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顱咽管瘤磁共振(MRI)的影像學的特征,以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方法:回顧并分析48例經由手術證實的顱咽管瘤患者MRI的影像學特征。結果:48例顱咽管瘤病人中,有32例的病灶在鞍上,12例在鞍內,4例在鞍旁。結論:MRI影像可以清晰地顯示腫瘤所在鞍區及其周圍的結構,其信號變化多端,反映出腫瘤囊液的成分各不相同,MRI可以有效地診斷顱咽管瘤。
關鍵詞:顱咽管瘤 MRI診斷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03-02
顱咽管瘤屬于鞍區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大約占了腦內腫瘤總量的4%。在進行手術之前對其進行準確的MRI診斷對于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極其重要。MRI診斷可以降低手術風險,有利于手術的完滿成功。本文主要研究顱咽管瘤MRI診斷的影像學特征,為手術提供有力依據。
1 研究的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的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包括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為16到50歲。臨床的表現是:慢性頭痛者32例,視力模糊者8例,頭痛并且惡心嘔吐者4例,頭痛并且視力模糊者4例。48例顱咽管瘤患者最終都進行了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結果證明了MRI可以準確診斷顱咽管瘤。
1.2 研究的方法。MRI診斷采用的儀器是Elscint 0.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儀。其原理是采用了自旋回波(SE)序列,T1加權像TR 450~500ms/TE 20ms,T2加權TR 3000~5000ms/TE 90ms。[1]研究人員對所有的病例患者都進行了冠狀位、軸位以及失狀位MRI成像,通過注射Gd-DTPA來增強掃描效果。
2 研究的結果
2.1 腫瘤的形態。橢圓形的腫瘤有40例,圓形的有7例,腫瘤形狀不規則的有1例;腫瘤體呈實性的有6例,呈囊實性的有34例,呈囊性的有8例。
2.2 腫瘤的位置與大小。35例患者的腫瘤在鞍上,8例在鞍內,3例在鞍旁,2例在斜坡上;腫瘤體積最大的有7cm×5cm×3cm,最小的有1cm×3cm×1.5cm。
2.3 腫瘤與周邊的關系。所有患者的腫瘤輪廓清晰,視覺神經或者視交叉神經受壓變形、出現移位者有42例,腫瘤部分突入到第三腦室者有4例,部分突入側腦室者有2例;患者垂體能正常地顯示者有40例,因受壓而變小者有7例,垂體根本沒有顯示者有1例。
3 討論
3.1 顱咽管瘤的發病機制。顱咽管瘤的形成是由于上皮的逐漸衍化,常見的顱咽管瘤都是屬于良性的腫瘤。顱咽管瘤的發病機制主要兩種觀點,即垂體化生說與胚胎剩件說。[2]垂體化生說的觀點為:顱咽管瘤是由腺垂體的結節部的垂體細胞所化生而成的形似鱗狀的上皮細胞;而胚胎剩件說的觀點為:顱咽管瘤的形成是因為顱咽管的胚胎有殘余的部分。人體的顱咽管是由原始的口凹和口凹外翻進而形成的囊狀結構相連的那部分,正常人會在胚胎發育的第九周后自動斷開,如果殘存,顱咽管的上皮會在形成腺垂體的時候隨著鞍內或者鞍上沿著垂體的柄傳播增生。
3.2 MRI的信號特征。依據MRI的影像特征可以將顱咽管瘤分為實性、囊實性和囊性三類。其中主要特征是囊性變,其有三種來自不同組織的囊腔:由于上皮團之間的間質所液化而成;由于造釉細胞上皮中央的瘤細胞所液化而成;由于鱗狀的上皮所角化后再液化而成。顱咽管瘤囊性的部分既可以表現為長T1和長T2的信號,也可以表現為短T1和長T2的信號,還可以表現為等長的T1和T2的信號。當囊液之中所含的脂質、蛋白質以及糖類等固體的成分較少時,反映的信號主要是長T1液體成分的特征信號;當囊液中蛋白質的含量逐漸增高,則轉為等長信號;當囊液之中含有非常高濃度的蛋白質或者脂質等物時,則有可能轉為T1WI的高信號。
3.3 顱咽管瘤的MRI鑒別診斷。MRI成像具有組織的分辨率高、多角度成像和沒有骨骼的偽影干擾成像的特點,因此可以清晰地顯示出病變以及所侵犯的部位,矢狀位的成像可以清晰地顯示顱咽管瘤具體生長的方向。但是對于那些特征不明顯的患者則要采用以下的腫瘤鑒別的方法。
3.3.1 垂體瘤排除法。垂體瘤的患者以成年人居多,大部分在鞍內,鞍內生長是主要的生長方式,鞍底逐漸下陷,蝶鞍逐漸擴大,腫瘤包繞著頸內的動脈。正常的垂體會被腫瘤所包繞或者位于腫瘤后上方的位置。若鞍區可以清晰辨認出垂體或者垂體柄,就可以直接排除患垂體瘤的可能。顱咽管瘤患者的腫瘤多在鞍上、其鞍底很正常、蝶鞍也不擴大,有可能在腫瘤下方觀察到正常的垂體。腫瘤的實質部分和囊壁可以觀察到蛋殼樣的鈣化,但是MRI對于鈣化的檢驗不太敏感,因此需要結合CT來檢查,以清晰地顯示鈣化,使診斷更加準確。
3.3.2 鞍上腦膜瘤排除法。鞍上腦膜瘤的腫瘤和硬腦膜的廣基底相連接,附著在鞍結節或者床突尖上而向四周蔓延,有的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腦膜尾特征,其T1WI的表現為等長信號,T2WI則為高信號,隨著掃描的增強也會均勻地強化,腦膜瘤的長軸不會向后方傾斜,但是顱咽管瘤的腫瘤長軸多向后方傾斜,以此可以區別開來。
3.3.3 蛛網膜腫瘤排除法。蛛網膜腫瘤一般在中線附近,囊壁比較薄,呈現出與腦脊液相似的均勻的長T1和長T2的信號,水抑制的序列是低信號,掃描增強了囊壁也不會強化。而顱咽管瘤的特征恰恰與之相反,因此可以診斷。
4 結語
顱咽管瘤的MRI信號雖然變化多端,但只要細心觀察,認真分析腫瘤的囊性成分和實性部分的特征,再結合腫瘤體的位置,就可以準確地將其診斷出來,使患者可以早日進行手術治療,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 戴慧,李建軍,朱文珍.顱咽管瘤的MRI表現及病理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0(04)
[2] 嚴定芳,陳軍,劉金歡.顱咽管瘤的MRI診斷及誤診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志,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