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以及新的醫療保險制度政策的出臺,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出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理念,使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社區護理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承認。社區護理的模式不斷改革,社區護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越來越高。根據社區護理護士所面臨的問題,應采取有效的對策。
1 社區護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1 社區護理中護士的角色問題。社區護士是一種不同于傳統醫院臨床護士的新型護理專業技術人員。社區護士在一個相對開放、寬松的工作環境之中進行服務、管理工作,其工作對象、范疇、性質、責任要遠大于或高于醫院護士,雖然社區護士同樣擔負著照顧、教育、咨詢、組織管理、協調合作、研究等角色,但其職責在上述方面均有進一步的擴展。社區護理中如何把握護士的角色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2 解決社區護理中護士角色問題的對策。針對社區護士的角色問題,要求管理者轉變觀念,在對臨床護士進行培訓后,使其轉變為社區護士,盡快擔當起社區護士的角色,做好社區護理工作。目前,更新觀念,從思想上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區護理的關鍵,并要求基層衛生機構做到四個角色轉變:一是服務功能從醫療護理服務向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基本醫療和身心康復轉變;二是服務對象從為患者服務向群體(家庭、社區)服務轉變;三是人才培養、崗位培訓從臨床護理向社會醫學、心理學、行為醫學等邊緣新興學科轉變;四是工作方式從院內護理向院外、社區、家庭服務轉變[1]。
2 社區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及對策
社區護理工作人員短缺,首先是重醫療輕護理的社會觀念使護理專業人員短缺;其次是教育滯后,高素質人才短缺。解決社區護理人員短缺應采取以下對策。
2.1 更新傳統觀念,樹立現代護理觀。現代護理觀應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護士應具有診斷和處理人類現有或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能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院管理者和廣大護理人員要積極轉變觀念,看清護理專業的發展趨勢,對社區護理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與大力支持。針對社會上存在的重醫療輕護理的偏見,應加大力度宣傳社區護士工作的職責和工作性質,讓社會認同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性。
2.2 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完善知識結構。一是完善護理教育體系,加大護理專業大專、本科層次比例;二是開展護理人員在職培訓;三是根據21世紀護理發展趨勢,改革護理專業教育課程結構,增加人文和社會科學內容,形成體現現代教育觀和護理觀的全新的護理課程體系;四是建立社區護理實習基地,在教學方法上,運用病例討論、小組討論等手段,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
3 社區護理工作人員培訓的問題及對策
社區衛生和社區護理的覆蓋面大,工作范圍廣,要求社區護士要掌握比在醫院中更多的知識和技巧,并有寬闊的視野和遠大的目標,以負責的態度來完成社區護理。因此,急需合理配置社區護理人員,并進行規范化培訓。
3.1 加強社區護士培訓是社區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區護士可能同時負責內、外、婦、兒等幾個專業的護理工作,必須全面、熟練地掌握全部護理知識和技術。因此,對社區護士進行全面護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患者在院內治療所需要接受的各種診斷、治療和護理技術,如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家庭吸氧機以及各種電子治療儀等,分別由醫生、護士和其他技術人員負責,而在社區服務中就不可能分工過細,護理人員必須了解相關知識和技術,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務。因此,要加強對社區護士進行臨床心理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社會學、倫理學、現代電子技術及有關儀器使用等方面知識技能的培訓。因此我們的社區護士除了通過全科護士培訓外,還利用各種梁道開展繼續教育,如參加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站,區社管中心組織的各種培訓,以及外出參觀學習,內部組織講課等,逐步培養成知識技能全面的綜合型全科護士,以便更好地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技術指導。
3.2 重視社區護理人才培養,加強社區護理教育研究。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社區護理工作將承擔更多初級衛生保健、流行病學調研、傳染病的監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我國現有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不能滿足社區護理專業教學的需要,可組織有一定社區衛生環境和較好護理教學基礎的試點學校共同研究社區護理人才培養方案,開展社區護理課程體系,推動社區護理教育的健康發展。
3.3 提高社區護士素質。根據社區護士所具備的五種能力,社區護士還應該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提高社區護理人員的素質。社區衛生服務是以社區護士為骨干,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開展以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五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工作,這就要求社區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和溝通技巧,以滿足不同患者和轄區居民健康需求,還要注意加強人員培訓,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社區醫學、護理學知識,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站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3.4 加強團隊建設,提高凝聚力。社區工作繁雜,不是靠一兩個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強調團體協作,使全體護士都為同一目標努力工作,尤其是護士長應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著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關心、愛護、體貼每一位護士,幫助排憂解難,使她們能說出心里話,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提高了人們的凝聚力,激發了服務熱情。
3.5 加強與各級部門的聯系溝通。社區服務中心的上級主管部門是社管中心,在電子化信息時代,社管中心的領導也想用電子檔的形式把各種紙質檔的東西反映出來,然而他們又處于探索過程中,電腦設計人員又不懂醫學,怎樣才能使他們既能有效監控各種數據信息,又不增加醫護人員不必要的工作量呢?這就要求管理者積極主動為與社管中心聯系,配合修改完善各種電子表格和相應的規章制度,以減少書寫內容。
參考文獻
[1] 莊華.關于社區護理的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6,16(2):57~58
[2] 劉素珍,李繼平,蔣曉蓮.不同層次護生家庭健康護理教學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