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方法。方法:對20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和患肢護理,預防并發癥,并指導合理的功能鍛煉。結果:術后發生脫位1例,經積極治療均痊愈出院。結論:對老年患者的正確護理和康復訓練,可促進病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 髖關節置換術 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06-01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髖關節疾患終末治療的有效方法,人工髖關節能有效地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矯正畸形、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老年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也越來越多。現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對2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精心護理和有效地康復指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對20例患者行髖關節置換術,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7.5歲;病程3~19年,均有髖關節疼痛伴有中重度骨質疏松表現。新鮮骨折15例,陳舊骨折5例。入院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9例,高血壓病10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3例。
1.2 臨床表現。多為年老體弱的患者,行動不便、坐姿不穩、易跌倒、碰傷、墜床;感覺運動機能衰退,如視覺、聽覺、痛覺及冷熱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情緒不穩如易怒、焦慮、憂郁、煩躁等。
2 結果
20例老年患者均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發生脫位1例,經積極治療均痊愈出院。
3 護理
3.1 術前評估。全面評估病情,積極術前準備。除了予常規術前各項檢查外,更重要的是對老年患者合并癥情況作相應的特殊檢查、觀察、護理,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對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飲食和監測血糖譜外,必要時應用降糖藥物將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再手術。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根據醫囑給術前用藥,術前禁食12h,4h禁飲,術前導尿并留置尿管。
3.2 心理護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方法、優點、術者的技術及國內外手術成功率,提高患者手術信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及時針對性地與患者交流溝通,解除疑惑。患者因機體適應能力減退,既希望盡早恢復日常生活,又因怕疼痛不愿進行早日功能鍛煉。因此,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并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細致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以取得信任和配合,從而調動患者功能鍛煉的積極性。
3.3 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監測SpO2并做好記錄,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觀察術后疼痛情況及疼痛部位、性質,如單純切口疼痛,應及時使用止痛藥。觀察切口有無紅腫、滲出,切口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性質和數量[1]。
3.4 體位護理。為了避免術后人工關節脫位,應做到三防:①防止內旋或外旋;②防止內收;③防止過度屈曲和伸直。患者仰臥位,保持患肢功能位(外展中立位),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在兩肢之間,穿防旋鞋,避免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收、內旋造成髖關節脫位[2]。
3.5 切口護理。術后切口常規置負壓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導管受壓、扭曲、脫落,以防切口積血和血腫形成,注意觀察引流量性質、色、量,積極預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發癥之一,可導致關節病殘,可遵醫囑定時定量準確運用抗生素,防止傷口血腫,如有血腫出現及時止血,活動性出血應打開傷口止血,有感染可切開清創引流。
3.6 飲食護理。患者因長時間臥床,致胃腸的蠕動和吸收受到抑制易造成便秘,鼓勵多飲水,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3.7 預防并發癥。注意監測生命體征,高度重視心血管功能變化,術后24h內持續心電監護。①預防褥瘡:特別是老年患者在患肢制動前提下,將髖部整個托起,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尾部壓迫,并按摩局部,每2~4h1次,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濕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無渣屑[3]。②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定時通風,囑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輕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霧化吸入,每日2次,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③防止血管栓塞: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
3.8 功能鍛煉。老年患者存在主動功能鍛煉意識差、術后乏力、特別怕疼等特點,因此術后當天不宜過多活動,術后第1~3天,應根據病情指導做股四頭肌及臀肌等長收縮練習,保持肌肉張力,足踝主動屈伸,患肢按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先從患肢遠端開始鍛煉,再做全身活動,先被動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活動。指導患者使用助步器和健肢支撐站立。運動量應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循序漸進,行走時患肢不負重或逐漸部分負重。每次活動5min~0.5h,每天2~3次。
3.9 健康教育。做好髖關節的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等張收縮運動,患者臥位,囑患者伸直膝關節,足背背曲,大腿肌肉繃緊,然后放松。正確指導髖活動范圍,患肢屈膝屈髖時,髖關節屈曲45°,避免患髖內收內旋。做到:不要交叉雙腿,不要臥于患側;不要坐沙發或矮椅;坐位時,不要前傾;不要彎腰屈髖拾東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隨訪指導:術后1、2、3、6、12個月均來院隨訪,以后每年1次。
4 小結
老年患者由于其身體素質差、環境適應能力差和機體抵抗力差等,行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多且嚴重,因此重視術前評估教育及嚴密的病情觀察,逐步解決和消除心理問題和壓力,并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分析妨礙恢復的因素,制定訓練計劃,精心細致的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高齡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欽彩.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11.6(22):81-82
[2] 王瑞霞,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護理[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7,17(131):4211
[3] 吳愛花.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人工關節置換術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