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肺癌的不典型X線、CT的影像學特征,以進一步提高對肺癌的影像診斷。方法:收集35例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肺癌的病例,對其X線、CT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其病灶的范圍、形態、大小等影像特征,并對其診斷要點評價。結果:本組肺癌患者的X線征像表現為結節狀干酪性病灶;類似結核球形病灶;不典型索條狀影;斑片狀陰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內伴有液平面。CT表現為片狀壞死性高密度陰影,周圍伴有小結節影;空洞周圍可見衛星灶,空洞內伴有或不伴有液平面,部分有鈣化;孤立的球形高密度影,邊緣光滑,無分葉及毛刺。增強掃描均出現不明顯強化,部分為均勻強化。結論:肺癌的影像學表現多樣、復雜,X線與CT檢查是診斷肺癌的必要檢查,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具體、詳細的影像學資料以及更加準確的早期診斷。
關鍵詞:肺癌 X線 CT 診斷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87-01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primary bronchongenic carcinoma)簡稱肺癌(lung cancer),是當前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全世界癌癥死因率的第一位。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使患者存活率提高80%。早期肺癌的篩選方法包括X線胸片、螺旋CT、痰細胞學、肺癌標志物以及肺癌相關基因的檢出等,影像學檢查示肺癌早期檢出的重要環節,可直接顯示病變,有助于臨床治療。分葉征、胸膜凹陷征和邊緣毛刺征對肺癌的診斷具有肯定價值,空泡征和血管集束征也有一定特征性,但目前臨床發現較多病例X線、CT影像學特點不典型,很容易誤診為肺結核、肺炎、肺膿腫、結核性胸膜炎等,導致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現將我院經手術和病理檢查證實的肺癌35例X線、CT影像學表現特點進行分析,以提高肺癌的確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在39-78歲,平均年齡64歲。有吸煙史30例,該組患者均有肺結核病史,其中5例痰抗酸桿菌(+)。
1.2 臨床表現。咳嗽30例,程度各異,大部分咳痰,痰量不一,咯血或血痰26例;胸痛33例,均以患側為主;低熱17例,體溫最高不超過38.5℃;胸悶氣短13例;胸腔積液14例,以單側為主;聲音嘶啞9例;肺葉不張11例;患側局部呼吸音低20例,干濕性啰音27例;杵狀指9例;體重減輕28例。
1.3 X線、CT檢查。35例肺癌患者中,中央型14例,周圍型19例,彌漫型2例。病灶位于右肺21例,其中右肺上葉7例,中葉9例,下葉5例。左肺10例,其中左肺上葉4例,左肺下葉6例;兩肺多發4例。
1.4 病理檢查。35例肺癌中,13例病理檢查證實為腺癌,10例為鱗癌,2例為腺鱗癌,2例為細支氣管肺泡癌,8例為小細胞肺癌。其中經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刷片證實9例,經胸水找到癌細胞7例,經頸部淋巴結活檢證實4例,經手術證實5例,其余10例為經皮肺穿刺活檢證實。
1.5 設備與檢查方法。該組所有患者均經計算機X線攝片(CR)篩選后再行螺旋CT平掃及增強掃描。X線檢查時患者取站立位胸部后前位及側位攝片,75-88kV,9-24mAs,必要時行多體位透視檢查。
2 結果
2.1 X線表現特征。10例表現為密度不均的斑狀影;5例表現為似結核球的類圓形致密影;7例表現為結節狀影,周圍伴有小片影;8例表現為空洞,空洞內可有液平形成;5例僅表現為索條影。肺門均無明顯腫塊影。
2.2 CT表現特征。35例患者病灶形態不一,部分呈腫塊狀且腫塊表面凹凸不平,部分邊緣呈分葉狀,部分由多個結節融合而成,部分呈片狀致密影及索條狀影,部分呈厚壁空洞。其中10例顯示淺分葉征;23例顯示毛刺征(呈放射狀);11例顯示血管集束征(此征象惡性結節比良性多見);12例顯示胸膜凹陷征;13例阻塞性肺氣腫;8例顯示空泡征;11例小孔洞;5例鈣化;4例僅有索條影和胸膜相連,而無胸膜凹陷征僅見胸膜局限稍增厚。
3 討論
原發性肺癌起源于支氣管、肺泡上皮。病理分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影像分型:中心型、周圍型、彌漫型。影像學表現:①肺門腫塊,阻塞性肺氣腫、肺炎、肺不張,晚期發生轉移。②孤立性結節、團塊,邊緣分葉征、毛刺征,膜凹陷征,腫瘤實質內空泡征、細支氣管充氣征。③明顯強化:大多數腫瘤增強掃描CT值增加20HU以上。
肺癌常與某些肺部疾病共存,其影像學表現更加復雜,故而容易誤診、漏診,必須及時進行鑒別,以利早期診斷。肺癌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3.1 肺結核。
3.1.1 結核球。多見于年輕患者,多無癥狀,好發于上葉尖后段及下葉背段。病灶邊界清楚,直徑很少超過3cm,其內可有鈣化,周圍可伴有纖維結核灶。
3.1.2 急性粟粒型肺結核。與彌漫性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相鑒別。
3.2 肺炎。
3.2.1 滲出性肺炎。應與癌性阻塞性肺炎鑒別。肺炎起病急驟,先有高熱、寒戰等癥狀,然后出現呼吸道癥狀,抗菌藥物治療有效。
3.2.2 球形肺炎。病變中心密度高,周圍密度逐漸降低,邊緣模糊,或呈暈圈樣改變;邊緣不光滑,可有鋸齒狀改變,但較模糊;臨近胸膜時,可致胸膜炎性增厚;病變周圍可見小斑片狀淡薄的密度增高影;周圍血管紋理增多、增粗、扭曲;病變中央形成膿腫壞死時,壞死液化多位于病變中央且形態較圓。
3.3 錯構瘤。圓形和類圓形,邊緣光整,局部可有淺切跡,直徑大多在3.0cm以下。
3.4 肺膿腫。應與癌性空洞繼發感染相鑒別。
3.5 支氣管肺囊腫。①含液囊腫:圓形或橢圓形的水樣密度的陰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滑銳利。②含氣囊腫:囊腫和支氣管相通,有空氣進入。③氣液囊腫:形態上表現為圓形、卵圓形、短條狀或分支管狀水樣密度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滑銳利。
4 結論
肺癌的X線胸片與CT表現多樣性,征像復雜,是肺部疾病診斷中的重點、難點,在早期肺癌的診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胸部X線空間分辨率高,對胸膜增厚及凹陷、輕度肺氣腫、肺不張、血管糾集及淋巴管炎易于顯示,但其在被縱隔、膈及肋骨遮擋的肺組織不能顯示。
因此,當X線、CT出現增殖性病灶、小塊干酪病灶;類似結核球性病灶;斑片狀陰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有的空洞內伴有液平,部分有鈣化。
參考文獻
[1] 范海波,葉慧峰,樓垂久.HRCT對早期周圍型小肺癌的診斷價值[J].江西醫藥,2005,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