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考古工作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考古遺址被發掘出來,位于山東的春秋古墓遺址因相繼出土大量文物而進入公眾視野。面對文物資源的稀缺性及貴重性,加強出土文物保護便顯得特別重要。本文試探究如何更為有效地保護古墓出土文物。
[關鍵詞]春秋古墓;出土文物;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G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8—0101—02
近年來,國家考古研究工作者相繼在山東沂水縣發掘出大量春秋古墓,如劉家店子春秋墓遺址、沂水古墓遺址等,在這些古墓群中考古專家發掘出大量珍貴文物。這些古墓遺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由于發掘技術和工具所限制,許多古墓沒有得到完全發掘,因而它們的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一、古墓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發掘過程中的保護問題
古墓保護涉及多個環節、牽涉多個部門,有關部門往往重視古墓的開發,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卻忽視了古墓的保護工作。由于古墓在發掘之前隱蔽性較強,人為破壞基本不存在,再加上古墓本身的防護措施十分完善,自然破壞也極其輕微??梢坏┻M行發掘,這兩個平衡條件便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古墓的保護也隨之出現危機。一是因為古墓發掘工作的機械破壞,其表面泥土和覆蓋的遮掩措施大多數被破壞,在古墓發掘未完成之前由于天氣、氣候等原因,古墓往往受現有的天氣條件影響而出現泥土松垮、內部結構破壞、文物變形等狀況。二是現今信息傳播的高速度性和高范圍性使得盜墓者有了可趁之機,他們聽到古墓發掘的消息后,紛紛在古墓周圍蹲點,尋找時機偷盜文物。
(二)發掘后的保護問題
古墓發掘后考古工作者便將相關設備統統移走,使得古墓處于一種零保護狀態。相關部門只是在古墓發掘處豎一塊牌子并附上舉報電話就匆匆了事,這樣盜墓者往往有恃無恐,更加猖獗地偷盜文物。另外,古墓群大多緊緊相連在一起,在發掘過程中由于技術限制,隱藏比較深的古墓沒有被人為地發掘,在開發已經發掘了的古墓時,由于機器的高破壞性可能將深處的古墓破壞。最后,古墓一經發掘,相關部門為了積攥研究經費便大范圍開放成為旅游景點,觀光的人們只要購買門票便可進入遺址四處游玩。個別游客在遺址里亂寫亂刻,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文物安全。
二、造成當前古墓失去正常保護的主要原因
(一)經濟利益驅動下的盜掘
在當今收藏業極具市場價值的前景下,文物可謂蘊藏著巨大經濟利益,不少人都希望從中獲利,他們將希望寄托在通過挖掘古墓實現一夜暴富。有了明確的動機,盜墓者的作案工具也隨著盜墓的需要不斷更新,他們的盜墓裝備由過去的洛陽鏟發展到炸藥爆破,有的還裝備深層探測、衛星定位、夜視儀等,手段越來越先進,方式越來越隱秘,破壞越來越巨大。不僅如此,一些聰明的盜墓團伙開始將熟悉考古工作的人拉下水,許以金錢,讓他們為盜墓團伙出謀劃策,盜取國家文物。
(二)我國古墓保護戰線長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上至遠古時期下至清朝,在中國社會的各個時期均有文物沉積下來,朝代的頻繁更迭、人們文化價值取向的不同以及中國廣袤的疆域都不同程度地拉長了我國古墓保護的戰線??v觀我國的古墓保護歷史不難發現,我國地域廣大,古墓散落野外,古墓保護戰線長,在保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許多管理漏洞。對于一些地方古墓而言,保護經常出現空擋,而且雇用的看護人員因待遇較低,積極性不高,不肯花費大力氣來保護古墓文物。在新時期,隨著考古技術的大力發展,許多新發現的古墓一一被考古部門發掘出來,眾多的古墓群讓相關部門幾乎沒有余力去采取妥善的防御措施。或許對于中國當前的文物保護現狀而言,文物多并不一定就是件好事,人們普遍喜新厭舊到頭來只會拉長古墓保護的戰線。
(三)社會環境的消極影響
當前社會環境對于人們的心態起到了一定的消極影響,許多大談特談文物的節目時有播出,它們的著眼點不在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在于值多少錢,價格怎么樣,這樣重視金錢價值的欣賞方式便勾起了人們對于文物的無限占有欲望。再加上摸金、探寶小說一版再版,鋪敘盜墓情節,講授盜墓經驗等,這些都在客觀上刺激了不法分子的貪欲之心,不利于珍惜、守護歷史文物的社會風氣的養成?!氨I墓黑勢力不比文物保護力量小”,有專家指出,社會環境給人們帶來消極影響甚至“逼迫”一些人知法犯法,這些都是文化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古墓保護策略
