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后,婦女解放運動很快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先后取得了諸多成果,使婦女地位有所提高。甘肅作為西部偏遠地區,婦女解放運動起步較晚、發展較慢,但也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宣傳貫徹《婚姻法》,婦女開始識字,學習生產技術,打破了傳統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觀念。同時,婦女開始參加生產建設,獲得經濟獨立,開創了婦女解放的新篇章。
[關鍵詞]建國初期;甘肅;婦女解放運動
[中圖分類號]K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8—0062—02
“婦女解放”一詞源于西方自由之精神,泛指婦女在各方面獲得與男子平等的權利與機會之后的個體解放。①甘肅的婦女解放運動是在“五四運動”時期才慢慢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全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和新《婚姻法》的頒布實施,甘肅的婦女解放運動也在一些先進人士及政府組織的支持下取得了諸多成果。
一、建國初期甘肅婦女解放運動的社會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后, 人民開始了當家做主的新生活,同時,婦女也從三座大山的壓迫中解脫出來,擺脫了“四大繩索”(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束縛,然而,婦女解放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建國初期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的基礎上的,并受中國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影響,是為民族、階級解放和社會主義實踐服務的。②只有在政策、法律上確立婦女的權利,才能真正實現婦女解放。
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具有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就鄭重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頒布和實施,使得婦女在婚姻和家庭領域獲得了解放。《婚姻法》在法律上確定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從根本上解除了中國幾千年封建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束縛和壓迫,有力地滌蕩了長期積淀在社會深處的男尊女卑意識。婦女不僅獲得了擇偶、離婚、再婚等方面的自主權,而且在人格上受到充分尊重。
抗日戰爭時期,甘肅婦女在省政府主席賀耀祖夫人倪斐君的倡導和組織之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并與邢華、原煊、王德謙等女士發起和成立了中國婦女慰勞抗戰將士甘肅分會(簡稱甘肅婦女慰勞會)。甘肅婦女慰勞會成立以后,積極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例如積極為前線將士募捐,在八路軍駐蘭辦事處謝覺哉同志的幫助下進行抗日宣傳,并創辦了《婦女旬刊》這樣由婦女編輯負責的刊物,這些都對甘肅的抗日貢獻了巨大力量。
1948年8月,《甘肅民國日報》載《婚姻平等》一文,文中強調,不得強迫已離婚之婦女再嫁。“關于婚事,自由之權屬于雙方,還是男方僅有的特權? 男方有意離婚,并將離婚書已給女方,而男方家中之人以男方給女方離婚書之事,概屬無知,大為詫異,然女方家中之人迫女方再嫁,此種做法是否合法?”③由此可見,建國前夕的人民對于婚姻自由是由男方決定還是應該尊重男女雙方的意見已產生質疑,與此同時,婦女開始參政,參與經濟生活,婦女解放運動初見端倪。
1949年10月25日,中共甘肅省婦女工作委員會(簡稱婦委)在蘭州成立。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孫作賓兼任婦委書記,劉杰(女)任副書記,辦公地點在蘭州市中山路。婦委是中共甘肅省委領導全省婦女運動的一個工作部門,是當時先于婦聯的婦女領導機構,從蘭州市婦委的成立以及工作的開展,不難看出甘肅省婦女解放運動的初步進行,在中共甘肅省委的直接領導下,婦委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指示,積極開展各項婦女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團結帶領各族、各界婦女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二、甘肅婦女解放運動的主要措施及成果
(一)宣傳與貫徹《婚姻法》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并于5月1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的貫徹執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必須使人們認識到舊婚姻制度的弊端、新婚姻制度的優越性,使得普通群眾從內心擁護新《婚姻法》,進而嚴格地執行新《婚姻法》。為此,各人民團體與政府部門相互協助,結合生產及其他活動,大力宣傳新《婚姻法》,并通過各種措施尤其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措施活動,以保障婦女的婚姻自由。
自從新《婚姻法》頒布之后,甘肅人民對此表示了熱烈的擁護,例如西峰市各區召開座談會,宣傳討論新《婚姻法》,從而提高了與會男女對于《婚姻法》的正確認識。通過與會人員的宣傳,使人們對于《婚姻法》也有了初步認識,但仍然有一部分人違反《婚姻法》,利用封建買賣的婚姻關系,從中漁利或納妾,經群眾揭露后,分區人民法庭依據《婚姻法》的規定作了正確處理,獲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贊同和擁護。④
