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戰略要地
安遠地處散渡河與清溪河交匯處,平畸如掌,據險扼要,人口密集,也稱柳州城。北接通渭、寧夏,東連秦安、平涼、慶陽,西通隴西、武山,南控甘谷、天水,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公元1016年8月,河湟吐蕃嘉斯勒等領部屬3萬多人攻略三都谷(漢代叫射虎谷),被秦州知州曹瑋打敗,殺敵1000多人,此戰事就發生在今天的安遠。宋軍在安遠筑城修寨,重點設防,比附近的永興寨、篳篥寨、通渭寨、雞川寨等要早四五十年,是當時重要的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在宋夏橫戈的歲月里,安遠城和相鄰的篳篥城成為大宋最堅強的屏障。它像一位橫刀立馬的將軍,一次次粉碎了西夏和金人南下的陰謀,也使百里之遙的秦州在其庇護下享有了一方安逸的天空。
楊家將的傳說在安遠流傳很多,有六郎墳、三關口、西校場、校場坡、演武廳、閱兵臺等與宋王朝邊防軍事有關的遺跡存在。在這些地名里,我們能看到當年殺聲震天的格斗場景,更能聞到鋪天蓋地的血腥和硝煙。安遠逢年過節多演出質樸豪邁的秦腔,人們最愛看《金沙灘》、《穆桂英掛帥》、《轅門斬子》等楊家將劇目,寄托著安遠人對英雄的懷念。
其實,安遠的歷史遠比宋代要早,清末民初街口有一過街牌坊,上題“平襄舊制”。平襄是通渭的舊稱,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載:“平襄縣,漢置,后魏廢,故城在今通渭縣東南。”安遠恰在通渭縣東南。又《后漢書·潛國傳》:“更始時,隗囂起兵應漢攻平襄。”章懷太子考注云:“平襄縣屬天水郡,故城在今伏羌縣西北。”安遠就在伏羌縣西北。由此推測,安遠極可能就是東漢時期的平襄。清鞏建豐《伏羌縣志》載:“安遠屬天水郡,漢王莽定名平襄,土人隗囂起兵據其地。建武九年,光武平之。”
古城舊貌
據史書記載,安遠古城是一座規模宏大、結構嚴整、布局合理的城堡。從殘留的城墻痕跡看,安遠城有大、小兩城,大城長650米,寬325米,面積21.13萬平方米;小城長350米,寬250米,面積8.75萬平方米。在大城與小城之間筑有一正方形甕城,長、寬各42米,面積1764平方米。單是大城、小城的周長加起來就達3公里之多,這是舊時的一般縣城不能比擬的。現在安遠鎮政府駐地周圍仍沿用大城、北城、西城、南城等村名和校場坡等地名。安遠古城經歷了千年的歷史風云,現在只剩下幾段傷痕累累的斷垣殘壁。殘存的南城墻東段屹立在刀劈斧削的散渡河西岸,有著桀驁不羈的氣勢,而在古城的西側城墻環護下,是層層疊疊清一色的單墻挑檐民居。攀上逶迤的城墻四望,大致可見當時城垣的布局。讓人吃驚的是城墻之上寬展處可行馬車,而城堞下蒼苔地軟滋生,有無限的蒼涼古意。
安遠古建筑有文昌樓、太平寺、天爺樓、南爺樓、北爺樓、香臺山、古戲樓兩座,建筑宏偉精巧,布局錯落呼應,現僅存香臺山一處。鎮上近2華里的一條長街貫通東西,城南、城西、城北各有一座獨立的高墻大堡,有護城河與吊橋。安遠有“丹山似鳳”、“白石成羊”、“旌旗分峙”、“天水合流”、“五云嶺秀”、“六郎峰高”、“東崗兆雨”、“四阜屏風”八景,形象地詮釋著此地的風光之盛。
安遠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與旱碼頭。舊時的安遠商行不下五六十家,百貨、山貨、藥材、藥店、食品、糧棧、當鋪、五金、蔬果、牲畜、旅店等一切行當應有盡有。山西、陜西、河南、山東、北京、武漢等地的客商視安遠為風水寶地,落籍安遠。現在的安遠老街尚存不少清代民國時期的店鋪建筑。走進老街,你依然可以體味到當年繁盛的風貌。
獨特多彩的人文內涵
悠久歷史滋養了安遠獨特而多彩的人文內涵。安遠歷史上名伶輩出,戲劇活動廣泛根植于民間,是天水地區民間最早建立班社的地方之一,素有“戲劇之鄉”的美譽。清末至民國期間,涌現出了許多名聞隴上的秦腔名演員,尤以耿忠義、王寶童、潘進喜演藝超群,為時人所重。安遠曾先后出現過“云太社”、“王寶童戲班”、“長慶班”、“三盛社”等戲劇班社,在蘭州、天水、隴西、定西等許多地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著名的“耿家臉譜”,聞名隴上,聲動京華,是甘肅秦腔臉譜的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閆仲雄先生專門研究耿家臉譜,并著文介紹于省內外。1952年,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先生來蘭州見到耿家臉譜后,驚喜不已,特請岳鐘華彩繪十余幀攜回京華。至今,在甘肅許多地方劇團里,都有安遠演員的身影。
安遠宮燈是西北地區特有的系列宮燈,陣勢龐大,匠心精巧,為國內罕見,已被多家媒體報道過。安遠宮燈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由清末著名民間藝人馬畫所繪,形狀為正方形,一燈四面,燈架能開能合,裝卸自如,全用經過漂白處理的高級絲紗為燈面。工藝制作精湛,繪畫技藝高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內容以古典章回小說為藍本,一回一畫面,相當于現代的連環畫。有《三國演義》英雄燈、《西游記》降魔燈、《封神榜》神話燈、《精忠岳傳》愛國燈、《西廂記》愛情燈、《綠牡丹》武俠燈。每年正月初九上燈,二里主街,華燈璀璨,氣象萬千。人們玩燈、賞燈、講燈、議古、思古,場面十分繁盛。
曾經的古城緘默在史書中,像一個淡漠的影子,不時出土的一支支銹跡斑斑的箭鏃在無言中訴說著歷史。“鑄劍為犁”,今天的安遠,讓你從寬闊的馬路、整齊的高樓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今天的發展。