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文化實力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12年,甘肅省提出把蘭州打造成“中國西部戲曲之都”的構想。永靖縣古稱“西羌之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唐蕃古道的要沖。永靖儺文化特征明顯,研究價值較高,積淀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間藝術,具有明顯的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和互動性特征。其中的儺戲古拙質樸,劇目眾多,戲劇因素明顯,觀賞性極強,可以作為一種文化品牌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意開發。永靖距離蘭州僅44公里,優越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資源使“蘭—永”文化旅游成為可能。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化旅游;永靖儺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8—0077—02
一、打造“中國西部戲曲之都”構想的提出
進入新世紀,“文化產業”這個名詞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且在經濟生活中越來越廣泛地產生影響。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近年來,文化產業在發達國家的經濟體系中已由邊緣走向中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起步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屬于弱勢產業。甘肅省地處祖國西北,經濟相對落后,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然而,甘肅地處古絲綢之路要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星羅棋布的紅色文化、絢爛多彩的民間文化以及具有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都可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優秀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意開發。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甘肅省相繼出臺了《甘肅省“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全省文化產業統計實施方案》、《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甘肅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的意見和措施,正式出臺了“1+6”文件。其中,《甘肅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涉及財政、稅收、投融資、土地扶持、人事等八個方面,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也從2008年設立之初的100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2000萬元,專項資金資助重點項目達118個,累計金額4547萬元,拉動社會投資13.3億多元。
2012年2月,甘肅省旅游工作會議就《甘肅省旅游局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進行了討論,提出今后將對絲路文化、伏羲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民族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意開發,將培育特色演藝項目,把蘭州打造成“中國西部戲曲之都”,使隴原在2020年建成文化旅游大省。在這次會議上,打造“中國西部戲曲之都”的構想正式提出。
二、永靖儺文化獨特的文化內涵
永靖縣位于甘肅省中部偏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以北,古稱“西羌之地”,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唐蕃古道的要沖。據多年考古發現,永靖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古文化遺存。其中,儺文化就是重要的一種。儺文化在永靖大地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永靖儺文化活動的場所,主要分布在原白塔寺川以及西部山區的楊塔、王臺、紅泉三塬鎮、鹽鍋峽鎮等地,素有“上七廟、下六廟,川里還有十八廟”之說。永靖儺俗稱“七月跳會”,規模宏大,場面壯觀,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儺戲是永靖儺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永靖儺戲脫胎于古時的儺祭活動,在滿足群眾酬神、祛邪、消災、祈愿的同時,又在黃河古民間文化的氛圍中廣泛吸收了儒、釋、道等多種文化元素,逐漸從單調、呆板的祭祀氣氛中解脫出來,劇目眾多,戲劇因素明顯,表演者在鑼鼓伴奏下出場,動作原始、古拙,觀賞性極強。永靖儺戲在表現內容上以神鬼故事、尚武精神為主,假以歷史故事、宗教和世俗人物,直至表現百姓的生產、生活和民俗風情。在表現形式上,永靖儺戲主要有戲劇型、歌舞型和雜耍型三種,以戲劇型為主。永靖儺戲在表演時須戴面具,并根據不同角色著不同服飾。永靖儺面具都是由民間藝人手工制成,歷史悠久,工藝精良。永靖縣楊塔鄉勝利村焦家廟至今還保留有明、清時制作的儺面具。永靖儺戲主要伴奏樂器有手提鼓、鑼、鈸、笛、嗩吶等,其中手提鼓使用最為頻繁。手提鼓為木制,以羊皮或牛皮蒙面,鼓面繪有太極圖,鼓身繪彩色云紋。除此之外,儺舞也是永靖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靖儺舞人數眾多、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特色鮮明。與儺戲相比,儺舞一般沒有清晰的故事情節。但在儺戲的綜合表演中,儺舞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永靖儺文化中,儺戲與儺舞密不可分。