(二)參加掃盲運動,婦女素質得到提高
舊中國的婦女受到嚴重歧視,尤其是廣大勞動婦女吃不飽穿不暖,談不上接受文化教育,甘肅的婦女則更是過著社會最底層的生活。建國后,在政府組織的指導幫助下,婦女各方面的生活都得到改善提高,婦女素質的提高便是一個重要方面。蘭州市婦聯籌委會于1950年12月底總結兩月(11、12月)來的工作,并訂出工作方針:近兩月來,全市婦女工作已普遍展開,各區先后均配備婦女干部協助區政府發動婦女參加支前、反特、生產等工作,建立了婦女自己的組織及識字、生產等小組。如第三區組織了九個讀報小組(20多人)、六個識字小組(20多人)、三個生產小組(32人);九區組織了兩個生產小組(15人);二區組織了四個識字班,其中三個識字班中即有110多個婦女;民教館與市婦聯也合辦了一個婦女識字班(30多人)。⑤宣教方面,婦聯會編印了婦女識字課本,專供婦女識字班學習,并經常抽干部給婦女講解有關婦女問題,另外,還建立了婦女通訊小組,專供《甘肅日報》有關婦女問題的稿件。⑥
通過掃盲活動,廣大婦女積極要求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了文化水平,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覺悟。婦女有了文化,更有利于參加生產活動。例如秦安婦女工作委員會于1950年1月31日召開婦女座談會,到會各區女干部、農村婦女、學生共30余人。縣委同志指出,目前婦女任務是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使婦女與男子一樣,參加各項建設工作,并將全部代表分為三個小組,分別進行討論,決定了今后工作。⑦
(三)參加生產勞動,婦女獲得經濟地位的獨立
甘肅省的婦女不論是在抗日戰爭、自衛戰爭還是支前生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建國后,由于文化素質的提高,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更顯重要。例如蘭州市婦聯委員會籌辦了生產合作社,經費暫由市婦聯抽出一部分,購買縫紉機兩部,參加婦女八人,以后按業務的發展情況,繼續招收貧苦婦女參加。如既有縫紉機,又想參加生產組織的婦女,便可與婦聯接洽。
在地區,平涼婦女界為積極展開婦女工作召開婦女會議,會議先介紹了平涼的婦女工作情況,成立了30個紡織小組,得到銀行三次低息貸款,用所賺的錢解決了家庭生活問題。會議還指出,有很多婦女還受著封建的壓迫,沒有得到解放,為了更好更快地解放她們,必須加緊組織婦女教育。工作組還提議建立紡織合作社,從而解決貧困家庭的困難。⑧
甘肅婦女紛紛加入生產勞動的各行各業,這樣不僅自身從家庭的束縛中漸漸解放出來,而且開始成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并逐步地擺脫了經濟上對男子的依附,獲得了經濟獨立權,在生產活動的各個部門逐漸發揮了“半邊天”作用,為婦女解放和女權平等提供了經濟基礎。
三、建國初甘肅婦女解放運動的啟示
新中國建立初期甘肅省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使我們了解到,甘肅婦女已不滿足于從傳統的“三從四德”封建禮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是進一步地爭取自身各個方面的解放,積極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及思想素質,參加生產勞動和國家建設,甚至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充分顯示了新中國女性新的人生追求。
首先,甘肅地處西北邊陲,經濟衰敗,文化落后,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大量開展婦女解放運動,甘肅省人民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婦女解放才展示出其絢麗的光芒。因此,積極宣傳政府政策,努力發動、鼓勵女性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和“半邊天”是婦女解放運動的重要措施。
其次,甘肅婦女解放運動在“五四”之后才興起,并且發展得一直較為緩慢,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后,婦女解放的各種活動依然局限在蘭州市及周邊的一些市、縣,廣大農村尤其是部分較偏遠的鄉鎮婦女解放仍處于較緩慢甚至是停滯狀態。婦女的受教育水平極為低下,在生產勞動中的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仍有大量農村婦女被束縛在家庭中。因此,全面以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婦女解放運動是農村婦女得以解放的關鍵。
最后,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各個階段的婦女解放運動都是先從婦女教育興起的,使得廣大婦女能夠學習文化,接受知識。在此基礎上,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婦女的思想道德觀念、人生價值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婦女得以參與生產建設。在以后的婦女解放運動中仍然應該以發展教育為先,努力提高婦女素質。
[注 釋]
①李銀河:《女性的崛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②左際平:《20世紀50年代的婦女解放和男女義務平等:中國城市夫妻的經歷與感受》,《社會》,2005年1月,總第239期。
③《婚姻平等》,民國《甘肅日報》,1948年8月1日。
④張萬孝:《取締買賣婚姻及納妾行為——判決李含秀等婚姻無效》,《甘肅日報》,1950年9月25日。
⑤⑥《蘭市婦聯籌委會總結兩月婦女工作:應踏踏實實深入群眾進行工作》,《甘肅日報》,1950年1月12日。
⑦牛敏棋:《秦安婦女座談會:討論農村婦女工作》,《甘肅日報》,1950年1月31日。
⑧《平涼婦女界座談組織紡織推動婦女工作:成立婦聯加強組織教育》,《甘肅日報》,195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