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暴發性1型糖尿病作為首發性1型糖尿病中的一個新亞型,其病發極其突然,通常突然就發生重度胰島素不足從而引發嚴重代謝紊亂的現象。至今為止,此病例在臨床護理中顯示的癥狀與傳統式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有所不同,并無確切的自身免疫特征。因此,其病因與發病機制并不明確。下面對其流行特征、病因等展開綜合分析。
關鍵詞:暴發性1型糖尿病 流行特征 病因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31-01
暴發性1型糖尿病(簡稱F1D)早年在日本被提出。暴發性1型糖尿病發病速度極快,若得不到及時治療,便會引發病人在短時間內病重死亡,被列為代謝內分泌疾病中少見的急危重癥。因此,本文對暴發性1型糖尿病顯現的流行特征、臨床現象與誘發病因素分別展開分析探究,以幫助人們了解、認知其病發的嚴重性[1]。
1 流行特征
現今階段,據調查顯示,暴發性1型糖尿病癥狀的患者集中出現在東亞。據悉,除了在我國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首次發現的4例,我國其他各大醫院均無類似癥狀出現。而在日本與韓國的調查研究表明:暴發性1型糖尿病由于酮癥或酮癥酸引發的中毒分別為19.4%與7.1%。
2 臨床癥狀
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發病人群通常是成年人群,且無性別區分。但其發病的高危人群其中體現于妊娠期婦女,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及分娩后兩周內發病者居多。相較傳統的1型糖尿病,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臨床特征更具有顯著的特征。
2.1 高血糖癥狀與發生酮癥酸中毒。通常患者在出現高血糖的癥狀至發生酮癥酸中毒的期限均在7天之內(平均為4.4±3.1d)。還有一些患者在發病前檢測出低血糖的現象,這就說明由于胰島的快速擴散引發已經合成的胰島素進而迅速的釋放入血導致的。因發病過程教短,病人在發病時體內的糖化血紅蛋白一般不會持續升高,即便偶爾有出現也是輕度的上升[2]。
2.2 代謝嚴重紊亂。據調查分析多于90%以上的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是由于酮癥酸引發的中毒起病的,其中半數的患者在起病時會出現意識模糊。其病癥在發生時平均血糖顯著高于傳統1型糖尿病,而酮癥酸中毒及血電解質紊亂也更嚴重于經典1型糖尿病。通常多數的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在發病的同時會出現肌酶與胰酶等一起升高,有些可能還會引發嚴重的急性腎衰竭或橫紋肌溶解。
2.3 胰島功能嚴重缺失。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在起病時胰島功能可能會完全喪失,但傳統的1型糖尿病病人在起病時還經常會有少量的胰島功能留存。在患者發病期間無論進食前、進食后2小時內或被胰高糖素影響出現的血C肽值均在極低的階段。
2.4 其他特點。有多于70%的病人在發病前會伴有流感及腹部的癥狀發生。而妊娠期伴發的暴發性1型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顯現的病情更為嚴重,其糖化血紅蛋白及動脈血pH值也更低,胎落得發生率極高。
3 誘發病因素
誘發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因素及發病機制在目前階段仍無法查明,因此,當前普遍稱其病因是由遺傳、環境與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3]。
3.1 遺傳易感性。傳統的1型糖尿病發病因素中HLA基因占據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又稱遺傳易感基因,但暴發性1型糖尿病與遺傳易感基因之間并未找到相關性。據日本的調查研究數據表明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中由于HLADR4DQ4基因型發生的頻率所占41.8%,與傳統1型糖尿病病人相較明顯高出22.8%,而與正常人群相較也高出12.1%。因此可以得出HLA易感基因HLA DQ與DR與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有一定的相關性,即表明與傳統的1A型的易感位點是有所區別的。
3.2 病毒感染。由數據驗證病毒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發生。現今階段,已發現的相關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最近又調查出流感病毒與腮腺炎病毒引起感染后誘發出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病例。Shimada檢測出在DBA/2鼠的腹腔注入腦心肌炎病毒(EMC)糖尿病這一試驗后,會有相近于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現象發生,但這類實驗并不能體現病毒感染便是暴發性1型糖尿病的根本影響因素。因此,其直接病因有待更深入的探索分析。
3.3 免疫因素。經以往研究表明多數病人在發病過程中胰島自身的抗體為陰性,而胰腺的內分泌組織病理活檢并無T細胞影響。因此,分析驗證顯示暴發性1型糖尿病和傳統1型糖尿病區別很大。隨著對此種病癥的深入探析,進一步驗證顯示自身免疫反應對暴發性1型糖尿病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據日本開展的全國范圍內臨床研究調查數據顯示,138例患者通過觀察為自身抗體的病人中占有7例病人GAD抗體陽性。還有經調查分析表明在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體內發現GAD反應性的T細胞,驗證出暴發性1型糖尿病病人體內出現不規則的細胞免疫[4]。
4 診斷
由日本開展的暴發1型糖尿病調查分析得出的結論為:①病人在患發高血糖病癥7天內出現酮癥酸等中毒現象;②血清進食前C肽<0.1nmol/L且進食后2hC肽<0.17nmol/L;③發病前血糖>16mmol/L且HbA1c<8.5%。這幾種情況均出現時便可以診斷為暴發1型糖尿病。若病人已有②③種情況發生且已超過7天,也可以診斷為暴發性1型糖尿病[5]。
5 護理措施
若發現病人有類似于暴發性1型糖尿病需積極依照酮癥酸中毒護理療法展開治療。據研究結論分析,與傳統的1型癥狀相較暴發性1型糖尿病出現微血管并發癥的機率更大。其被列為1型糖尿病中極其少見的急危重癥,且無提示癥狀發生,病前不易引起發現。這就需醫護人員加大防御措施,深入探索胰島細胞的超急性破壞途徑,更好的確診與護理暴發性1型糖尿病患者。
參考文獻
[1] 周健,包玉倩.暴發性1型糖尿病及診斷與處理[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0(04)
[2] 王小玲,王斌,阿榮.暴發性1型糖尿病一例報告[J].現代實用醫學,2010(05)
[3] 宋曉艷,竇京濤.暴發性1型糖尿病[J].山東醫藥,2009(12)
[4] 高會敏,蒙碧輝.1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09(01)
[5] 楊順香.暴發性1型糖尿病9例的觀察和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