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阿爾茨海默病,簡稱ADC)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老年癡呆癥在60歲以上的致殘老年人中所占的比例為11.2%,高于中風(9.5%)、軀體機能障礙(8.9%)、心血管疾病(5.0%)以及其他癌癥(2.4%)[1]老年癡呆癥作為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給患者以及家屬帶來巨大的衛生服務負擔,為給制定老年癡呆癥的綜合防治策略,提高老年人精神衛生水平提供依據,從而最終達到維護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目的,本文對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狀況及安全管理作一綜述。
1 老年癡呆癥發病狀況
1.1 老年癡呆癥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001)。①:記憶力障礙,一種或幾種其他認知功能缺陷;②認知功能缺陷;③認知功能缺陷呈進行性惡化;④無神智障礙。
1.2 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和危險因素研究。在發達國家65歲以上人群中。老年癡呆癥發病率可達1.9%[2],癡呆癥在農村社區發病率為2.2%,城區為1.07%[3]。老年癡呆癥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教育,低經濟地位、低社會階層以及家族癡呆癥史、家族精神病史、缺乏業余愛好、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和社會活動的數量即興趣愛好的減少有關。目前,該疾病與吸煙、飲酒、環境因素和基因的關系研究還不明確。
2 老年癡呆癥的安全管理
①協助使用銳利物品,如剪刀、指甲鉗、剃須刀等;②防止跌倒、墜床,如廁、活動要有人陪伴;③將非食用品放于不易發現處。口服藥應協助患者服下;④輕度癡呆患者應適當控制外出,外出時隨身攜帶標有疾病及聯系方法的卡片,以便幫助尋找。中、重度癡呆者,告之專人陪護的重要性,一般不允許患者外出;⑤防燙傷、防窒息。
3 討論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萬。隨著中國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老年癡呆已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加強對老年癡呆的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老年癡呆的日常表現:①記憶力減退;②難以完成熟悉的工作;③語言障礙;④計算力減退;⑤時間和地點定向障礙;⑥空間定向力障礙;⑦判斷力受摜,抽象思維困難;⑧情緒或行為改變;⑨人格改變;⑩興趣喪失。
由于老年癡呆病人這些生活功能障礙或喪失等,易發生藥物誤用、漏用、濫用及毒副作用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現象。為確保臨床用藥安全,要充分利用書面、黑板報、工休座談會、家屬來訪等機會,反復進行藥物知識及安全用藥等的宣教。要掌握老人的心理狀態,調節老人的思想情緒,癡呆是精神方面常見的器質性疾病,病人非常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抑郁情緒、以及產生恐懼等不良的心理反映,還會出現拒絕接受別人的要求,采取自我防衛,交流時較困難,以及自私等狀態,所以與患者交流時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感情交流取得信任,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盡量讓患者保持輕松的情緒狀態。
老年性癡呆病目前尚無根治的辦法,而影響老年性癡呆住院患者的安全因素多種多樣,我們必需采取各種防護措施為患者創造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 life:2002[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Copdand JR,McCracken CF.Dewey ME,et al.Undiferentiateddementi~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age- andgender-related incidence in Liverpool-THE MRC-ALPHAStudy[J].Br J Psychiatry,1999,175:433-438
[3] 湯哲,孟琛,陳彪.北京地區老年癡呆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34-736
[4] 邢改書,張躍蘭,劉力軍,李會.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問題分析及護理干預[J],2007,(01)
[5] Jane Sims.3168澳大利亞Monash大學醫學、護理和衛生科學部、健康老齡化研究組.老年癡呆的負擔以及通過社區干預降低老年癡呆的危險[J].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8,11(9A):152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