(一)法律保護
法律是國家的強制實施力,它可以嚴格地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防止危害事件的發生。目前,主要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諸如《公安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嚴厲打擊盜掘古墓葬犯罪活動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盜掘、非法經營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等均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定的,不但不能和近年來我國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相銜接,而且內容規定滯后,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文物保護的要求。許多專業的偷盜專家經常鉆法律的空子偷盜文物,這極大地挑戰著法律的權威和尊嚴。目前的古墓保護主要依托的法律是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但是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位階普遍較低,多為條例、辦法甚至是暫行辦法,面對嚴峻的古墓保護形勢,這些法律效力較低的條例和辦法難以發揮作用。因此,切實可行地制訂更為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刻不容緩。
(二)輿論監督
近年來,文物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件極其轟動的事件:一篇新聞監督稿件保護了一個千年古縣。事情大概原委是一個新聞撰稿人用自己的稿件幫助保護了一個千年古縣山西省黎城縣。諸如此類輿論監督事件不勝枚舉,通過輿論監督可以使每個人都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并督促他們自覺地加入到保護文物的行列里。不僅如此,他們的保護意識一旦得到增強就會相互督促、相互監督,一旦發現有人偷盜文物便立馬報警,使文物的損失降到最低。再者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必定是根據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來一步步完善的,某些方面它的約束能力還不及輿論監督,輿論監督將犯罪扼殺在萌芽狀態,甚至能夠有效地杜絕犯罪事件的發生,使得文物保護趨于完善。最后,輿論監督可以避免相關人員監守自盜情況的發生。
(三)科學的發掘方法
由于考古發掘起步比較晚,許多方法均處于一面應用一面改進中,這便給文物保護造成了很大不便。古墓發掘后由于暴露在不熟悉的環境下,土壤容易松動,藏在內部的文物難免受到破壞。再者,由于發掘者沒有對古墓周邊進行詳細探查,使得發掘過程中損害了隱藏較深的古墓群,這種不科學的做法得不償失,亟待改進。通過學習和交流發達國家的考古工作技術,可以彌補某些技術方面的缺陷和漏洞,進一步完善發掘技術,使得發掘過程中的損失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避免。此外,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是科學發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發現墓群后應該有章可循,嚴格地探查后再進行發掘,而不是胡亂嘗試著去發掘。
(四)建立古墓文物保護試點單位
國家現階段對古墓文物保護的力度較大,一些暫時考究得知有巨大價值的古墓文物,相關部門便不遺余力地將它們統統移近博物館進行特殊保護,而一些暫時考究得知不重要的文物便深埋墓地失去了必要的保護。這樣單純地保護所謂重要的文物,一定程度上便是忽視了其他文物的存在價值。因此,結合當下的文物保護現狀,有關部門應該嘗試建立古墓文物保護試點單位,一者在逐步探求中完善對重點文物和非重點文物的同等保護,建立妥善的保護機制;二者在古墓保護領域給同行同業樹立典范。建立古墓文物保護試點單位可以充分調動相關部門的積極性,讓相關人員慎重地考慮當下的文物保護環境,努力采取相關措施。建立文物保護試點單位以后,各級地方政府會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領悟相關文件精神,努力做好當地古墓文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