譜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058-01
自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費萊明首次發現青霉素以來,抗生素在給我們疾病的治療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首先就是耐藥菌株的大量蔓延,比如以前我們在治療化膿性疾病方面打幾十萬個單位青霉素就會有很好的療效,可如今打幾百萬個單位的青霉素治療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了;另一個方面就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會引起菌群失調癥。
什么叫菌群失調癥呢?首先我們說一下正常菌群。在人體體內,存在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他們正常情況下不但不引起疾病,有些還對人體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比如人體腸道中存在著大量的大腸菌群,它們是人體Vb、Vk等合成的主要菌群。如果長時間的服用抗生素或其他的原因抑制或殺死其中的某些微生物,導致另一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破壞了正常菌群微生物之間的平衡關系,可引起疾病,甚至危及人體的生命,就稱之菌群失調癥。如長期服用磺胺類藥物,可使胃腸道對該藥物敏感的細菌被抑制,不敏感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癥。[1] 我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魏曦教授和康百教授早年曾治過一個18歲的青年,他因鼠咬熱而住院,病原菌為鼠型鏈絲桿菌,經大量的抗生素治療后,病人的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轉。但很快病情惡化而死亡。兩位教授詳細的分析病情,并進行了尸檢,最后得出了這位青年死亡的原因:因大量抗生素的用藥,雖然消滅了病原菌,但引起了菌群失調癥,爆發了肺炎鏈球菌的敗血癥,奪去了患者的生命。
一位60歲左右的老太太因身體不適,到醫院就診治療,醫生給開了一個星期大劑量的注射用的抗生素,一個星期后,不適癥消失。但很快身體開始腹瀉,又過了一天,老太太開始咳嗽并咳血,家人急忙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為急性肺炎和多器官衰竭,當天醫治無效死亡。后來醫療事故診斷中心診斷為:是大劑量的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調癥導致老太太的死亡的病因。
從以上幾個事件中可以看出:使用抗生素治療好疾病是光輝的一面,但不能忽視它導致微生態失調的陰影面。要預防菌群失調癥最主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然而抗生素在我們國家使用之廣和普遍讓人觸目驚心。據WHO資料顯示:中國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占到58%,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由于知識的普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倫理學等方面的因素,我國超范圍無針對性使用抗生素越來越廣泛,這種情況在基層醫療機構尤為突出。[2]
我個人認為合理的科學的使用抗生素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能小劑量解決就不要用大劑量,更不能長期濫用抗生素
2005年的4月,北京一個工廠的工人劉某,因發高燒、咳嗽,便到北京同仁堂醫院來就診。醫生給他作了血化驗——正常,其它的指標也都正常。于是開了幾盒感冒藥,結果兩天以后這位病人莫名其妙的死去了。醫生給這位病人作了尸檢,經檢查,該病人體內存在大量的耐藥菌株。原來這位病人在工廠上班期間,平時在工廠的食堂里吃午飯,由于擔心工廠食堂不衛生,如是他給自己每天口服兩片抗生素,從不間斷,使體內的細菌成為了超級耐藥菌株,這些菌株成為了真正的“一流武林高手”,沒有什么抗生素能夠抑制和殺滅它們,最終因無藥可治而死亡。
2 盡量使用窄譜抗生素
由于各種抗生素對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不同,因而每種抗生素都有特定的抗菌譜。所謂的抗菌譜是指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范圍和所需的劑量。抗菌范圍廣者叫廣譜抗生素;抗菌范圍狹窄的成為窄譜抗生素,如頭孢類抗生素主要抑制革蘭陽性菌,而對革蘭陰性菌效果差。故窄譜抗生素不容易產生耐藥性。
3 避免濫用或長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譜則不用廣譜
對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時,要嚴格掌握適應癥。最好能作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在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口服乳酶生和維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口服乳酶生、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等,以防腸道菌群失調。在大手術前,應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療法,如給予高營養、服維生素類藥物及輸血等。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出警告:“濫用抗生素將使用人類回到沒有抗生素的年代”。我們國家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減少因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菌群失調癥,為了避免不久的將來出現“無藥可救”的尷尬局面,我們必須深刻的認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應嚴格按照2004年衛生部制定的《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正確合理的使用抗生素。[3]
參考文獻
[1] 陳興寶,等.病原生學和免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4月第五版
[2] 劉麗娟,等.試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現狀及危害.中華臨床新醫學,2006年第六卷第七期
[3] 楊曉娟,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調查分析.黑龍江醫藥,1999年第十二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