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藥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治療未破裂異位妊娠的方法和臨床療效。方法:對94例未破裂型異位妊娠病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甲氨喋呤(MTX)50mg單次肌注,口服米非司酮150mgqd×3d;觀察組活血化瘀、殺胚消癥湯藥消癥殺胚湯,一日一劑,口服米非司酮150mgqd×3d。結果:兩組在成功率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在輸卵管通暢率及附件包塊吸收率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藥殺胚消癥法配伍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提高了輸卵管通暢率及附件包塊吸收率。 關鍵詞:消癥殺胚湯 米非司酮 異位妊娠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76-01
我院應用消殺胚湯配伍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中藥和西藥之間相互協調、取長補短,使治療后的輸卵管有了更高的再通率,且有利于保留輸卵管妊娠患者的生育功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間我院住院的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56例,年齡18-41歲,第一次受孕而發生異位妊娠者5例,有過2-3次孕產史者29例,既往有過4-5次孕產史者22例。56例患者的臨床診斷標準為:有停經史、陰道不規則出血、腹部疼痛、小腹墜脹等臨床癥狀,彩色多普勒超聲提示子宮腔內沒有妊娠囊、并于附件區探及到邊界不清的腫塊,血HCG升高。56例患者都屬于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指征范疇。
1.2 方法。5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人數均為28人,對照組采用50mg甲氨喋呤每日一次肌注,同時口服米非司酮150mg qd×3d;觀察組采用消癥殺胚湯在此方的基礎上辯證加減,每日口服一劑,患者要同時口服米非司酮150mg qd×3d。56例患者每4天復查血β-HCG,每周進行一次B超復查。治愈標準為接受藥物治療2周臨床癥狀消失、血β-HCG恢復到正常;異位妊娠所形成的包塊直徑減小達到0.6cm以上,孕囊縮小到一半。
2 結果
兩組經治療1周后復查血清β-HCG均顯著下降。治療第二周結束后,對照組治愈21例,失敗率為7例,觀察組治愈19例,失敗9例,對照組及觀察組的治愈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對藥物保守治療成功患者進行追訪,1月后彩超顯示對照組附件區的包塊完全吸收為11例,觀察組為16例。
3 結論
中藥殺胚湯配伍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在提高輸卵管通暢率及附件包塊吸收率方面有明顯優勢。
4 討論
異位妊娠在婦科臨床中占有一定比例[1],而近幾年來異位妊娠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現代醫學診斷及治療技術不斷進步,例如放射免疫高敏感度測定血β-HCG,高分辨能力的B超等,使得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率亦不斷上升,治療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手術治療,現已逐漸轉變為藥物保守治療。這種治療方式特別適合于還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異位妊娠的部位大多數是在輸卵管內,若早期診斷及治療,就有可能爭取達到保留輸卵管完整性的臨床療效,日后患者的患側輸卵管還具備孕育受精卵及輸送受精卵進入子宮腔的功能。目前,對異位妊娠未破裂者臨床大夫采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方式,并且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婦產科臨床規定藥物保守治療異位妊娠失敗的判斷標準是:腹痛以致于出現腹腔內出血、動態觀察血β-HCG數值未見顯著的下降或持續升高、輸卵管妊娠包塊無縮小趨勢或者反而變大。
中醫理論認為導致異位妊娠的原因是[2]:少腹宿有淤滯、沖任胞脈而不暢、先天腎氣匱乏、后天脾氣受損。脾腎氣虛,不能把孕卵及時運入宮腔內,或由于瘀阻,運送孕卵受阻而停留在輸卵管進行發育,造成此病的產生,它的的病機本質是少腹血瘀實證,故治療方面總是以活血化瘀為主。
臨床上單用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成功率較高,米非司酮具有抗孕酮的作用,屬于一種新型的孕酮拮抗劑,在機體內與內源性孕酮互相競爭受體[3],從而發揮了較強的抵抗孕酮的效果,可以導致妊娠絨毛組織及蛻膜發生變性壞死,進而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促使女性體內LH下降,黃體萎縮,胚囊因此而壞死并發生流產。治療后患者血清β-HCG顯著下降,但由于附件異位妊娠包塊吸收慢、輸卵管復通率較低,使輸卵管功能受到了較大影響,造成繼發性不孕或異位妊娠再次發生。鑒于米非司酮單用的此弊端,我院婦產科大夫在臨床工作中,采用消殺胚湯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異位妊娠包塊吸收率、輸卵管腹痛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現代中西醫結合為臨床大夫開辟了一條保守治療異位妊娠新路,避免了異位妊娠患者手術的麻煩并保留了輸卵管的形態完整和生育功能。應用消殺胚湯配伍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具有科學性,此法療效較好,且簡便、毒副作用較小,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代嘉莉,鐘雪梅,黃桂英.消瘀湯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35例[J].陜西中醫,2006,27(06):204
[2] 馬麗莉.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異位妊娠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2006,34(6):53
[3] 蔡文娟.中藥治療異位妊娠200例臨床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