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高血壓的發病因素,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探討了高血壓的預防措施和護理方法。作者力爭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降低血壓和預防高血壓并發癥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高血壓 預防護理措施 膳食 宣傳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18-02
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病之一,能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并發癥,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有關衛生部門資料顯示,我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已達1億,并且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每年的新增患者超過300萬。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將達到最高。由于我國國民科學文化水平不高、醫療設施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很低。為此,我們要努力提高國民的保健意識,做好高血壓的控制和防治工作。
1 高血壓的發病因素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很復雜,目前還不是很清楚,現在醫學界普遍認為,高血壓的發病主要與下面幾個因素有關。
1.1 遺傳因素。高血壓的發病幾率和遺傳有一定關系。大量臨床資料表明,家族中有人患上高血壓病,其下一代就比較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壓的患者,其父母死于這類疾病的幾率也要比一般人高4倍。
1.2 飲食結構。食鹽攝入量的增加可升高血壓;低鉀、鈣飲食可增加高鹽膳食對血壓的升高作用;脂肪攝入過多可引起肥胖,造成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相繼引起高血壓。
1.3 肥胖因素。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短暫性血壓增高和超體重同時存在的人患高血壓的機會是血壓暫無增高者和正常體重者的12倍;另有一項研究:肥胖者發展成高血壓的概率是正常體重者的8倍。
1.4 情志因素。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情志因素在高血壓發病中占第二位。人的過喜過悲、極度憤怒、焦慮等情緒,會引起體內臟腑功能失調,心肝膽等臟腑功能受擾,造成肝陽上亢,心火亢盛,最終引發高血壓。
針對引發高血壓的各種因素,結合筆者的臨床經驗,探討以下相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
2 預防和護理措施
2.1 合理膳食。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高血壓,因此,改善膳食結構,健康飲食,對預防護理高血壓很重要。
2.1.1 減少脂肪的攝入,控制體重。過量使用高脂肪的食物,會導致動脈硬化、誘發肥胖,這些都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因而高血壓患者應該飲食清淡,多食粗糧、雜糧,少吃或者不吃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烹飪時,多采用植物油,膽固醇限制在300mg以下。另外,高血壓患者可以多吃些降脂類的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綠豆、海帶、黑木耳、大蒜、山楂、蔬菜、水果等。
2.1.2 補充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其中動物蛋白對腦血管具有保護作用,所以高血壓患者應適當食魚類、禽類、瘦肉和牛奶等動物蛋白。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蛋白質每日的攝入量以每公斤體重1g為宜,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并且最好用大豆蛋白。
2.1.3 降低食鹽的攝入量,多吃含鈣、鉀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食鹽標準[1]是:≤5g/d,而我國國民的食鹽攝入量平均達到了每天10g,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這個標準值。研究表明,血液中氯化鈉濃度增大將引起血壓的升高[2]。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為3~5g,以達到預防和減輕高血壓的目的。高鈣飲食可以降低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可以多吃含鉀、鈣豐富食品,比如土豆、芋頭、茄子、冬瓜、牛奶、酸奶、菠菜、蝦類、木耳等。
2.2 戒煙限酒。我國男性高血壓患者中,大部分都有吸煙飲酒的不良習慣。煙中尼古丁可使血壓升高,并降低服藥的順應性,增加降壓藥物的用量。飲酒過量可引起動脈硬化、使血壓升高,酒精還有拮抗某些降壓藥的作用。研究表明,吸煙、飲酒的高血壓患者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是不吸煙、不喝酒的2~3倍。因而,我們提倡戒煙限酒。相對于煙酒來說,綠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保護血管,降低血脂,高血壓患者可多喝綠茶。
2.3 休息與運動。適當的休息和睡眠可以降低血壓。早期高血壓患者宜適當休息,精神壓力大、工作過度緊張者應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高血壓患者早上起床要做到“3個半分鐘”;白天要堅持做到“3個半小時”[3],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對血壓穩定在一般水平,沒有明顯器質性損害的高血壓患者,除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外,還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不過患者應結合自身體質與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及運動方式,建議快走(每分鐘80~100步)、慢跑(每分鐘110~130步),提倡游泳、打太極拳、爬樓梯等。
2.4 心理指導。研究表明:高血壓多與情緒、外界環境及心理因素有關。高血壓患者多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煩躁的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容易引起血壓波動,甚至會誘發中風等心腦血管急性病。因此,要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指導他們學會進行心理調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寬容待人,避免焦慮等不良情緒。特別是老年患者的心理比較脆弱,醫務工作者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提供患者舒適安靜的休養環境,幫助其培養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大喜或者大悲[4]。
2.5 普及健康知識,增加保健意識。我國很多民眾對高血壓并不是很了解。一方面,醫生有必要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病因、治療手段、預防和護理方法;另一方面,醫院可分發醫療小冊子給患者,張貼宣傳畫,播放醫學視頻等手段來加大宣傳力度,普及有關高血壓的健康知識。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使他們不僅能配合醫生的治療,更能主動擯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以達到預防和治療并重的目的。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血壓的防控要從患者心理,生理與社會等多方面進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普及有關高血壓預防護理的知識,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識,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力爭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不僅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對健康群眾的良好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也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慧芳,楊光,陳樹丹.高血壓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2069-2070
[2] 張艷華.高血壓病患者的自我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9):136-137
[3] 祈金云.高血壓護理進展[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3):120-121
[4] 安鴻印.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指導[J].中國醫療前沿,2008,3(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