與流傳于我國西南一帶的儺相比,永靖儺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具有其獨特性。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永靖儺具有以神鬼信仰為特征的文化內核。永靖儺恰恰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表現對鬼神世界的敬畏之心和祈求之意,因此,具有鮮明的驅逐鬼疫和祈福禳災的目的性。第二,永靖儺的面具表演及祭祀儀禮承襲了儺之古意。永靖的儺面具內容豐富、制作精良、形神兼備,透著幾分炳靈寺石窟塑像的靈氣,而且制作過程考究。第三,根據口碑相傳的永靖儺祭稟說詞所述,明嘉靖年間,永靖的屯墾將士與百姓常有儺事活動。而且永靖境內規模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如炳靈寺、白塔寺、羅家洞寺常有跳“羌姆”(當地百姓叫“跳禪”)的宗教活動。可見,永靖儺文化同時具有軍儺、民儺與寺院儺三種形態,三者相得益彰。
與我國西南一帶的儺相比,永靖儺也具有許多獨特之處,充分體現出它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樣性、互動性特征。其一,永靖儺不供奉原始的“儺公”、“儺母”神像,這與各地儺壇供奉主神不同。其二,永靖儺活動的時間在秋季農歷七月二十三日前后,意為春祈求報,秋天跳儺酬神、娛神,同時夾有趨鬼逐疫的內容。其三,永靖儺與道教、巫師間的關系更為密切。永靖儺文化分布區域沒有一所儺堂,總是以廟牌為方神,無論祭祀儀禮還是齋醮,總是側重于稟告各廟福神,請求方神護佑村莊平安、五谷豐登。總體觀之,永靖儺文化特征明顯,研究價值較高,其中的儺戲古拙質樸,具有古典喜劇特征;儺舞粗獷豪邁,充滿野性美,具有黃河原生態民間文化特質,在凝重、肅穆的迎神祭祀宗教氛圍中透出幽默樂觀的民風。同時,永靖儺文化廣泛吸收了儒、道、釋等多種文化因子,具有多元文化的特點。
三、“蘭—永”文化旅游的可開發性
2012年7月,就甘肅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來蘭考察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原副部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給出了揚長補短的建議。龍永圖建議中的“長”即甘肅具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他認為通過有效揚長,甘肅很有可能形成全國領先的文化產業。目前,各國的文化產業開發往往與旅游產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因為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交叉融合、相互依存、互動共進。將蘭州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戲曲之都”,離不開旅游產業的參與與支持。永靖縣距蘭州市西固區僅44公里,距中川機場117公里,距西寧市210公里,距臨夏市89公里,貼近歐亞大陸橋,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永靖縣已被納入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甘肅段開發規劃和蘭州市一小時都市經濟圈。2011年底,作為甘肅省“十二五”時期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的蘭州至永靖沿黃河快速通道建設項目順利奠基。該工程項目起點位于西固區新城鎮新城黃河橋南,與已建的西固至新城一級公路終點順接,沿黃河南岸布線,經蘭州維尼綸廠、青石關、八盤峽、扶河、鹽鍋峽、恐龍灣、朱家臺、毛茨臺、臺子地,終點位于永靖縣古城村,與永靖縣新城區已建的環湖路終點順接,并通過永靖縣已建的規劃六路與臨夏折橋至蘭州達川二級公路相接,全長48.246公里,投資61.1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蘭州(新城)至永靖沿黃河快速通道是作為蘭州黃河風情線的延伸段進行規劃設計的。這條快速通道的建成必將為蘭州、永靖加強區域合作,充分利用永靖縣文化資源提供諸多便利,也使 “蘭—永”文化旅游設計更具現實意義。
永靖儺戲以猙獰的面具、奇特的服飾、凝重的動作、充滿神秘的場景、近于原始的儀式給人一種超然的文化感受。這種獨特的文化感受恰恰體現了文化旅游的審美情趣激發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如能結合良好的旅游設計,將會使旅游者對旅游資源文化內涵進行深刻體驗。由于永靖縣政府的重點推介扶持,永靖儺文化已經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蘭州市在“中國西部戲曲之都”文化產業開發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永靖的有利地理條件,充分挖掘永靖儺文化的藝術特質,并結合永靖轄區其他人文景觀,如炳靈寺石窟、黃河三峽濕地自然保護區、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等進行廣角設計,不僅可以推動蘭州乃至甘肅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還可以推動民族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個工程造福百姓,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霍克海默、阿多諾著,曹衛東譯.啟蒙辯證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兆乾,呂光群.中國儺文化[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
[3]永靖縣地方縣志辦公室編撰.永靖儺文化[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11.
[4]石林生.甘肅永靖儺舞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
[5]龔羽飛,何效祖.甘肅旅游文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